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古今中外,無情戰火帶給人們的傷害舉世同感,多少平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東西方導演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描繪烽火戰亂中被迫顛沛流離的人們,所承受失去親情、愛情與友情的血淚心境;亂世浮生人命如螻蟻的年代,卻也看見了人性丑陋與光輝并存的詭譎。
于2017上映的電影《棋手》,改編自胡里奧·卡斯特多同名暢銷小說,由西班牙導演劉易斯·奧利弗羅斯執導,馬克·卡羅特、瑪麗娜·馬修斯與阿雷胡·蘇拉斯領銜主演。
電影在感人至深的配樂中,緩緩訴說著一段發生在20世紀二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一對異國夫妻,因西班牙冠軍棋手丈夫,跟隨妻子移居法國后,遭到有心人陷害淪為納粹德軍階下囚,受盡無情拷打折磨的他,如何憑借著高超棋藝,在敵營虎口下步步為營,成功地熬到了生天,只是等待著恍如隔世,好不容易重生的他,又會是怎樣的浮世命運輾轉呢?
1934年,迪亞哥·帕迪拉(馬克·卡羅特 飾演)贏得西班牙國際象棋比賽的冠軍寶座,并與一名前來采訪棋賽的法國記者瑪麗安娜·拉圖爾(瑪麗娜·馬修斯 飾演)相遇,相談甚歡的兩人,迪亞哥在好友的慫恿下,開始追求瑪麗安娜,兩年之后走進婚姻,一家三口過著幸福歲月。
但隨著西班牙內戰結束后,受不了西班牙法西斯政權統治下的瑪麗安娜·拉圖爾,努力說服迪亞哥·帕迪拉與女兒一家三口移居法國生活。
只是移居法國不久后,迪亞哥就遭到陷害,被納粹黨以從事間諜活動之名緝捕入獄服刑,在牢中一開始飽受納粹德軍親衛隊的拷打折磨。在獄中飽受凌虐逼供的他,原本將像其它獄友一樣面臨無情槍決命運,一天卻在監獄長梅爾上校的命令下,前往上校辦公室與他對弈。
原來是德軍上校本身對于國際象棋有股狂熱,迪亞哥因此得到一線生機,他要如何在這千載難逢的對戰中步步為營,下出逆轉勝的一盤人生之棋? 就成了全片引人入勝的關鍵轉折。
電影《棋手》,在向來不吝于展現人性關懷的導演劉易斯·奧利弗羅斯執導下,全片并沒有特別刻畫戰爭中酷刑血腥的情節,只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在攝影上,從象征幸福溫馨的明亮,到轉為陰郁暗黑的場景光影轉換對照;
在男女主角的妝容裝扮上,從一開始的光鮮亮麗,到后來的蒼白素樸與殘破臟污,營造出因戰亂從美好歲月到亂世蒼涼的氛圍輾轉,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力透紙背的感人肺腑。
特別是結局以父女重聚的遠景安排,讓人在烽火無情恍如隔世無限噓唏中,感受到了一絲的溫暖,留白的結局,沒能說出口的感傷,卻給人一種余韻綿長的想象空間……
好萊塢知名國際大師伊凡·帕洛馬斯與作曲家亞歷杭德羅·維瓦斯聯手為本片打造的配樂與原聲帶,跟著電影情節起伏輾轉,為全片增添了真摯感人的氛圍。
顏值很高的男女主角馬克·卡羅特與瑪麗娜·馬修斯在片中表現得可圈可點,將相識相戀的幸福美好,大難來時幸福夫妻被迫分飛的無奈,以及從對彼此從深情思念,到囿于現實不得不屈從現實命運安排的無奈,表達得淋漓盡致。
其中一段初識在雨中跳舞的片段拍得幸福洋溢,但從此劇情展開一路峰回路轉,從在有心人的操弄下,對于婚姻與政治立場的質疑爭執,到后來真的分飛思念,兩人的情愛輾轉,讓人無限感嘆。
在導演劉易斯·奧利弗羅斯的安排下,氣質清靈的兩人,在片中的情愛輾轉,不同于美國電影的深情狂熱,自始至終都保有了一種說不出的理智與優雅克制,或許是跟主角一位是國際象棋棋手,一位是記者的專業有關。
但也因為這樣的用心努力守護真愛情,讓亂世烽火下的人心輾轉,在主配角淡雅卻動人的演技,與催人熱淚的深情配樂中,賦予了戰爭愛情片另一種全新的風貌。
片中描繪得不只是愛情與親情,還有大時代動亂人們為了求生的無奈茍且,陌生人陷害與敵軍蠻橫的人性丑陋,以及戰火下一絲來自敵營的人性慈悲,都讓人在深切感同身受無情烽火的殘酷之余,還能保有一絲對人性的期許與信任。
故事的發展是令人悲傷的,卻以最完美的方式落幕,這種完美不局限于觀眾的雙眼,更是從主角的眼中看見的,欲言又止的感傷,人生有百態,自然有避不開的無奈,但有時候與其執著,不如先冷卻好狀態,再重新來過。
《棋手》同時也是一部關于「失去」的作品,對于無法挽回的人生,有著極大的不甘,卻無力于爭取。在導演劉易斯·奧利弗羅斯的操手之下,成為一段凄美的故事,訴說著愛情、親情、友情,以及桌面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