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內娛冒出了一個未解之謎——
趙文卓空中踢刀(準確來說是雙手劍)是怎么辦到的?
國慶期間,趙文卓一則武術表演視頻被轉發出圈。
長城之上,逗獅舞劍,氣勢如虹。
收尾的一套高難度動作直接令人目瞪口呆。
拋劍、踢劍、握劍,簡直挑戰地心引力。
因為畫面過于震撼,被質疑使用了特效。
一時間,各路博主紛紛出動「打假」。
逐幀分析如何剪輯,如何做特效。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武術冠軍博主張含亮則向趙文卓請教后,復刻了相同的踢刀動作。
依然沒有平息爭議。
圍觀了幾天的論戰,魚叔倒覺得:
這件事最耐人尋味的地方,不是趙文卓有沒有用特效。
而是網友們下意識給出的質疑。
畢竟,如今打戲特效泛濫,觀眾苦其久矣。
就算是看真的,也像假的。
國產打戲,何以至此呢?
今天咱們就借「趙文卓踢劍」,聊聊這個話題。
提起早期的動作戲,觀眾印象大多是真實。
彼時許多演員本就學武出身。
正如趙文卓本人,就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武術系。
不僅曾獲全國武術冠軍,還當選中國國家武英級運動健將。
一拳一腿的真功夫帶來十足的視聽震撼。
但其實,那時許多作品都不乏特效、剪輯、威亞、特殊道具等輔助手段。
就比如趙文卓19歲的出道作《方世玉》。
他在其中出演九門提督鄂爾多一角。
武功高強,手段狠辣。
電影中,鄂爾多為追查天地會名冊,與李連杰飾演的方世玉有多場打戲。
美感力感兼具,場面十分精彩。
但電影本是藝術作品,自有許多夸張的畫面效果。
像是鄂爾多與方世玉利用長桿對打的橋段。
前者就將長桿彎曲到十分夸張的地步。
方世玉也能單借一條麻繩,就長懸半空良久。
再如《黃飛鴻之四:王者之風》中的鞭戰。
細看也不難發現,遠處有繩索牽引著長鞭。
但當時所謂的「特效」,大多建立在演員真演真打的基礎之上。
既達到了更好的視覺效果,又豐富完整了人物角色。
就像網友評論中說的那樣。
以前的演員「要么是演技好到讓你以為他真的是高手,要么他就真真兒是個高手」。
不僅如此,曾經的「特效」技術,是從觀眾的觀看體驗出發。
就像吳京出演的電視劇《太極宗師》。
其中的經典場面太極與八卦之戰,就使用了慢鏡頭。
但與如今夸張的慢放打戲不同。
《太極宗師》中畫面的升格是因為專業演員動作過快。
且刀林線條雜亂,觀眾更不容易看清武術動作,才有意將畫面速度減慢。
這么說絕非刻意吹噓。
劇中演員或在世界自由搏擊比賽取得過名次,或直接就是全國武術冠軍。
更有頂尖武術指導袁和平護航。
陣容可堪超硬派的黃金配置。
當時20多歲的吳京在其中只能算新人。
劇中有一段闖寶塔的劇情。
吳京一人對戰七大高手,看得人熱血沸騰。
演員人人都有真功夫,細看長棍掃過燭火,有切實的棍風。
幾場戲拍下來,吳京的小指也受傷斷裂。
隨后他在灑滿黃豆的地面上與和尚對壘。
黃豆圓滑,常人連正常站立都極難。
演員們下盤步伐的特寫,讓哪怕不懂武的人都能看出功力。
彈幕齊刷「真功夫」。
但仔細觀摩,就能發現吊威亞的痕跡,也有觀眾懷疑部分鏡頭是倒放。
彼時深究卻不苛責「特效」。
一是出于對情節的驚奇與震撼。
二是來自于對演員的敬佩和體恤。
此外,武俠動作片逐漸衍生出的奇幻旁支,加上了更酷炫的爆炸、炫光等法術系特效效果。
《風云》中,趙文卓飾演的聶風入魔后失智。
手中的魔刀在對決中揮出了四十米巨刃的效果。
但「一眼特效」并不意味著劇情虛假。
而是對演員本身真實功力的進一步加持。
也正是因為合理使用特殊拍攝技術提高影片質量。
才能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獨特的記憶,種下俠義的種子。
真實期待過這世上真有劍氣、輕功與內力。
曾經的武打特效,是為真功夫錦上添花。
可現今卻本末倒置,特效被濫用成了偷懶利器。
技術的進步并未讓武打場面更加震撼。
反而縮水降級,越來越難看。
手一揮,劍一飛。
非但感覺不到武與俠,以及主角的強大。
倒讓劇情卻變得可笑離譜起來。
最基礎的,演員打戲的儀態就備受詬病。
《君九齡》中男主的輕功追逐戲被群嘲。
正是因為演員單吊威亞看起來都十分笨重。
離輕功強調的「輕俊」二字相距甚遠。
而在兵器使用與玩法上,也漸成荒謬之勢。
刀槍劍戟,神兵利刃,本是打戲的一大看頭。
如今卻只剩扎眼的特效,以及演員綿軟無力的持劍動作。
不久之前,焦恩俊在《小李飛刀》中的轉棍片段讓人驚呼。
原來這是不用特效就能完成的。
而觀眾之所以有此驚嘆,正是因為有此功力的演員越來越少見。
其實,「挽劍花」一式本是劍術的基本功。
掌握技巧,肯下功夫,就能習得。
如今卻幾乎全都依賴特效完成。
可如此一來,非但沒有展示出應有的俠氣。
反而呈現出一種轉方向盤的既視感。
演員腕力虛浮,自然無法有力持劍。
劍是君子器,能舞亦能武,如今卻美與力全無。
不僅如此,刀的力量感也成了笑話。
軟綿綿的動作宛如在拉面,不明所以。
而曾經的軟兵器以柔態擊勁力,舞動之間看得人膽戰心驚。
《方世玉》中一根麻繩也能被玩出花。
觀眾能目睹繩過之處,有實在招式與擊打反應。
而如今卻只剩極為艷麗炫目的特效,以及演員簡單的慢放動作。
一頓操作之后沒見到一處實擊,卻莫名其妙威力無比。
與此同時,主角的各種頂尖武力值變得全靠臺詞烘托,實際開打卻全是假把式。
劇方不再追求更真的功夫,而追求更真的特效。
似乎任何人只要有后期加持,就能輕易成為四海八荒第一高手。
特效的濫用,讓打戲成了外強中干實則乏味的雞肋。
如此一來,趙文卓的真功夫被慣性的質疑波及,也就不奇怪了。
武俠式微,打星斷代,動作戲愈發兒戲。
是觀眾不想再看落后的冷兵器互搏嗎?
實則不然。
觀眾有多少次在各種打戲的營銷中敗興而歸,就有多想撥開被糊了八層特效的畫面,看到一場清爽實在的打戲。
正如趙文卓視頻之下的最熱評論,就是對沒有優秀作品來呈現一身好功夫的惋惜。
其實,與其說是沒人看,不如說是觀眾早已慣性失望。
在武術指導行業凋零與資本綁架之下。
很難再呈現出記憶中精彩的武俠打斗場面。
但觀眾對于優秀武俠作品和精彩打戲的熱情仍在。
2010年,電影《劍雨》上映。
初期因情節大膽詭譎,接受難度高,評分甚至才剛破5分。
但如今在同行襯托之下,步步攀升至7.6分。
電影中,女主角細雨本是頂尖殺手,搶獲至寶后逃匿。
她手上人命無數,一身血腥戾氣。
卻因緣際會被鐘情之人點破心魔,改頭換面回歸平靜生活。
還與江阿生結為連理,想就此安度余生。
但意外接踵而至,多年后舊敵尋來,紛爭再起。
細雨曾為情棄劍,如今為愛再度持劍。
故事中有愛恨情義,也有血雨腥風。
如今幾近絕跡的武俠氣息彼時尚存其中。
其間打戲更是意境美感與實招俊力相融。
破敗廟宇之內,僧人對細雨的點化與救贖情藏于招內。
慢鏡頭在這里,點破的是招與心的細微漏洞。
而細雨與丈夫江阿生原本各有秘密。
卻在相伴中感情漸篤。
兩段夫妻互救的打戲也頗具看點。
評分回升的背后,隱藏著觀眾真實的選擇。
而對于優質打戲的自主挖掘,也是證據。
兩年前,電影《征途》里的金剛小妹一角憑兩場驚艷的打戲出圈。
扮演者林辰涵出演此角時,只有13歲。
可見年齡并不能構成打戲力度不夠的理由。
演員本身并無武術功底,全靠刻苦訓練。
相比之下,直接使用特效確實更省時省力,但效果也必定大打折扣。
《繡春刀2》中,丁白纓一角劍術凌厲,一刀斬斷了沈煉的兵刃。
辛芷蕾憑借這一斬頗受好評。
讓觀眾看到了她在文藝片之外的演繹可能。
短兵相接,沒有耍滑的空間。
沒有武術功底,靠演員本人自己勤能補拙。
對于優秀打戲,觀眾自然喜聞樂見。
可相對于一招特效秒天地的場面,想要做好一場實實在在的打戲難度自然更高。
前期訓練積累、中期拍攝時間、后期剪輯要求也都隨之難度升級。
成本的增加并不能保證效益。
資本流量系統之下,打戲的含金量也就逐漸縮水。
而與之配套的打星、武指、武俠片等相關內容也隨之或式微或斷代。
放眼如今,有實力經驗又正當年的打星四散零落。
像是少林小子釋小龍。
或是曾與李連杰一同主演電影《赤子威龍》的謝苗。
都因沒有合適的作品演出機會,只能在網絡電影中展現功力。
曾出演《寶蓮燈》并在其中有精彩打戲表現的曹駿,也在綜藝中直言無戲可拍。
最近才在電視劇《底線》中露面。
其實,武俠從不會過時。
中國武俠之所以能獨步世界之林,靠的正是一個個實心的拳頭。
兵器雖冷,但優秀創作者投入其中的熱忱觀眾仍有感知。
比起如今看似眼花繚亂卻虛浮的打戲。
反而是在那些特效不絢麗的時代里。
卻誕生出了那么多絢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