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年國慶檔票房冠軍《萬里歸途》一騎絕塵,繼續高歌猛進,可以說這部主旋律正劇大片,沿襲了同為撤僑題材影片《戰狼》的市場元素、文化精髓和成功經驗。
但是《萬里歸途》在內容設計和整體布局上,卻又與《戰狼》截然不同,雖是“老瓶”,裝的卻是“新酒”,影片架構和諸多細節設計新穎巧妙。
影片從萬里歸途大撤僑、外交為民的視角和維度,首次把新時代外交官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全程高能多次讓人“淚奔”破防,同時在心底油然而生很多的感慨和熱血沖動。
我們來對比一下《萬里歸途》和《戰狼》兩部影片,都是撤僑題材,到底有何不同之處?
1.在故事背景上,《萬里歸途》和《戰狼》兩部影片的故事背景都是真實存在的,而非虛構出來的人和事,《萬里歸途》一片的背景原型是2011年的非洲利比亞撤僑行動。
《戰狼》一片的背景原型,卻是2015年的也門內戰引發的撤僑行動。
2.在撤僑行動的牽頭單位方面,《萬里歸途》撤僑行動的牽頭部門是外交部,具體由外交部領保中心協調負責。
《戰狼》撤僑行動卻是由海軍負責指揮,并展開相關的撤僑保護行動。
3.在撤僑手段和方式上,《萬里歸途》原型的利比亞撤僑行動,主要圍繞外交戰線展開,但也是我國首次動用軍事力量進行的大規模“外交+撤離戰區”的撤僑行動。
《戰狼》原型的也門撤僑行動,是我國首次以投入戰斗的姿態進行的“戰場模式”撤僑行動。
4.在撤僑規模上,《萬里歸途》的撤僑規模明顯高于《戰狼》,因為原型的利比亞約有3萬多名中國人,為了完成“應撤盡撤”這一目標,總共出動了包括12架軍機在內的138架包機,還有5艘貨輪,以及租賃的20多艘外籍郵輪執行撤僑任務,規模和動員力度史上前所未有。
《戰狼》的原型也門撤僑行動,投入了海軍臨沂艦、濰坊艦、微山湖艦等戰艦,成功撤出近千名僑民順利離開也門,返回國內。
《萬里歸途》、《戰狼》兩部影片中的主角宗大偉和冷鋒,到底誰更牛?
在《萬里歸途》中,張譯飾演的外交部領保中心一等秘書宗大偉,手無寸鐵,手下只有成朗一個跟班,很多事情都要通過外交身份和手段進行斡旋。
而《戰狼》卻是另一種情況,吳京飾演的冷鋒,是海軍特種作戰旅戰狼中隊的精英,是單兵作戰能力突出的特種兵,這與宗大偉是截然不同的。
宗大偉是偏文的外交人員,而冷鋒卻是戰狼中隊的軍人,一個鐵打的硬漢形象。宗大偉其實是因為搭檔意外離世,而被推上了撤僑的前鋒位置,屬于臨危受命。
因此宗大偉和冷鋒二人,一個是人民公仆,一個是鐵血大兵,雖然都有戰場經驗,但是面對敵人,悍不畏生死是冷鋒的軍人天職,而宗大偉的責任卻是保護僑民不受傷害。
在現實中,宗大偉的外交部領保中心,及冷鋒的特種作戰旅戰狼中隊,都是什么樣的存在呢?
外交部領保中心全稱“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屬于外交部下屬的一個正廳級職能部門,與外交部領事司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主要負責領事工作,辦理中外領事關系事宜,承擔領事保護和協助等方面工作。
冷鋒所在的特種作戰旅戰狼中隊,原型應該是我軍鼎鼎大名的飛龍突擊隊,是上世紀最早的老牌特種部隊之一,主要進行應對非傳統安全的軍事訓練,并在威脅條件下執行“高強度”任務。
結語
無論是《萬里歸途》,還是《戰狼》,都是近年來叫好又叫座的正劇影片佳作,而且市場化元素和主旋律融合得越來越自然,同時在兩部影片熱映、票房取得不俗成績的背后,不僅是人們對家國情懷、回家信仰、民族崛起的正能量傳遞,更是對祖國越來越好、國富民強的希翼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