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情神話》,輕松的氛圍,給觀眾呈現(xiàn)的是上海大眾的生活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愛情神話》,這部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處不在氤氳著的煙火氣,飲食男女,不過多的為生計發(fā)愁更多的想的是更美好的生活。說上海話的的北京大爺、說上話的意大利人,還有上海獨有的外國氣息,這些都是都對上海的小資情調(diào)有著一絲玩味的調(diào)侃。整部電影始終是輕松的氛圍,甚至對生死和愛情也沒有其他電影中的嚴肅。
給觀眾呈現(xiàn)的是大眾的生活,不完美、不純粹,沒有神話,但絕對真誠。誠如導(dǎo)演所說,她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拍的這部電影說的始終還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畢竟在寸土寸金的魔有自己的房子,女兒上國際學(xué)校,平時有時間上街喝咖啡、和朋友聊天靠收房租就可以吃穿不愁絕非一件易事。電影的重點不在講故事上,而是在那種游離的情調(diào)上。
無名畫家一夜情之后的秋心萌動,靠笨拙學(xué)舌的穿衣風(fēng)格和家庭煮夫的賢惠專情示愛,單親媽媽面對追求的審慎回拒,為晦澀戲劇中的口號流淚,撫摸傷痕并回避下一場愛情的戰(zhàn)爭或和平。有自由的格洛麗亞和老烏,一個在形同虛設(shè)的婚姻中向金錢與情愛大放厥詞,一個在歲月無端的愛戀里為青春的符號奉獻生命,還有自詡婚外情無妨的前妻對舊情的不舍與放手,以及下一代和他不被認可的愛人之間的拉扯與甜蜜。
不典型卻存在的人們,在上海這座先鋒城市的陳舊街巷里分分合合,用含混難懂卻百轉(zhuǎn)千回的滬腔,訴說著人生已不明媚的愛情loser們的世俗故事。世俗故事,神話之名不過是事物站在自我對立面時對其本質(zhì)的窺探,世俗才是一切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邏輯來源。我們傾向于將間接經(jīng)驗里的一切拔高為準則,而把直接經(jīng)驗中的迂曲放大為謬誤,所以我們觀閱任何故事或傳說,都以為是近似于神話的章程。生活自是無力撐起宏大的神圣敘事,愛情里的猜忌與猶疑更是遠離圣潔的庇佑。
愛情神話不如說是一場名為愛情的生命中程探微,歷經(jīng)青春的濃烈愛恨與家庭的繁瑣雜亂,對婚姻或厭惡或失望或接納,中年人在愛情的跑道上選擇步行,對他人遞過來的手也不再堅定地握,于是他們傾向于聊天氣、食物和后代,聊庸庸碌碌的世俗生活,聊咖啡與奶茶與甜品,不再聊哲學(xué)或形而上的偉大概念。老烏的死仿佛是最接近神話的段落,但失去了悲壯崇高的意味,他為他無法釋懷的初戀的離世而辭行人間。
聽聞噩耗,傾訴遇見,再途徑一個夜晚,他于夢中長眠,浪漫非常,卻沒能成為一段雙雙殉情的佳話——他鄉(xiāng)之客仍在,此地之人獨別,且故人被言語游戲遮掩得虛虛實實,不知是他的確真誠地愛過一次,還是他多年獨身的情結(jié)遙寄。愛情神話對我而言是接受一場漫長的相互證明,把電影比作愛情,也用愛情串聯(lián)電影,借電影醞釀睡意,也在睡醒后反芻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