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個國慶檔最熱門的電影,大概就是《萬里歸途》。
作為“中國首部外交官撤僑題材電影”,《萬里歸途》的票房突破了9億,展現了外交人員在撤僑工作中的諸多不易。
現實中外交人員的確付出很多。遺憾的是,或許是編劇水平有限,電影有時為了制造沖突而強行設置矛盾,但方式不太高明,有點脫離實際,容易讓觀眾產生誤解。
那么,電影《萬里歸途》究竟有哪些誤解呢?
第一,涉外無小事,外交人員都有很強的專業性。即使犯錯免不了,至少盡量避免犯低級錯誤。
片中,主角們遭遇的第一個阻礙,源自王俊凱飾演的成朗手中的攝像機。
事情的起因是電影里第一波撤僑后,4個外交人員驅車返回大使館。路上,由于戰爭緣故,交通擁堵,大家也被堵在車里。
成朗在無聊之余,看到當地軍人對民眾使用暴力,便好奇拍了下來。結果被軍方發現了成朗的攝像機,因此扣下4人。
后來,也是這臺攝像機,在反派準備開槍殺害張譯飾演的宗大偉時,起到震懾作用。
但是月小牙在觀看時,卻有些恍惚,一時之間,不知道成朗是外交人員,還是記者。
雖然都涉外,但二者的工作性質完全不同。
記者因為記錄報道真相,有時會和當地政府軍隊發生沖突。
但是外交人員,因為身負重任,為了保證工作順利進行不受打擾,一般都會避免節外生枝。
重點是涉外無小事,就算免不了會犯錯,至少不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像電影里成朗在敏感時期還拿著攝像機隨意拍攝,對于涉外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外交人員不是記者,不合時宜的攝像機,還是收起來吧。
第二,允許保留個人意見,但做出決定后,要服從執行。
成朗和宗大偉第二波撤僑后,因為擔心章寧的遺孀白婳和女兒,于是又折返回頭尋找白婳,卻因為戰亂而導致通訊設備受損,與大使館失去了聯系。
在找到白婳后發現和白婳一起的還有一百多個同胞,宗大偉和成朗等人面對一個難題:他們要帶領這些同胞順利回家,可自己卻和大使館失去聯系,不知道能否得到接應。
宗大偉結合自己豐富的工作經驗做出判斷:在某地有油田,由于油田的經濟效益,戰爭沖突雙方都會避開在那里交火,使得油田成為一個很好的安置點。
重要的是,在當前戰亂背景下,安置點有限,大使館其他人員也會想到這個地方,可能會派人在那里安排接應。為了保險起見,宗大偉一路上也利用篝火做標記。
而大使館里為宗大偉等人憂心的工作人員,也的確和宗大偉想到了一塊。
可是,要想到達那個安置點,大伙兒需要徒步很遠,包括穿越沙漠,對體力和意志都是艱難的考驗。
電影還通過細節表現,這是一群素質不高的同胞,他們理解不了大道理,卻很容易因為眼前的小波折而引發情緒躁動。有經驗的人都知道,給這樣的人做工作,要講究方式方法。
宗大偉選擇了暫時不說出真相,等大家穿越沙漠,到達安置點再做下一步打算。可成朗卻堅持要告訴大家真相,并因此和宗大偉發生沖突。
幾個人由此知道了真相,他們擇脫離大部隊,才有了宗大偉和白婳、老司機為了找尋這些人,被反政府武裝扣押的事情,老司機更不幸喪命。
但不知道真相的多數人,在堅持走到安置點后,見到了早已在那里等候接應的外交人員。
月小牙這里忍不住說明一下,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雖然不像軍人那樣,日常必須穿著制服,但他們的工作單位也是有紀律的組織,服從命令是要求。
一些部門的規章制度里甚至以文字的形式注明:在發生分歧時,允許保留個人意見。但組織作出決定后,要服從執行。
再看宗大偉和成朗,先不說宗大偉有著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多次被表彰,說明他能力出眾。
就是論職務職級,宗大偉都高于成朗。可以說,宗大偉是成朗的上級。成朗有服從執行的職責。
這個規定的形成是有其道理的。單是電影里,白婳撞見兩人爭執時都說,不需要知道他們在吵什么,如果讓其他人看到他倆爭吵,都會打擊隊伍的信心。
也許現實中會有一些愣頭青,由于自以為是而自作主張,導致工作受影響。但在涉外工作里,這樣不守規矩的人,根本不會被委以重任。換言之,他們可能不會被安排出國。
因為這樣的人,造成的后果是難以估量的。像電影中,就因為成朗的固執己見,仁慈善良的老司機付出了生命,宗大偉也差點命喪槍口。這血淋淋的代價,難道還不夠嗎?
也許電影是想借此制造沖突,增強戲劇效果,但改編不是胡編,編劇完全可以設置得更高明一點。
比如,一些年輕力壯的大學生周末去徒步,都因為體力不同,而有快有慢。一群人徒步幾天穿越沙漠,其中還有瘧疾初愈的人,有人因為體能原因而落單被擒,不是更符合實際?
第三,外交人員日常工作會遇到各種情況,早已有成熟的應對方案。
還有宗大偉帶領第二輪同胞過境時,因為一些同胞在戰亂中丟失了護照,因此宗大偉沒走程序,而是企圖用蒙騙和套近乎的方式,結果被邊境官哈桑識破并戲弄。
后來是宗大偉吼起來,哈桑良心發現才特赦了眾人。
編劇也許是展現外交人員的孜孜付出。但編劇大概沒了解過,對于海關和外交人員,他們日常工作中接觸大量案例,見過很多特別情況,護照丟失只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情況。
尤其是在戰亂頻發的國家,外國人集體丟失護照真不算啥。有關部門早已根據經驗,形成專門的應對方案。有些甚至還會寫成文字,放在告示里,引導民眾對照著自行解決。
電影想歌頌外交人員沒有錯,但是編劇們在講故事前,為什么不用點心,深入了解一下外交人員的工作情況,講出切合實際的故事吧。
雖然影視改編可以適當進行藝術加工,但把嚴謹辛勤的外交人員,拍得這么不專業,真的好嗎?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不易,侵權必究。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