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跟小編一樣,《請回答1988》這部劇已經看了不下五遍了。相信絕對都會有不少網友會和小編一樣,重復的刷著《請回答1988》,要知道這部劇的評分可是9。7分,堪稱史上最高分,被不少網友稱之為暖冬必備佳劇。為何大家這么喜歡這部劇呢?
因為這部劇給人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是共鳴感。這么說吧,當最后一集雙門洞的人們在紛紛告別時,我覺得他們是從我的身邊離開了,我覺得搬出雙門洞的人中間也有我一個,我覺得我們所有人再也聚不齊了,我覺得當我看到雙門洞的空無一人和破敗凋零的時候,那些流逝了的時間也走在了我的生命里。
所以在那些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對白中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自覺的想遇到這樣的一群人,不自覺的眷戀這種家庭,鄰里之間的溫暖。所以不想走出來啊,想在那里暖一暖遠方游子的孤獨的,找不到依靠的,獨自穿梭于冷冰冰的建筑與人群中的心啊。
看這個劇看了兩周,越看越舍不得看完,越到后面越想停下來從頭再看。之前聽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讀《紅樓夢》,看到讓他深有所感的地方就會停下來不繼續看,而是從第一回開始從頭看,結果終其一生也沒有讀完紅樓。
我想我的心情就那個大概就是這樣子的。因為深愛著劇中1988年年輕如泰山的父母們,深愛著高中時代無憂無慮簡單快樂大家天天都能相聚的時光,所以真的想就讓他們的時光停留在那一刻,想讓我們的時光也就留在那一刻。就像不想看到大觀園最后的離散一樣,我不敢面對成長與離別。
劇中最戳我淚點的一段就是德善的奶奶去世,爸爸和姑姑們裝作若無其事,直到最后客人走光了,他們的大哥回來了,一家人在一起哭的稀里嘩啦。劇外音:大人不是沒有感情,不是不悲傷,他們只是能忍。
總有一天德善們也變成了大人,總有一天我們每一個人都變成了大人。時光在不停的流逝,青春不停的停駐在不同的人身上又悄無聲息的匆匆離去。生命的主題永遠是大悲哀,因為誕生的結局就是毀滅。
可我們既做不到“從未生”,也做不到“趕緊死”,我們大多數人所能做的全部就是如蜜糖寓言中的羊一樣,在暫時忘卻毀滅的前提下探尋生命的意義。
而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呢?或許當寶拉在寫給父親的那封信的時候,當正煥失落的離開那條滿是紅燈的馬路時,當寶拉爸爸強裝不在乎卻為寶拉媽媽的病擔心的不行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探索到了生命的真諦。生命包含著愛與遺憾,包含著最平凡不過的酸甜苦辣。而身在其中的人,只有好好生活才好,只要好好生活就好。
再讀尼采《悲劇的誕生》中那句“這也將過去”,感受到一種無可奈何,卻也自有一番動人,一番溫暖。
還有啊,寫到這里,很懷念我的高中生活,很懷念那時的我們,最愛的人在身邊,家人在家里等我們吃飯。我們和爸媽們都在各自最好的時光里呢。突然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