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底線》,是否真實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法官的工作是這樣的嗎?案件上庭是這樣的嗎?法官調解的案件是這樣的嗎?這部劇能不能真實展示法官的工作、角色是否可以代表當代法官的群像,這不僅需要觀眾說,也需要內行說。
一部劇其實就像一篇文章,一定會有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底線》的結局對我來說,在腦海中刻下了一句話,就是方遠說的:不管有多少案子,什么案子,有案必立,走,干活!
如果說需要一句話概括這部劇的主題,這句臺詞一定要被備選行列。
還有一句是成毅扮演的周亦安說的臺詞: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
如果沒有劇情的支撐,我們或許對這樣的臺詞會歸為喊口號,很空洞,但是通過劇中一些生動的案例,作為觀眾會對法官這個職業,對我們的司法建設有更真實的體驗。
這部劇播出后其實是有爭議的,爭議集中在劇中的兩個案件:葛晴晴案和富大龍案,這兩個案件的現實版都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關注,如何判,結果如何牽動著無數人的目光,盡管這兩個案件的現實當事人已經經歷了法庭,但仍有當事人不滿判決,走程序上訴。
將這兩個案件素材提煉出來影視化,編劇其實挺大膽的,我覺得這部劇的編劇應該不存在為了收視率奪人眼球而刻意抓素材的必要,這部劇必須是嚴謹的、謹慎的,一定要傳遞正確的“語言”,面對針對這兩處劇情產生的輿情和爭議,《底線》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底線呢?
在看到網絡上出現的聲音時,我的第一反應竟然是:當事人是不是可以去法院,通過程序正義來進行維權呢?來向劇方要個說法?
我覺得這個思路其實就是看劇的“收獲”,面對很多事情,剪不斷理還亂,也許只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爭端,這才是解決問題的底線。
愈發覺得這部劇的劇名很棒,劇中演員們塑造的法官形象,我認為是有說服力的,他們不是塑造了臉譜,而是一些有真實生活和真實情緒的人。
一些職業前邊總會有修飾詞,我們會用什么來表描述法官呢?公正的法官?剛正不阿的法官?敬業的法官?我們對這個職業是充滿敬意和信任的,出演這樣的職業的演員,也需要作為角色的表達者承接這份審視和評價。
靳東和成毅作為主演,他們合格了,但是女主角蔡文靜的表現不是很出彩,我對她的印象是《陽光之下》和《好好生活》,葉芯留給我的記憶點是低于劇中其他女演員的。
劇中扮演宋羽霏的演員王秀竹比蔡文靜還要小3歲,但是她表現出來的就是成熟和睿智,這不是說王秀竹長得顯老,而是角色傳遞出來的信息。
高品質的劇,我能想到的是《巡回檢察組》、《山海情》、《人世間》,劇本扎實,編導專業,演員給力,用良心去創作影視劇,才會留下高品質。
我感受到編劇想要表達很多內容,有一個鏡頭我印象很深,老院長退休,方遠、宋羽霏和周亦安跟老院長一起合影,這可以說是三代法官同框,有師徒的傳承,也有責任的傳承,我感受到了這份信念。
《底線》有爭議,但它是一部在拍攝時就傾注了情懷和信念的好劇,時間會給出答案。
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