前些日子去了一趟電影院,觀看了香港知名的爾冬升的大制作。本片素材來源豐富,是以“三千名孤兒進入內蒙”為題材。20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遭遇了嚴重的天災。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孤兒被送到了大草原上。在那里,兒童必須努力地去習慣各種不同的生存條件。他們會難過,會想著自己的家人,會擔心自己的安危,然而,他們心中的寂寞,卻被大平原上的感情感動了。
這是一個令人流淚的故事,跨越民族、跨越血緣、跨越海洋、跨越平原的愛,從電影的名字來看,就能讓人產生無限的愛。這部電影是關于上海一對兄弟姐妹的離別和團聚。杜思珩從來都不愿意去大草原,她討厭大草原上的一切,也不想和周圍的同齡人混在一起。但是后來,她漸漸習慣了這個地方,騎馬、說蒙古話、干活、放牧等等。時光荏苒,日新月異。數十年之后,弟弟開始尋找親人。因為當時弟弟已經老去,行將就木,所以在生命的末期,他決定去內蒙古看看姐姐,以完成自己的遺愿。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實在是太過簡單,太枯燥了。
因此,你很可能會對這部電影產生一種錯覺,它的故事感并不強烈,劇情也沒有太大的變化。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美!影片的名字聽起來就是很有藝術感的,充分展示了內蒙古廣袤的大平原的壯觀景象。大屏幕上一只只綿延的牛羊,悅耳的馬頭琴聲音在我的耳朵里響起,讓人有一種身處大平原的錯覺,恨不得立刻就飛到大平原上,體驗一下身處大草原的感覺,只可惜,電影的故事情節并不是很好。這部電影原本是打算用一個很短的劇情來打動屏幕上的人。而女主則是一個極其不受待見的人物,性格又是自私自利,又是個任性的孩子,杜思珩在被蒙古人遺棄之后,被善良、熱情的漢人領養,送到了大草原上。
身為一個從上海走出來的少女,在完全不同的地方,無論是不習慣,還是思想,又或者是回到上海,她都能體會。不過,做人總要有一顆感激的心,女主卻不是這樣的。她不喜歡草地,也不愿意服從別人的安排,老是讓大家找不自在。有一天,她四處亂竄,引來了一群野獸,要不是部落里的人來了,她差點就被野獸給咬死了。在那時候,她還沒有節儉的覺悟,把自己的牛奶都喝了。若是說,孩子們年紀太小,不懂事也就算了,但女主對蒙古人的領養,卻沒有半點感激之意,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女主已經習慣了在大草原上的生活,但她對這里的歸屬感并不是很強。
她要去上海也是對的,女主的錯誤,在于沒有堂堂正正的回到之前的地方,選擇了不負責的離開。這一日,她惹下了滔天大麻煩。她和一位同伴在返回上海時,無意中跌落到沙子里。
所幸這個名義上的哥哥及時趕來,將二人解救。可惜這個哥哥也為此喪命,被沙子淹沒。更多的人沒有被這一幕所打動,反而是義憤填膺,為他感到悲哀。因為這樣的一個人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是不值得的,就連領養女主的那個牧民,在失去了自己的親生的孩子之后,也選擇了寬恕女主。
這部影片的主創都是很喜歡其中的取景的,對這個地方也是又特殊的情感。電影里的風景很漂亮,劇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過不少地方。而且,他們還得在大面積的草地上,克服各種惡劣天氣。可想而知,這部電影的制作有多么的困難。而且,這些人都很賣力。陳寶國這個老牌演員,在這一點上是無可爭議的,他完美地詮釋杜思瀚此刻的心情。薩仁娜的扮演者在此以前,可是花了好幾個多月的時間苦練蒙古文。蒙古語,可不是什么好學習的外語。
所以無論是電影的場景還是電影的制作,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可惜的是劇情太過脆弱將大部分的優勢都給沖淡了。因此,故事是影片的精髓所在,雖然拍攝技術和演員的表現都會影響到影片的拍攝效果,但這并不代表著一部影片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