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批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劇目相繼播出,總臺播出的《運河邊的人們》《麓山之歌》等劇拉開了熒屏大幕;邁入Q4季度,《底線》《大考》等劇也紛紛來襲。而值得稱道的是,與去年側重重大歷史題材書寫的創作風格略有不同,今年熒屏上涌現的現實主義題材劇集愈發鮮活接地氣,扣住“基層”這一關鍵詞,以高站位、低姿態來觀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基層政治生態,觀眾們既是“觀劇者”,又是“劇中人”。
找準“基層毛細血管”
塑造有血有肉的真實
在當下電視劇的創作中,除卻一部分以北上廣一線都市生活為背景,也有很多故事從農村題材切入,而事實上,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縣市才是大多數人群生活的主體與基層治理的主干。
無論是今年上半年播出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幸福到萬家》《警察榮耀》,還是當下熱播的《底線》《胡同》,以及即將上映的《縣委書記》都關注到基層干部的生活。
譬如《底線》不僅選取了廣為人們所熟知的真實案例進行藝術加工,更從最平凡的基層法院工作場景入手。
無論是嘈雜喧囂的立案大廳、堆滿卷宗的辦公桌,還是莊重的庭審現場,都讓無數司法干部產生共鳴。
“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一句活潑俏皮的調侃,更是精準撥動了基層法官的心弦。為了幫助群眾解決好問題,夜間法庭和周末法庭,在無數法院都是太過尋常的事情。
名為星城區人民法院的故事,實則把鏡頭對準了中國最基層的萬千干部,把關注與關懷給予了國家治理體系中最廣大、最堅實的中堅力量群體。
與《底線》一樣同樣關注公檢法系統政治生態的《警察榮耀》,則講述了基層派出所的故事。沒有大案要案,沒有驚心動魄,更多的是如因丟雞引發鄰里矛盾、大爺遛狗不拴繩、家庭矛盾、一直沒人管的老人因為拆遷而被孩子們爭奪等這些來源身邊的真實案例。
“英雄”“硬漢”值得謳歌與贊揚,“基層調解員”的工作也得到了影視作品的關注。
《警察榮耀》憑借不同以往警察題材影視劇的情節設計和人物形象塑造,讓我們對身邊熟悉而又陌生的基層片區民警有了多一分的了解與認同。
“平安北京”微博曾發文稱:“《警察榮譽》片名里帶了‘榮譽’,但很多細節講的是‘失去’,很真實,很基層!”
上半年播出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則從縣級領導班子這個“關鍵少數”入手,以接近紀實性的拍攝手法,講述基層縣城的普通干部們瑣碎而不容忽視的生活、阻力不斷而始終斗志滿滿的奮斗故事,展現了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努力為群眾辦好每一件事的實干精神。
無獨有偶,正午陽光出品,即將播出的《縣委大院》講述的則是縣委書記梅曉歌和他在新舊縣委大院里先后兩任同事們在新時代之大趨勢、大變革之下,順勢而為一路前行,艱苦奮斗,縱橫上下實現理想的故事。
而《胡同》,更是聚焦到社區這一最微小的社會治理單元。
胡同文化是京味文化最重要的標志之一,一條條胡同形成了北京人獨特的市井生活。
有柴米油鹽、有鄰里瑣事、有爭執糾紛,但也有歡聲笑語,有互幫互助,這是胡同里最真實的日子。
電視劇《胡同》經過無數次采風,將三代女性居委會主任扎根胡同,和街坊鄰里共同將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故事娓娓道來。
暴雨傾盆之際,所有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都被派出去幫老百姓挖水、調動車輛,瞬間勾起不少觀眾在疫情期間受到居委會幫助的記憶。
熱情、開朗、樂于助人的居委會主任,成為連接千家萬戶的紐帶。
越來越多影視題材對于縣市治理結構的呈現與對基層干部人物畫像的勾勒,展現了對于最廣大群體的關切,也為熒屏吹來了一股新風。
剖析“小人物的精神抉擇”
展現可敬可嘆的擔當
這些聚焦“基層”的電視劇,并沒有過度拔高人物,人物塑造可親、可愛,讓觀眾如春風拂面,似與老友交談。
而其所呈現的精神又可敬、可嘆,徐徐展現了基層工作者在處理群眾關心的現實難題與矛盾沖突中,所堅持的“心為民所系,情為民所謀”的樸素真摯而又博大廣袤的情懷。
譬如《底線》中的方遠,拒絕了年薪百萬的高薪律師,而甘愿做回操心、事多,工資少的“方嬸兒”,即便被不理解、乃至被傷害也無怨無悔。
張偉民安慰方遠的話語,揭開了基層法官堅守的意義。
”法官的工作沒有盡頭,生活的世界不可能完美,天下無訟的那一天不可能,那法官必須存在,這世上只要還有不公,就總得有人來斷個是非,判個公道,這才是法官真正的意義。人生也許根本沒有什么終極意義,而這些行為過程的本身,就是在尋找意義。”
國徽下的法官,食人間煙火,也識人間正義。
這是方遠的人格寫照,同樣也是為了司法信仰,為了基層法治生態建設而埋頭耕耘的廣大基層法官的寫照。
而熒屏前無數堅持原則、精進業務,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廣大基層工作者更是與方遠產生了強烈共情。
不說教,而從人物人生關鍵岔路口所作出的選擇中,昭示價值與意義,這是當下現實主義題材劇集敘事中舉重若輕的表達方式。
《大考》也是同樣。
這部以某縣2020年疫情、洪災雙重考驗下的高考為背景,生動再現了特殊時期的高考故事,既關注了備考中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也展現了基層醫護工作者、教師、警察等社會各界力量在抗擊疫情和迎戰天災過程中,依然全力護考、迸發出溫暖力量。
秦局長為了解決上網課的問題,多方協調,全力建設網絡基站,這一舉動也溫暖了追劇的無數網課學子。
選擇留守疫區的田雯雯父親,主動報名做一名發光發熱的志愿者,接送醫護工作人員往返,這股溫暖的力量,仿佛也把人們帶回到了守望相助的2020年。每一個個體,都在極盡所能地為同胞做出貢獻。
這次“大考”,不僅是學生的高考,更是社會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的一次大考。萬千基層工作者,都是答卷人。
一場場熟悉的戰疫畫面,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緊張瞬間,都是基層干部歷練與成長,在考驗中蛻變的證明。
匯聚“歷史前行的滔滔洪流”
呈現可期可望的愿景
無數名基層干部,串聯起基層治理千頭萬緒的“繡花針”。
而基層干部堅守責任使命的意義,在于將個人價值融入時代發展的洪流中。
因此如《底線》《胡同》等劇集以一方天地照見為民之心,最終所呈現的是社會改革與發展前行的步伐。
《胡同》以1950年、1980年和2019年為時間節點,以三代居委會主任的故事為主線,勾勒出一部基層干部眾生相,也全面呈現出70多年中國的發展變化,細膩地描繪基層干部是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百姓,走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田棗協助軍管會、工作委員會開展工作,并作為工作積極分子入黨,肩負起第一代居委會主任的責任使命。田棗的女兒曉敏則接棒居委會主任,在改革開放初期帶動胡同青年勇敢創業,為個體戶排憂解難。
林悅在姥姥田棗、媽媽曉敏的耳濡目染下,成為家中第三位居委會主任,在新時期帶領管委會投身老城區改造,用情用心反哺這座伴隨他們成長的城市。
跨越70多年的歲月變遷,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時代主題。不變的是,每一個故事篇章中,主角命運都與歷史跳動的脈搏緊密相連。影視媒介的可視化呈現,將視野從基層單元延伸至社會、時代。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加深認知:歷史上所取得的發展和成就來自于廣大群眾的支持,基層干部的奉獻和奮斗則堅定了時代進步的力量。
發展的方向和人民的努力互文,共同構成時代主題的應有之義。
電視劇是時代的一面鏡子。
《底線》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廣播電視局的指導下創作而成,攝制組拍攝前期共收集各類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超過500余件,并建立案件素材庫。與此同時,還整理分類出符合《民法典》精神的細分案例100余例,以及民眾關注的部分刑事案件。
在扎實專業背景的支持下,電視劇能夠充分采用紀實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手法,全景式展現當代法官捍衛司法正義所作出的努力,帶領觀眾透過案件去體悟情理法的落地實踐,為觀眾巧妙地進行一場又一場接地氣的司法科普。
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擺脫對基層法官的刻板印象時,也對我國近年來為了推進司法公開透明所出臺的諸多有效舉措更加了解,于潤物無聲中建立人民的法治信仰。
以小切口映射大主題、以小人物敘說大時代,以小故事呈現大圖景的創作手段,已經成為現實主義題材新的敘事潮流。基層視角,打破了宏大主旨遙不可及的隔膜感。平民語態,則讓真實社會擁有觸手可及的鮮活感。求真、求實、求精,相信現實主義題材劇集將為觀眾呈現更精彩的影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