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能讓喜歡工作的人工作
喜歡躺平的人躺平?
我們雖然沒為社會帶來什么價值
但也沒給其他人帶來傷害啊
做自己不好嗎?不行嗎?
這是最近一部國產劇里的臺詞。
不能說真實。
只能說,編劇大概在肉叔的腦子里裝了一個監視器!
它成功地模擬出了我的日常狀態。
也成功模擬出了我媽的日常狀態。
天天刷這破手機,我就不明白了
這手機到底是能讓你長一斤肉呢
還是能讓你掙一分錢呢
我跟你說,你再這么下去
你就完了你
以至于,由于過于真實,而被網友集體控訴。
《我在他鄉挺好的》導演李默新作,編劇是寫了《相愛相親》的游曉穎。
豆瓣評分8.3,《三悅有了新工作》。
啥工作?
關于人死之后的處理工作。
而在處理死事之前。
女主所想的。
卻是先結束自己的生命。
01
別怕,不是倒敘,不是鬼片,所以沒可能讓女主角在劇集的一開始就死掉。
所謂自殺,更多的其實是心如死灰,是無處可逃。
她叫趙三悅。
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舞臺美術設計專業,畢業即失業。
并不是她不優秀。
在她的描述里,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也很奇葩:
即便她是實習期間唯一一個滿分,但領導也更想“要一個男孩”。
因為男孩比女孩更能熬。
社會既然如此。
于是她便逃回家里,想要真心實意啃老。
這一逃,就是一年。
然而。
這個家同樣不溫暖。
父母早年離異,每當她偷偷撥通爸爸電話時,總會得到媽媽歇斯底里的指責:
姓趙的沒一個好東西
你就是白眼狼你
即使工作的事是三悅受了委屈,這個媽也沒一句好話。
腦子不好使,脾氣還差
成天哭喪著臉
也不知道沖人笑一個
活該選不上你
新仇舊恨,終于一起爆發:
有本事你就別回來
死你也給我死在外頭
走就走唄。
只是還能去哪里?
于是,她逃到了青旅。
膠囊大小的房間,就足以支撐她混吃等死的全部人生。
沒有朋友,更不需要社交。有男人走過,也只覺得吵鬧。
簾子一拉,誰也不愛。
一直躺平一直爽,直到金錢不允許了。
無處可逃了,怎么辦?
干脆心一橫,逃進殯儀館,接受大姨安排的遺體化妝師的工作。
能氣死開婚紗店的媽不說。
這人人避之不及的社死工作,本身也和死沒太大區別了吧。
反正,我害怕尸體,但尸體至少不會傷我分毫。
我不害怕人,人卻總把我傷得遍體鱗傷。
誰承想,這一逃,卻逃進了一個背向社會、從未見光的世界。
02
殯儀館是什么地方?
是人死之后,肉體在這個世上的最后一站。
是個分別的場所。
生前的恩怨、是非、榮辱,都將在這個地方,化解為最后一次告別。
也正是如此,大大小小有關的影視,總是會讓人潸然淚下。
《入殮師》。
《人生大事》。
甚至于前段時間的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
一次次的悲歡離合后,總有一段段讓人感觸的人生。
以及與這個世界和解的方式。
《三悅》也是如此。
劇集中穿插著許許多多的人生故事。
但不同的是。
相比于死者。
它更關注殯儀館里活生生的人。
以及這次逃避之旅中。
三悅所發生的變化。
殯儀館里當然會有許多讓人“驚嚇”的事。
比如半夜,會有愛嚇人的同事,司機小四川整蠱自己。
比如會有系統自動為您接單的“葬了嗎”訂單。
甚至,還會有躺在柜子里敲門,說是來“體驗生活”的導演。
嚇得不知情的三悅……一覺睡到了大天亮。
哦對了。
一個肉叔忘不了的“冥場面”。
有一次三悅按摩尸體早已冰冷僵化的面龐,再捏起對方的舌頭塞進嘴里。
然而捏上那條柔軟物的瞬間。
三悅的腦子,轟的一聲炸了。
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無區別
然后午飯看著小四川遞來的鴨舌表示:我真的會謝。
梅開二度
但不止如此。
畢竟又不是拍恐怖片。
還得回到現實。
一直以來,這個社會因為忌諱死亡,會對殯葬行業產生一定的恐懼。
就像國內的影視作品中,殯葬行業的題材一直都很少。
就像現實里,有人往自己小區門口的殯葬店倒垃圾,有人打砸地鐵站口的殯葬店。
三悅她們也是如此。
長久以來都經歷著種種有色眼鏡的困擾。
打不著去公司的車。
每次相親時,對自己的職業支支吾吾。
因為殯葬的主業而丟掉高級餐廳鋼琴師的兼職。
甚至于在找房時處處碰壁,以至于最后只能抱團取暖。
所以三悅才會發自內心地說:
殯儀館的工作
要沒個強大的靈魂
真心挺不住
梅開三度
但正如前面所說,這不是重點。
重點其實是這群人本身。
三悅和她的同事們。
簡單來說,她們都是生者世界的“逃兵”。
三悅就不用說了。
一事無成只會啃老,友情愛情一片空白,親子關系也是糟糕透頂。
人前光鮮亮麗的師姐。
相親屢戰屢敗,買了個房也跌跌不休。
唯一喜歡的陳法醫,還是個關系網斬不斷理還亂的“渣男”。
而履歷最好的主持人梁格格呢?
實則也是一個孤僻的女孩。
她覺得,只有死者會聽她談心,只有死者是她的朋友。
甚至,她說,她能看到靈魂。
究其邏輯,無非是認為:
死,是生的逃避。
只有當一個人卸下所有的外殼時,才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三悅》這部劇說的。
其實是一個如何找到自己的過程。
03
當然,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劇,《三悅》有著不少的問題。
設定全靠疊buff。
升華全靠背誦金句小作文。
笨拙地用理念堆砌出一個個人物符號,用他們探討著生與死的意義。
立意或許有了。
卻總是差了點人物的生活感,故事的煙火氣。
但同樣。
作為一部沒有大明星沒有什么宣傳的劇,能夠取得8.3的評分,且讓不少人自發做起了自來水,不僅是因為題材,還因為“真實”。
不是現實主義的那種真實,而是一種解剖內心的真實。
就拿三悅來說。
她一路逃避,而這其中最想逃避的是什么?
親情。
所以在和同事們分享秘密時,她第一反應是說:我媽不愛我。
直到,師姐讓她試試立一份遺囑,說是能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人。
三悅一臉冷漠:
不立,沒什么放不下的人
隨即拿起噴壺,格外專心地給綠植澆水。
但,口嫌體正直的她,當晚就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說:我周末可能回去拿點東西。
而在媽媽發來消息時,她立刻拿起手機,嘴角有一絲難以察覺的抽動。
那是被強行壓抑住的笑意,矛盾心情一目了然。
所以,三悅真的想要全盤否定和媽媽的親情嗎?
并不盡然。
她真正想要拒絕的,只是那個沒有邊界感、肆意用語言傷害她的母親,那個一相擁就讓人血流如注的刺猬。
正是因此。
她也才變成了一個刺猬。
尖刺根根倒豎,虛張聲勢成一幅六親不認的模樣。
是的,這個世界有著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不如意”。
人際關系復雜。
社會問題叢生。
價值體系混亂。
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個不知道會發生什么的,“不可控”的明天。
所以說所謂“逃兵”,也只不過是這個時代的一個表象癥狀而已。
出問題的,是這個社會。
逃避當然并不可恥。
它是趨利避害的自然反應。
我們只是不想再面對糟糕的職場環境。
以及擔憂于無法掌控人生的感覺了。
就像三悅。
在介紹三悅去殯儀館的時候,大姨曾經對她說過這么一段話:
你不是不喜歡工作
你就是害怕被拒絕
怕被拒絕嗎?
更可能只是怕去面對。
所以她選擇把自己蜷縮起來。
覺得這樣就不會再有受傷的機會。
所謂的“喪”。
不過是她的保護色。
保護自己脆弱而不安的內心。
不過。
三悅終于找到了一份死亡之下眾生平等的工作。
一份教會她親切友情愛情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死亡中。
她開始逐漸理解親情與友情。
找回了那個真正的自己。
她愛得有如飛蛾撲火般燦爛。
不再輕言自殺。
那么,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記得三悅曾態度飛揚地說過:我不代表95后。
但我覺得她真正想說的。
是別人的故事,永遠只能作為參考。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
而每個人的生命之路,是進是退,也必須用自己的步履開拓。
畢竟。
就像編劇說的:
活著雖然很難。
但當下的一點點芝士,也是好的。
我們需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