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很流行一個話題——審美降級。
從《龍之家族》《力量之戒》到新版《小美人魚》。
與前作對比之下,角色從膚色到顏值都被吐槽。
最近,又一部新劇來挑戰大眾審美了。
它的原版由阿湯哥、皮特主演。
憑借顏值火了28年。
一舉復興了吸血鬼題材,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而新版,主角改成了一黑一白。
預告一出就被網友們瘋狂拉踩。
但沒想到,正式上線后,居然「真香」了。
豆瓣評分甚至一度超越了原版,高達8.4分。
爛番茄新鮮度更是驚人的100%。
真有這么好?一起來看看——
《夜訪吸血鬼》第一季
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 Season 1
眾所周知,94年影版《夜訪吸血鬼》的成功,離不開阿湯哥和皮特的傳神演繹。
彼時兩人都處于顏值巔峰期。
阿湯哥飾演的萊斯特,美麗,殘忍,又透著股傲嬌勁兒。
一身癲狂邪魅的吸引力,被公認為史上最經典吸血鬼形象之一。
皮特飾演的路易,一開始木訥懦弱。
但不同于萊斯特,他依然保有人的良知,深陷道德觀的沖突,因而更加惹人共情。
珠玉在前,劇版主演自然躲不過一番比較。
選角一公布,立馬就招來了熟悉的「政治正確」指控。
因為路易一角,由黑人演員出演。
要知道,原故事發生于18世紀末,所在地新奧爾良是美國的殖民地。
路易是一個有錢的農場主,有大片種植地和很多黑人奴隸。
讓黑人演奴隸主?太離譜了吧。
男主是《權力的游戲》中的「灰蟲子」
但先別急著罵。
實際上,劇版將時間線后移了兩百年,并將種族問題融入了主題表達中 。
1910年的新奧爾良,路易是一個富有的商人。
他靠賭場、妓院這些灰色產業鏈賺錢。
即使在當地已經頗有名望,卻依然因種族原因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很多生意人、政客表面上對他彬彬有禮,只是因為看中了他鼓囊囊的錢包。
背地里都充滿鄙夷,罵他黑鬼。
路易的家人是虔誠的基督徒。
雖然靠他賺來的錢擺脫了被奴役的命運,但又指責他賺的是不干凈的錢。
所以,他表面上是一個富有、大度、慷慨的人。
但內心卻是一個滿是憤怒、不甘和怨念的人。
他長久以來被壓抑的黑暗面,促成了他向吸血鬼這一身份的轉變。
這使得在情感層次上,這一形象比電影版更加復雜。
電影版中,24歲的路易因妻子難產死亡,變得郁郁寡歡。
整日在妓院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因為一心求死,才有了變成吸血鬼的契機。
故事最核心的部分是,路易變成吸血鬼后艱難的身份認同過程。
他通過一步步接納嗜血本能,審判了腐朽墮落的貴族,延伸出善與惡、生存與毀滅等哲思。
劇版與影版的不同之處在于視角的差異。
電影版中,路易是從精英的立場看待生死問題的。
矛盾性集中在嗜血本能和道德觀念的沖突。
他出身上流階級,接受過高等教育,對生命充滿敬畏。
但他的生理需求讓他不得不不斷殺人、飲血。
漸漸被動接受了價值觀的顛覆和重建。
劇版的路易則是從下位者的角度看待一切的。
作為白人社會中的邊緣人。
他看到的是饑腸轆轆的乞討者、被壓榨的勞作者,以及四處漂泊的妓女。
因為萊斯特告訴他,殺掉這些無依無靠的窮人才能不被發現。
這讓他無法接受吸血鬼身份。
而他對本性的屈從又夾雜了對環境的憤怒和不滿。
商人的虛與委蛇,貴族的道貌岸然,一點點挑撥著他殺人的欲望。
當一個人挑釁地說「你真是一個杰出的黑鬼」時。
他終于沒能按捺住殺人的欲望,積累了幾十年的怒火爆發了。
這一版路易的成長,除了本能與道德感的斗爭,也有個人對環境的反抗,自我明暗面的相抗。
單從形象上看,的確,皮特版的路易更符合大眾想象中的吸血鬼形象。
他幾乎完美契合了歐洲中世紀傳說中面色蒼白、優雅魅惑的貴族吸血鬼。
但從角色的飽滿度來講。
劇版的路易顯然更加復雜充盈。
種族問題成了他接納吸血鬼身份的關鍵原動力。
他收起從前的寬厚,不再隱忍外界的惡意。
以晝伏夜出的吸血鬼形象,象征了人性黑暗面的勝利。
「用羞恥的生活,換取一種黑暗的天賦。」
除了路易的角色設定,他與萊斯特的關系也有了較大變動。
路易的身份認同過程,離不開萊斯特對他的恩威并施。
萊斯特是路易的領路人。
他一直想將路易改造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真正的吸血鬼。
電影版中, 阿湯哥飾演的萊斯特不是一個合格的導師。
他不由分說地逼迫路易不斷殺人,總是讓路易沒有退路。
使得路易對他幾次生出殺意。
片中,萊斯特被害死了兩次,又都復活了。
但卻以徹底毀容為代價。
這也使得路易對他由仇恨轉為同情,甚至是憐惜。
因為萊斯特是他唯一的導師和摯友,少數可以信任的同類之一。
電影始終以路易為基點,從人類的立場批判他的殘暴,又從吸血鬼的角度同情他的遭際。
劇版中,萊斯特這一角色多了更多的主體性。
他和路易的關系不再是單方面的壓迫,而是有了更多的互動性。
在路易成為吸血鬼之前,萊斯特就與他產生了情感羈絆。
在路易被白人商人坑時,萊斯特利用自己的超能力幫他賺回一筆。
并一眼看穿了他的逞強。
「嚴厲的老板、恭敬的商人、忠誠的兒子,所有這些你扮演的角色,沒有一個是你的真實本性。」
后來,路易的弟弟墜樓自殺,他又遭到家人排擠,只有萊斯特適時地給予了安慰。
慢慢地,他們已經成了蕓蕓眾生中,精神上的同類人。
所以最終,當路易發現宗教也救不了自己后,主動選擇成為吸血鬼。
萊斯特不僅利用了他的憤怒,也安撫了他的孤寂。
雙向奔赴促成了吸血鬼路易的出現。
這樣的動機比影版少了偶然性和奇情感,但卻多了現實的合理性。
不止是這一對關系。
影版還有一個關鍵角色,記者。
他原本是一個工具人,以采訪路易為由,引出整個故事。
被塑造成了一個缺乏同理心的貪婪的形象。
他沒有被路易的故事觸動,只是看到了獵奇、吸睛的新聞價值,同時也被永生的超能力吸引。
他居然向路易請求讓他也變成吸血鬼,結果被路易懲罰。
而劇版則這讓這一形象更加真實。
劇中,這段采訪只是記者剛入行時的一段失敗的工作經歷。
他沒有因此裹足不前,反而在吸取經驗后成了一位知名記者,獲得過普利策新聞獎。
但到了2022年,他已經變老,而且得了帕金森。
加之新冠疫情爆發,他徹底迎來了事業瓶頸。
這部劇一開始,是他和路易的第二次相遇。
相比多年前的不歡而散,他們都能以更成熟的心態交談。
因而,這部劇所呈現的故事更像是視角調整后的重新回溯。
記者可以平心靜氣地走入他的故事。
路易又多了百年的閱歷,對最初的經歷也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尤其是談及與萊斯特的關系時,相比影版中的怨恨和恐懼,這次則展露出了更多的柔光。
「1973年。我竟然讓他當了我的老師,真是太不幸了。」
「2022年。那年冬天很冷,萊斯特是我的煤火。」
短短三集就能看出,劇版并非原封不動的翻拍,而是做了相當大的改動。
時間移到當下的疫情環境。
改為黑人主演,的確也是對當下種族議題的回應。
但從一開始被群嘲,到如今靠口碑逆襲,其實是值得反思的。
近年來,經典IP改編的劇作越來越多,但大多只是消費情懷,口碑也普遍平平。
這才導致人們看到改編、翻拍都會下意識抗拒。
尤其是原作過于深入人心,新作又改動較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原作粉的不滿。
就像近期引起輿論地震的《小美人魚》。
還未開播,已經由于各種原因引發了抵制熱潮。
還有劇版《指環王》,開播后被瘋狂拉踩,被罵到直接關評。
但這部劇卻憑借口碑扭轉了這種看法。
證明了只要內容自洽,演技過關,不僅可以被接受,還可以讓原作IP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這部劇就被認為打破了從前白人壟斷的吸血鬼敘事。
為這一題材開拓了更大的敘事空間。
甚至不少原著黨表示,這一部其實更接近原作。
原作中的吸血鬼形象,正暗含對少數群體的隱喻。
一方面,吸血鬼路易作為社會的異類,承受著他人的排斥和歧視,深陷自我認同的旋渦。
另一方面,他與萊斯特曖昧而隱秘的關系,指向不被主流社會承認的情感關系。
這部劇則通過種族的改變,又添一層意味。
路易作為有色人種,在成為吸血鬼之前已經屬于社會少數群體。
《夜訪吸血鬼》的成功改編并非個例。
《龍之家族》一開始也因黑人演員、顏值問題惹爭議,但至今口碑堅挺。
而且,像「福爾摩斯」這種老牌IP,很早就成了經典,但之后卻多次翻拍依然能幾次封神。
比如,《神探夏洛克》將故事搬到21世紀。
《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更是在《神夏》已經大爆后,還大膽地將華生改為華人女性。
不僅得到了很高的評價,第七季最終季達9.3分。
還衍生出許多新的話題。
像是利用現代科技破案,還有獨立女性、華裔演員等話題。
回頭看,這些作品最初也都遭遇了同樣的質疑聲。
甚至是電影版的《夜訪吸血鬼》,也因為將原作中的古堡拉到了近代文明,讓很多書迷不滿。
原著作者本人一開始也不滿意選角。
因為阿湯哥在此之前演的都是花瓶角色,而她認為這一角色的魅力在于精神的豐厚。
電影拍出來后,她也在采訪中公開承認,小看了他的演技。
圖源:B站UP主 Claudia-7
雖說,質疑聲情有可原。
種族問題的「政治正確」的確有被過度利用和消費的現象。
當年《夜訪吸血鬼》之所以選擇阿湯哥,也是因為高票房成績在前,片方出于商業利益的考量。
但如果因此在開播前就一味打擊、抵制。
反而會埋沒很多用心創作的好作品,以及努力突破自我的演員。
強化偏見還是打破偏見,還是要留給作品來回答。
畢竟,藝術沒有權威可言。
將經典拉下神壇,才能賦予其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