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長假,大家追劇了嗎?
最近不少熱門國產劇都迎來收官。
其中年代戲《胡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收視率飚上全國第一,兩位年輕主演的演技卻備受吐槽。
《胡同》的故事從解放初期講起。
演員需要結合時代背景,演繹彼時胡同百姓的生活。
但演技浮夸、臺詞不清、口音出戲、扮相過于干凈等評價接踵而來。
與此同時,幾位配角的戲份卻多受好評。
支攤兒賣爆肚的貴叔,動作架勢像模像樣。
落魄的晚清貴族索爺,舉手投足間滿是京味兒。
甚至是頗具喜感的反派韓慶奎。
都被演員刻畫得「魅力」十足。
這樣的群像戲,讓魚叔想起一部26年前的電視劇。
豆瓣9.2,全員「成了精」的神演技。
同樣展現胡同文化、市井生活。
但卻是教科書一樣的存在。
彼時亂世之下的家國風雨聲,聲聲在此回響。
魚叔就跟大家一起來重溫——
《小井胡同》
《小井胡同》脫胎于北京人藝的同名話劇。
用胡同里一群街坊三十年來的生活變遷,來呼應時代進程。
年代戲難在哪,真。
場景真,細節真,才能拉觀眾入戲。
群像戲難在哪,人物演技。
不分主配,角色各有故事。
靠演技立住了,劇才算成。
《小井胡同》正是將兩方面做到了極致。
才有人不吝溢美之詞,稱其為「建國后最好的一部電視劇」。
一九四七年,北平不太平。
各方勢力盤踞,百姓朝不保夕。
時下有句老話:東富西貴,南貧北賤。
小井就是位于南城的一條小胡同。
販夫走卒,商家藝人,潦倒書生,各色人員皆住其間。
都是普通百姓,沒有大富之家。
當有人說起小井胡同。
實際上是在說小井胡同中里的街坊們。
這些人打眼一看,各有各的不貼譜。
查六爺(陳寶國 飾),滿清皇室的遠房親戚。
大清不亡,興許就是王爺。
如今落魄,一切都跟著蕭索。
家中土墻上,掛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匾額。
抽出一把寶劍,卻全是灰塵。
奮力揮舞,砍破的只有角落的蛛網。
再揮幾下,徹底斷了,場面可憐又可笑。
更荒謬的是,六爺拿傳家寶換了一窩老鼠。
日夜訓練鼠兵,企圖有朝一日事成。
近能竊來錢財,遠可安邦定國。
神神叨叨,又有些迂腐。
何二爺,是六爺的好友。
二人志趣相投,毛病也類似。
高談闊論國家大事,實則一介酸腐文人。
讀書不少,卻仍舊信些愚昧把戲。
街坊劉家祥喜得貴子,誰知道孩子是一「夜哭郎」。
白天睡死晚上嚎哭不止,大人被折磨得夠嗆。
何二爺煞有其事地出餿主意,將孩子裝進糞桶,準備偷渡去佛寺消災。
寒冬臘月,孩子又小,搞不好就要喪命。
但老劉真信了,因為他也是個沒譜的人。
家中媳婦兒難產,他還在街頭溜達。
自己寫了一段相聲到處找人品鑒。
口氣不小,卻全是胡咧咧。
胡同里也有幾位不那么落魄的。
糧行石掌柜,人前排場大,背地里卻十分懼內。他看不慣夫人的做派,總是生氣。
起了沖突,惱羞成怒,只敢扇自己。
明明那么狠,卻又那么慫。
每次吵架,都讓看客們啼笑皆非。
石掌柜之所以如此上火,是因為石夫人是一神人。
脾氣暴躁,嘴上不饒人。
大字不識,卻有著指揮千軍萬馬的想望。
胡同里的一切她都熱情地摻和。
聽聞院里有人偷情,她能搓一個通宵的麻將,就是為了趕上吃瓜第一線。
最氣人的是街溜子小環子。
頂頂流氓一個,為了賴賬,什么話都說得出來。
小環子平時十分嘴欠。
暗娼從良,他擠兌到人家想要自盡。
有人要放生鯽魚,他也非得譏諷幾句。
與如今影視劇塑造角色的方式不同。
這些形象缺點十分明顯,乍一看幾乎都不討喜。
但人物鮮活之處,也正在于此。
亂世百姓,活著已是幸運,誰還顧得上完美。
雖然人無完人,但也不乏可愛可敬之處。
而這些優點,都被精巧地揉進了胡同的日常中。
愛看笑話的石夫人,看上去凌厲。
其實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她自己沒有孩子,是一塊心病,因此成日里被石掌柜埋汰。
聽著院兒里劉夫人產子。
她嘴上說著厭煩,其實馬不停蹄前去幫忙。
這也上心,那也上心。
本來是支起牌桌吃瓜看笑話。
但聽對方講述完自己的人生故事,她又比誰都心疼。
鄰里之情,在石夫人身上得以彰顯。
何二爺更是如此,平日里一副爺的做派鬧了不少笑話。
但遇事倒是真不怕事。
迫害百姓的局長過生日。
何二爺出招鬧場,替大家結結實實地出了口惡氣。
這時觀眾大概就能明白,二爺的尊稱并不是單純的名頭。
而是有著實在的敬佩之意在其中。
看似神神叨叨的查六爺更是令人敬重。
他不僅與何二爺合力辦學,福澤孩童。
鄰里陷入困難,他甘冒風險私繪假糧票。
自己承擔風險用假的,真糧票全拿去接濟街坊。
甚至早早寫下認罪書,將事情緣由羅列清楚,不連累任何一個人。
落魄的貴族,仍有氣節未曾落魄。
最后,六爺為救人心力交瘁而離世。
士為知己者死的匾額沒有白掛。
一聲「六爺」大家叫的心服口服。
甚至連無賴小環子,都活得通透明白。
雖然損事兒不少做,卻仍將自己當成是胡同里的一員。
真有外人來頤指氣使,小環子就成了抵御外敵的先鋒兵。
《小井胡同》的日常里多是苦樂相濟的瑣碎,但也摻雜著溫情。
足夠真實,恰如你我的生活。
小井里的大家也真應了那句老話。
遠親,不如近鄰。
同時,《小井胡同》的好在于向觀眾證明了: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因為胡同人來人往,自有百態人生。
不止幾位主角,連劇中不起眼的小人物,都被演繹出了驚人的真實感。
在大鬧局長宴會的一集中。
眼見胡同里來人鬧事,局長的狗腿子趕緊跑去叫人。
劇中只用了一個細節,就確立了鮮活的「狗腿」形象。
人叫回來,狗腿子自己卻不敢直接跟鬧事隊伍起沖突。
只抓住一個小孩子提溜起來,不敢去惹任何一個大人。
欺軟怕硬四個字被四兩撥千斤地演繹了出來。
除此之外,小人物身上也處處有驚喜。
大街上拉車的車夫,被六爺幾句話惹惱。
人力微賤,掙的是辛苦錢。
但沒讀過書,不代表沒有自尊心。
三言兩語,就警醒了學問頗深的查六爺。
成了六爺辦學的契機。
頗有名望的師娘,丈夫死后生活困苦。
卻嚴厲拒絕認無良大官做兒子。
反倒是拉糞車的伙計一叫,師娘連聲答應。
只因對方為人忠厚仗義,是個實在的好人。
人有心,是比有錢更重要的東西。
干的是臟活,但心里干凈。
張管家早年凈過身,被主人家輕視侮辱。
但面對主人家意圖殺人騙保的行徑。
張管家不愿同流合污,毒害無辜的人。
帶毒的糕餅寧愿自己吞下,也要對得起良心。
賣襪子的六媳婦,更是剛烈。
聽人侮辱娼妓,她句句反駁。
她坦蕩堅毅,看不慣各種欺壓百姓的亂象。
嘴里念著人要有骨氣,就敢以肉身攔鐵炮,壯烈地與自己的小攤死在了一處。
微小之處見真章,平凡與偉大并不互斥,這是百姓的模樣。
衣服臟又破但心里干凈,世道雖亂但是大家扶持在一起,這是鄰里的溫度。
每個人的神演繹,才搭建起了這一方充滿人情味的胡同。
當我們覺得年代戲出戲時。
很多時候是因為故事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不足以讓觀眾在觀看時跳脫現實,沉浸其中。
而讓故事生效的,是一個又一個細節。
就像是《胡同》中被詬病的口音、服裝、妝發等方面。
都是服務于故事的細節輔助。
魚在合適的水中,才能靈動起來。
同樣是帶有年代背景的電視劇《山海情》。
正是用一個又一個細節,讓這個扶貧故事「活」了起來。
演員熱依扎飾演的水花,堅強到讓人心痛。
臉上是被寧夏的風吹出來的土色與斑。
眼淚和笑容里是委屈卻包涵生命力的韌勁。
演員放得下身段,劇組狠得下心鉆磨。
把「真」填充進一個個縫隙中。
才成就了一部經得起咀嚼的作品。
正如《小井胡同》的「真」就表現在劇中的方方面面。
街頭巷尾,家中路邊。
京片子正宗,外地口音也不讓人出戲。
吃食也透露著煙火氣。
鹵煮的制作鏡頭,并無如今的精美特寫與美食濾鏡。
卻足以讓人食指大動。
冬日街邊熱氣蒸騰的一碗飽飯,別提多美。
另外,臺詞也十分講究,耐得住細琢磨。
看不是看,是「?一眼」。
請人也不能唐突。
「三天為請,兩天算叫,一天是提拉」
老劉因牽扯到工人運動被帶去灌了辣椒水。
被挑釁地問及滋味如何,他的回答舉重若輕。
既不失硬氣,又有深意。
顯然臺詞幾經琢磨。
甚至說查六爺看似荒謬的練鼠。
結合時代背景,都能品出更深之意。
一部好劇,常能讓觀眾忘記「看」的動作而沉浸其中。
當把目光移開,投入自己的生活。
劇中的故事似乎仍在繼續。
你會感覺那些人都像真實的存在過。
只不過與你在不同時空,過著自己的日子。
就像大家總是想念《武林外傳》同福客棧中的一群伙計。
或是讓許多人反復重刷的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鄰里與好友。
都是因為人物鮮活,細節考究。
如此觀眾才能擁有一群遙遠的朋友。
就像《小井胡同》主題曲中淺白而真摯的歌詞唱的那樣:
「都是和您一樣的百姓」
「他們哭哇,吵哇,說呀,笑呀,反正我覺得他們可好可好了」
而觀眾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