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是一位做事追求完美、一絲不茍、發號施令的女性廚師,她在紐約一家高檔餐廳工作,平時都是一個人生活,但因為她的姐姐過世后,她的女兒佐伊讓她撫養,而店里的老板則是找來了一個有點吊兒郎當的廚子刻痕,刻痕是因為凱特的廚藝才過來的,但是刻痕和凱特的性格完全不同,凱特一直以為刻痕是要和她競爭。
但是,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你們應該很清楚接下來會有什么樣的故事。作為一部浪漫愛情電影,電影的可預見性很高,毫無意外。男女主的性格往好的說是互補的,說直白點就是兩個極端,凱特不會與人交流,不會與孩子相處,不明白怎么和孩子們玩鬧,甚至在和孩子們一起玩大富翁的時候總想著贏,不喜歡被人批評。而刻痕很陽光,很友善,知道孩子們的需求,也很享受這種輕松的感覺。
刻痕的存在,盡管對凱特的工作帶來威脅,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刻痕讓凱特的生活充滿了燦爛的微笑,也讓佐伊從失去母親的悲傷的陰影中解脫出來,刻痕變成了治愈疾病的良方,這種故事看起來很老套,但由于電影中佐伊的媽媽去世了,所以這部浪漫的愛情電影變得更加真實,比如佐伊的情感波動,往往會改變整個電影的歡樂氛圍,雖有時太沉重,會讓人覺得節奏變得慢,但這也讓這兩個料理絕配看起來和一般的愛情電影不太一樣。
另外,在佐伊這個人物的刻畫上,編劇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電影里的一個場景,佐伊懇請凱特別讓她一個人出去工作,主要原因并不是佐伊怕自己一個人,她怕姨媽一走就回不來了,這種害怕親人再一次消失的心情,經歷過親人逝去的人,都能理解。食品在電影中也是一種隱喻,凱特是一個很好的廚子,能做出美味佳肴,但是她有很多的執著,在刻痕出現以前,我們不能看到凱特在個人時間里享受食物和食物的美妙,直到刻痕在她的生命里,她每天都會在午后品嘗食物,而刻痕則會給她送來一份湯汁,他們的感情快速發展。
凱特是否享受食物,就是她對待生活的一種隱喻,在影片的開頭,她住著很好的房子,在餐飲業有一定的地位,沒有任何的煩惱,但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就像是面前的美味,不知道怎么吃。后來,她學會了如何去欣賞人生,人們也漸漸發現了她的笑容。但是,關于“美食”和“人生”的比喻,未免有些簡單了,甚至有些陳腐,特別是凱特和他的心理醫生,說他想要一份人生菜譜。當心理醫生回答你要自己創作一份人生的菜譜的時候,我差點暈過去,這也太俗氣了吧!還有,那位凱特的暗戀者愛爾蘭的鄰居,好像是可以忽略掉的。影片中的蒙太奇鏡頭層出不窮,其中有一些剪輯看起來很假,特別是枕頭大戰那段慢動作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