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收工后與朋友夜奔四十公里,看《萬里歸途》最后一場點映,我們滿懷期待。在爾后兩個半小時中,我的每一個毛孔都飽滿迎接了對電影觀眾的羞辱與對外交人員的丑化。媒體平臺上,只有鋪天的通稿好評和粉絲注水,令人扼腕。荒謬的橋段拼湊與全不考究的細節,越是好演員的呈現和生猛加工的視聽,越顯得它敷衍草率。為不至于是我的狹隘對它惡語相評,我憤然查閱若干撤僑深度報告,那些新聞中的事件人物是如此生動又感人至深。
而本片編劇精湛地避開了真實偉大的部分,扭捏編造了外交人員兩次與反叛軍首領俄羅斯輪盤賭、與邊檢官插科打諢街道辦事處般周旋、街頭槍戰作外交官到使館外扯閑篇遭槍擊等諸多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情節。主線的展開,如果不是張譯一腔孤勇違抗上級指令去拯救同事家屬,一百多的流落公民便是完全被忽視放棄的,這到底是暗含了導演對主旋律的曖昧態度,還是對英雄之旅的粗暴設定,相似的問題貫穿全片。
王俊凱這個角色擁有常人所不備的,除了片中永遠精致的四六分,還有一臺隨身攜帶拍攝的SONY攝影機,在歷經攔截、爆炸、槍擊、炮火、翻車、150公里徒步、15天風吹日曬,在結尾掏出時毫發無損一塵不染,還起到了擊退反叛軍槍桿的妙用,可見其確實是一個愛器材之人,值得每一個攝影人學習。到放字幕時,我掐著同伴的手臂,說我為對戰狼的觀點道歉,她說為對吳京的成見懊悔。完了還有彩蛋,吳京出演王俊凱父親向張譯致謝,奉獻了全片最為精妙的幽默。
真心覺得不好看,之前覺得張譯演技很好,但他在這部電影里面貢獻了極其油膩的演技,當然和劇本也有很大關系。張譯走出機場,對大家說“把手里的國旗和護照舉起來,帶你們回家”那里,我在電影院里真的非常尷尬。還有很多張譯和萬茜通話的情節,比如張譯戴著頭巾說在迪拜過節(其實外面是激戰的槍聲),那里的表演真的很浮夸。雖說報喜不報憂是中國人的傳統,但那種表演真的讓人懷疑外交官和對他的工作性質有一定了解的妻子之間的相處模式。
還有就是張譯對另外一個外交官說他駐外很多年就是盯上了他頭頭的位置,假面具戴久了就真的變成了臉這句臺詞第一次出現那里。就算兩個人是過命的交情,但也能看出張譯所扮演的這個角色非常刻薄,“君子論跡不論心”,何必去攻擊別人的動機呢。張譯雖然經歷多次撤僑,但家庭還在國內,而且看上去應該不是長期在外面生活的,而被他攻擊說“駐外就是為了往上爬“這個角色可是妻子女兒都在海外。
真實事件改編、具體細節是藝術創作,然后創作出了一堆和黑幫頭頭賭誰先爆頭的故事哈哈哈哈。而且咱們中國不是不干涉他國內政嗎,這部電影所反映出來的,和邊境官稱兄道弟、領養小女孩、和當地司機也是情誼深厚(這個司機和黑幫頭頭有部落的世仇),看起來一點都不像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樣子啊,反而是深度地參與了當地政治力量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