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開心心的國慶假期里,每周五都陪伴我們的高人氣綜藝《天天向上》悄然停播,也許是怕離別太傷感,就連告別都是高情商:節目升級,創新改版。
這個通知的話術,和去年《快樂大本營》改版時一模一樣,表面上說是#天天向上創新改版#,實際上改版之后再也沒有節目的內核,我們熟悉的那個節目已不復存在,這樣也算是停播的狀態吧。
真正的離別都是悄無聲息
在最新的一期節目里,汪涵一番發自肺腑的話語像是跟觀眾告別:
《天天向上》14年來,邀請了數不勝數的具有想象力的嘉賓,每個人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學習…….特別希望那些喜歡《天天向上》的年輕朋友們,無論在什么情況,都能夠跟著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說實話,小娛看到這里時,突然升起一陣感慨,在我的青春里,家里每周五的搶遙控器大戰都是為了看《天天向上》,與閨蜜的爭吵也是為了攀比“天天兄弟”與“快樂家族”誰的主持力更好。
可如今,在這樣平常的日子里,我們卻有了離別的傷感,青春已過,繁華落幕,聚散離合,本就是人生常態。
曾經,它也是最好的綜藝。
回歸到《天天向上》本身,早期的天天向上真的可以算得上是良心綜藝。
跟明星扎堆兒的《快樂大本營》不同,《天天向上》沒有邀請那么多的明星,而是在節目中宣傳中華文化,寓教于樂,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也能夠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看起來核心很明確,但是要想講好中國故事可是不容易,單純講理論會讓節目很枯燥,可以娛樂為導向,又顯得節目很輕浮,沒有穩重感。
怎么講,講什么,用什么方式講,很難把握。
于是,《天天向上》另辟蹊徑,用一個懵懵懂懂,還沒腿高小可愛“阿毛”就俘獲了大多數觀眾的心。
那幾年我們跟著阿毛一起學禮儀,一起成長。既學到了知識,又保障了收視率。
還記得,《天天向上》是了解文化知識的窗口;是新青年展現青春的舞臺;是禁毒文化宣傳的片場;是消防宣傳的展示平臺。
它,真正做到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兄弟情也動人
隨著收視率的一路飆升,天天向上的兄弟情更是吸引眾多的觀眾。
最早期的天天兄弟由汪涵這個老大哥牽頭,帶著錢楓、田源、俞灝明、來自臺灣的歐弟、日本的矢野浩二、韓國的小五,各地的兄弟,共同主持。
我們見證、陪伴了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兄弟情。
當俞灝明在拍攝過程中發生意外,嚴重燒傷。當外界都在糾結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時,天天兄弟卻沒有忘記正在恢復的俞灝明,他們每一期節目都會說:“天天等灝明”。
任何事物都有離開的時候,天天向上也不例外。隨著天天兄弟人員的交替更換,原本的天天兄弟們,一個一個都離開了這個舞臺,只有老大哥的汪涵還堅守在這里,人雖更換,但情誼不變。
結語
這幾年,原意扎根傳統文化的《天天向上》也開始逐漸脫離初心,臺上的明星越來越多,請來的素人也無法跟觀眾共情,有時候一場節目結束,還會有些不知所云。
不過,這也無法避免,一個節目不可能永遠都保持在巔峰狀態,既然離別無法避免,那就好好告個別吧。《天天向上》給你的青春留下了哪些回憶,快來評論區留下你的真心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