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演員,一生僅拍了三部電影《柳堡的故事》、《上甘嶺》、《霓虹燈下的哨兵》,卻都成為了經典。
更為傳奇的是,在三部電影中都是扮演部隊指導員,這位演員名叫徐格林,每位指導員個性鮮明,且韻味不同……
徐格林《柳堡的故事》劇照
影片《上甘嶺》中,孟德貴指導員身負重傷,英勇獻身,悲壯而剛烈。
電影《柳堡的故事》中,宋偉指導員有勇有謀,兄長般溫暖,人性且光輝。
《霓虹燈下的哨兵》里,路華指導員沉穩大氣,面對復雜不慌亂,理性又冷靜。
徐格林,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演員,在人到中年剛剛45歲的大好年華,作為電影演員有著成熟的演技,卻英年早逝,卻是為何?
徐格林《柳堡的故事》劇照
一、別具一格的指導員形象?
電影《柳堡的故事》中,徐格林扮演的指導員宋偉一出場,便一身戎裝,英姿颯爽,眉目如畫,騎著高頭大馬。
畫外音聲起,小河畔馬蹄聲聲,宋指導員凝望遠方,帶著部隊故地重游,帥氣、英俊,令人眼前一亮。
指導員雙眼深邃,眺望著不遠處的山村,眉目表情陷入了對往事的追憶,如果不是深情地述說,觀眾定以為宋指導員是男主角,說著自己美好純真的愛情故事。
如果說“十八歲的哥哥”廖有梁展示了少年戰士的朝氣蓬勃之美,那么宋指導員徐格林則以俊朗的外表、溫雅的氣質、動人的磁性聲音,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既成熟又英氣、既剛強且柔情的青年指揮官形象,別具一格。
徐格林《柳堡的故事》劇照
徐格林身上的儒雅氣質、既講原則又不失柔情的人性之美,加上俊秀干凈的外表,吸引了很多觀眾。
《柳堡的故事》中,徐格林與扮演副班長李進的廖有梁,兩位的英俊帥氣與出色表演無不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誰知兩人生命的最后,卻是一樣的心酸與傷痛。
二、讓人心疼難忘的重傷?指導員
如果說徐格林靠得是俊郎的外表,引起觀眾注意繼而被喜歡,那就大錯特錯,徐格林曾經在電影《上甘嶺》中,扮演的七連指導員孟德貴臉部都看不清楚,卻是一樣的遭人喜歡。
電影《上甘嶺》中,坑道里缺糧斷藥又斷水,徐格林扮演的七連指導員孟德貴身負重傷,雙目失明……
徐格林《上甘嶺》劇照
孟德貴雙眼被厚厚的紗布蒙著,根本看不清臉,但豐富的表情和著娓娓道來的述說,無不表現著孟德貴對和平的熱愛、對祖國的向往,畫面震撼,性格鮮明。
雙眼被蒙,心系故鄉,孟德貴強忍傷痛,不惜為國捐軀的壯烈精神,堅定地寫在僅僅露出的半張臉上。
孟德貴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用微弱的聲音讓衛生院王蘭唱首歌,望著指導員那干裂的嘴唇,王蘭眼含熱淚……
歌唱家郭蘭英配唱的《我的祖國》歌聲響起:“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電影《上甘嶺》劇照
孟德貴指導員在歌聲中,慢慢閉上了眼睛,為國捐軀,觀眾無不動容,流下熱淚……
歌聲飄過幾十年一直經典,那畫面依然留在觀眾的心里依然感人,徐林格飾演的孟德貴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那一年,孟德貴26歲。
三、出生貧困的家庭
1956年,長春電影制片廠計劃開拍電影《上甘嶺》,劇組找到了從沒拍過電影的徐格林,讓其在片中飾演七連指導員孟德貴。
徐格林,1930年出生,自幼家境貧寒,沒進過學堂念過書,為貼補家用,剛會走路就上街提籃叫賣燒餅油條。
徐格林《上甘嶺》劇照
那個年代,貧困家庭比比皆是,徐格林一家生活窘迫,自幼連襪子都穿不上,直到30多歲都不習慣穿雙襪子。
徐林格讀書機會沒了,但聰明好學的心還在,上進的心依舊,自學認字,愛好讀書,無師自通學了不少書畫知識,仿宋字寫得有模有樣,書法繪畫頗有造詣。
徐格林外貌出眾,聲音亮且有磁性,從小喜歡文藝,普通話說得又標準,草根階層,民間能人。
抗戰勝利后,徐格林不明所以糊涂加入國民黨軍隊的文藝團體,一直到解放后,提高覺悟的徐格林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京軍事學院文工團當了一名演員。
1955年,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成立,徐格林調入前線話劇團任話劇演員,開始了輝煌的話劇表演歷程。
徐格林《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照
正因如此,徐格林在話劇的大舞臺演出了《東海最前線》、《我是一個兵》、《東進序曲》、《箭桿河邊》等多部話劇。
話劇舞臺上的表演日趨成熟,徐格林有了首次被邀參演電影《上甘嶺》的機會,片中表現超凡脫俗,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徐格林心酸的英年早逝,難道是因為解放前有段加入國民黨軍隊文藝團體的經歷,是否還有別的原因?
四、被?總理??接見?的指導員?
《上甘嶺》播出后,反響極好,好口碑迎來好機會,徐林格很快接到新任務,在電影《柳堡的故事》中與廖有梁、陶玉玲合作,飾演男二號指導員宋偉,又一次獲得極大成功。
1962年,徐格林與廖有梁、陶玉玲繼《柳堡的故事》后再次合作,共同主演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引起轟動,紅極一時。
周總理接見徐格林以及其他《霓虹燈下的哨兵》演員
周總理連看數遍《霓虹燈下的哨兵》,接見全體演出人員,指示將話劇搬上舞臺,原班人馬“一個演員不能換、一句臺詞不能改”。
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執導過《柳堡的故事》,非常熟悉徐格林、廖有梁、陶玉玲,再次合作,徐格林再扮指導員。
毛主席白忙之中抽出時間,觀看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給予高度評價,并接見了全體演員。
1964年,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進行了公映,徐格林扮演的指導員路華性情溫和,處事果斷,懂政策有文化,能夠準確領會上級意圖,善做思想工作,給電影增色添彩,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兩年以后,“十年”開始,徐林格由于有曾經當過國民黨文藝兵的歷史問題受到牽連,被下放到安徽省大蜀山農場勞動改造。
徐格林與妻子
1970年,徐格林被迫從部隊轉業,妻子家住杭州,同是前線話劇團的演員,徐林格跟隨妻子來到杭州味精廠,在機修車間當了一名普通工人。
五、身體受損患了病?
徐林格出生在舊社會,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到了新環境,從不怕苦怕累,虛心向年青工人學藝,從學徒工當起,很快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鉗工。
徐格林平易近人,性格溫和,所到之處,深受同事好評,只要提到“老徐這個人”,都是說“蠻好”,是個為人正派、光明磊落的人,值得信任。
由于長時間的負荷勞動,徐格林身體被漸漸拖垮,加上歷史問題得不到解決,心情壓抑,負面情緒加重,徐格林患上了十分嚴重的肝病。
電影《柳堡的故事》中,徐格林以兄長式的關懷對副班長進行人生指導,思想政治工作可謂耐心細致,讓二人先將戀情放在一邊,在戰爭中成長,徐格林為何不能給自己做個思想工作,看開眼前的一切,不要毀了自己的心情、身體?
徐格林與廖有梁《柳堡的故事》劇照
徐格林扮演的指導員,作為“十八歲的哥哥”和“二妹子”愛情的旁觀者,既理解兩人的深摯戀情,也堅持著戰士不能和駐地姑娘談戀愛的軍規紀律。
有一個鏡頭非常經典且難忘,隊伍離開柳堡時,李進為了克服個人感情一直沒有回頭,宋指導員忍不住回頭一看,卻見二妹子正在河邊深情地眺望著李進的背影,徐格林這第三方表情、眼光充滿柔情敬意,連接著兩個戀人心底的感情脈絡。
如果徐格林不是一個感情細膩、內心敏感的人,很難把戲演到如此精致,電影中作為指導員一幕幕給人做著思想工作,只有成功未曾失敗,怎么在生活中不能給自己解解壓力,釋放焦慮,度過難關?
徐格林與廖有梁《柳堡的故事》劇照
試想一個成功的演員,因為解放前的某些經歷,剝奪了做演員的資格,下放到工廠,換作任何一個人都會有不滿、不服、不理解,繼而失望、壓抑、不愉快,看不到希望,加上長期的工廠繁重勞動,鐵打的身體都經受不住。
長期的心理壓抑,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緒,嚴重影響人的免疫系統,有研究表明,經常忍氣吞聲的人得癌癥的幾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但人人知道憂思影響健康,能做到不受影響之人會有幾個?
徐格林早逝的原因,難道就是如此?
六、緣何?留下?心酸?,讓人?遺憾?
1974年,徐林格的歷史問題終于被查清,奉命重新被調回到前線話劇團重返舞臺,徐格林感動不已,準備從頭開始,再次出發。
正逢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深挖洞”的備戰軍教片《走訪地下城》,邀請徐林格演出片中的人防辦主任,把徐格林借調到了八一廠。
徐格林《柳堡的故事劇照
本就熱愛電影,今日再上銀幕,徐格林難得的復出機會,格外珍惜,沒日沒夜地工作。
1975年4月,徐格林在河南開封拍攝外景時,身體突然犯病嚴重,竟然是肝病加重,終因搶救無效去世。
那一年,徐格林年僅45歲。
《柳堡的故事》中,徐格林和廖有梁兩位帥氣男星各有出彩,廖有梁年輕朝氣、神采飛揚、深情無限,徐林格朗眉星目、穩重從容,成熟迷人,想不到兩人是一樣的結局。
徐格林與廖有梁《霓虹燈下的哨兵》劇照
徐格林因為歷史問題受牽連,下放勞動,終垮了身體;廖有梁因為妻子離婚出國帶走兒子,至死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兩個帥氣的男人,卻都因為心理長期壓抑,都得肝病而逝,讓觀眾心疼遺憾。
七、寫在最后,人得看開
人的一輩子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任何時候不要去反復糾結一個問題,不要把一切的心情都放在某個方面,不要打破生活生計原有的規律,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吃得下、睡得著才有力氣面對明天。
人要學會和自己和解,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接受的,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為了明天,任何人的健康都不再只屬于你自己,而是屬于所有愛你的人!
日出東海,暮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看開少糾結,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當你的工作不順心時,當你的生活不如意時,當你的心情不舒暢時,別想太多,既然已經發生,憂傷也沒用,挺挺又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