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南衡陽人“劉和平”帶著他剛拍攝完成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送去了總局的“重大題材辦”的審核專家組。專家組對這部劇極為重視,他們排班,每天看14集,不到一周。
這部46集的電視劇,一刀沒剪,就通過了“重大題材辦”的審核專家組的審核。行業內外一致看好。
劉和平本人也說,這部劇「 幾千年封建歷史都是光明與黑暗并行 的歷史。苦難有時能產生偉大的歷史精神和優秀的民族文化。這種認識滲透到了《大明王朝1566》中,我認為,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超越《雍正王朝》之處。」這是劉和平的原話。
但最后,翻車了。
根據央視國際2007年1月25日的報道,湖南臺播出的《大明王朝1566》的收視率僅0.41%,遠低于央視一臺播出的《雍正王朝》16.7%的收視率。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借出自編劇和制片人劉和平之手,且主演陣容也都是行業內頂尖的影帝和老戲骨,就連播出的上星電視也都擁有著超強的收視號召力。
可為什么收視率懸殊這么大呢?
這部號稱要從主題到制作,都要遠超于《雍正王朝》的《大明王朝》為何會收視遇冷,而折戟呢?帶著這個問題,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以及劉和平本人當年的采訪文獻和報道,我逐漸意識到——
2006的那部《大明王朝》的收視遇冷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它注定沒辦法成為那個時候的爆款,因為它不適應于那個時代,它太過前衛了,一部46集的電視劇,直接道破了封建王朝崩塌的根本原因。
這是古往今來,任何電視劇都沒做到的。
首先,我必須要說的是,嘉靖這人,并不是一個昏庸的皇帝,從他小時候智斗群臣,跟文臣搞權力斗爭就能明白,他這人是極有手段和才智的,甚至在他的執政的早期,他是一個勤政的君主。
可為什么嘉靖到后面就選擇擺爛呢?因為嘉靖早就意識到了皇族特權階級跟文官階級的矛盾與斗爭。這個斗爭是什么?實質上是權力的斗爭。
在明朝,文官主宰了大多的天下大事,而至于皇室宗親的皇權貴族,從朱元璋那時開始,就一直把宗室當豬養,給地給錢,就不是不給權,且駙馬爺和后妃也都只能從哪個小戶里選。
從他們的太祖開始,明朝就實質上禁絕了外戚參政的可能性,這也導致,明朝的文官集團權利無限的膨脹,限制了皇權,畢竟任何權力都是要靠人才能實現的,皇帝再厲害,一天能見幾個官員呢。
所以從朱元璋那會開始,文官集團就一直缺乏制約他們的力量,唯一能稍微起制衡的是屬于皇帝那一派系的宦官派,本來,文官集團對皇權的制約。
用現代的觀點來看,是帶有一點權力制衡的進步意義的,但是文官集團在土木堡之變后,連軍權也要搶奪過來,槍桿子出政權啊。文官集團握住了槍桿子,實際上就已經是隱性地架空了皇權。
皇帝只能擁有無限的人事權,可以換內閣,換首輔,換大學士??晌墓偌瘓F又都是師生,紐帶,皇帝很難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的權力。
皇權都被隱形的架空了。
但是呢?皇帝又沒得選。文官集團,也就是要錢而已,就像漢武帝的大舅子田汾所言,陛下,我呢也就是欺負下小老板,欺負下女人,貪點銀子和一點小酒,別的我都不要,但是那些藏在府中,數十人日夜謀劃,他們到底想干什么,陛下到底想要一個酒囊飯袋和貪污犯,還是想要一個殺人犯?
皇帝是江山的“奴隸”,文官集團的問題,一直都在被皇帝選擇性忽視。畢竟,文官就要點錢,其他人要的是命,要的是皇帝老爺子的江山。而,嘉靖呢?他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早就看明白了皇權跟文官集團的斗爭以及核心矛盾,這不是殺一批文官那么簡單,殺的人太多,群臣會因恐懼而造反。
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推翻現有的朝代,徹底血洗,但擺在皇帝面前的說,他連血洗的能力都沒有。這也是為什么嘉靖后來欣賞海瑞這樣的人的原因,要都是海瑞這樣的好官,明朝還能續命幾百年。
嘉靖,這人其實比誰看得都透。他不上朝,就是因為他要文官集團在搞隱性的斗爭。嘉靖試圖通過不上朝來無為而治,憑借自己的御人之術平衡朝野、掌握全局。但是,嘉靖既然不能上朝,他就必須找到自己的代理人,而代理人是誰呢?就是歷屆的內閣首輔,在明朝,內閣是皇權的代言人。
因為明朝沒有宰相,這一點既是對皇權的強化,又是對皇帝個人權力的攤薄。沒有宰相之后,明朝皇帝就成為政府首腦,直接管理六部,庶務大大增加。所以明朝就增設了兩個秘書部門,即外朝的內閣和內朝的司禮監。你看在《大明王朝1566》里面上朝的細節就知道了,內閣首輔嚴世蕃并非是站在前排統領百僚,而是站在群臣前排,但是側身而站,作為皇帝的家臣,在朝上議事。
而內閣首輔呢?雖然擁有權傾朝野的能力,但是他的權力終究是依附在皇權上的。所以,為什么說嚴世蕃和嚴黨能夠只手遮天呢?而嘉靖還能饒了嚴嵩一命呢,除去他是幫皇帝做事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嚴嵩貪的都是字畫錢糧,但沒貪土地。畢竟,封建王朝的戰爭的本質都是土地戰爭。
你不貪土地,就是不搶皇帝的地盤。
所以,嘉靖為什么能默許嚴黨的存在,就在于,內閣作為皇權的代言人,本來就是為皇帝辦事的,一方面,是為皇帝撈錢,一方面,嚴黨跟百官所代表的文官集團,實際上是行程一種互相制衡和抗議的格局,緩解了文官和皇權的沖突。
說白了,內閣就是皇權跟文官集團的緩沖帶。所以后邊嚴家要倒臺時,嚴嵩讓嚴世蕃寫信給胡宗憲,仗是要好好打,但是不能打得太著急了,不要把倭寇逼得太緊了。朝廷需要東南,東南需要胡宗憲,只要胡宗憲在,東南就在,嚴嵩也就不會倒,只要皇帝老爺子還需要嚴黨,嚴黨就不會倒。
于是,嚴嵩在劇中說:我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也只有一個人可以為皇上遮風擋雨,那就是我嚴嵩。
但畢竟,嘉靖也不會讓嚴嵩一手遮天,于是給他設了一道敵人。這些敵人是史書上所謂的“正派”,是歷史上的那些徐階、高拱、張居正的清流人物,但問題就在于,為什么后來嚴嵩會倒臺了呢?
其根本原因在于:嚴嵩老了,管不住嚴黨的人了,要換手套了,可是后來換了手套,換了徐階,徐階這人又能力制衡百官,力壓各種勢力,皇權跟文官集團的矛盾都直接暴露在了朝堂上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嘉靖要縱容陳洪的原因,內閣的話語權太低了,人人都不像嚴嵩那樣幫皇帝做事,做背鍋俠,于是需要一個陳洪這樣的人做一個新的皇權跟文官權力的緩沖帶,成為背鍋俠。
但嘉靖就是再有能耐,也沒辦法解決問題的核心。核心是什么?是這個體系出了巨大的問題。
沈一石的遺書有句話:“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于民,民變在即,便掠之于商。”什么意思呢?
正常的改稻為桑,應該說,百姓會有陣痛,但經濟評價下來,種桑的未來收益比種糧食作物要高。
但人人都希望在政策施行中撈一票。怎么撈?土地兼并,但是做官的人不能明面上去改嗎?于是需要借助大資本家去做這件事,但是大資本沈一石表示,這幾年好多收益都供了你們這些佛了,一時間,難以拿出足夠的錢,來收購百姓土地,從而完成絲綢量產。
地主家也沒有錢啊,于是,就只能打壓田家,浙江造出了毀田的人造災難,打壓百姓的田價,讓田價降低至大資本所能接受的水平。這“毀堤淹田”所對應的,也正是“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于民”。
可,老百姓已然到了絕路上,再也割不了韭菜了。要讓他們長出新茬,還得好幾年。那這么辦呢?于是就只有殺了沈一石,于是就有了后面那一句“民變在即,便掠之于商”。結合今天的來看,亦也是如此,很多問題,并非大家看得那么簡單。
但大家都不敢言,都怕惹上殺身之禍。
但明朝有個海瑞,他發現上下貪欲無度,早就過了國家治理正常收稅的限度,早就腐朽沒落了。于是他指責嘉靖,可是嘉靖又能改變得了什么呢?他們都只是矛盾雙方的代言人罷了。本質上,這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是剝削者與大眾的矛盾。沒有什么要不要,就看你屁股坐在哪。
嘉靖他不知道問題嗎?他早就看到了問題了,但是他能怎么辦?這是兩個階級直接的決斗,你嘉靖出身開始便已經是統治階級,從登上皇位的那個時候,就已經是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言人和話事人。
嘉靖就是再厲害,御用之書,平衡之書再厲害,也終歸是一個人治不了的,嘉靖不上朝的無為而治也只是皇帝的新衣。于是,我們看到了在歷史車輪里又劃了一個圈。
在裕王也就是后來的隆慶帝,看到徐階的家人圈地不法時,他大怒,這跟當初的嚴嵩的人有什么區別?是的,沒有什么區別。在《大明王朝》里,幾十年來的皇室與文官集團的斗爭都是虛無的。
隆慶帝改變不了任何東西,他縱使有心力圖用張居正改革,可是改革不到20年就又被廢棄了,為什么呢?這是因高度強化的專制走到了末年,衰敗的景象遠超于任何一個朝代。
故事里的每一個都在這里沉浮,幾百年后,歷史上寫道:嘉靖也好海瑞也罷,他們都只是封建王朝的犧牲品,天似囚籠所有的人都像是腐朽的骷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