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歸途》上映已經6天,目前票房突破8億,預測一周票房突破10億很穩。各個平臺評分也很高,最終預測票房將達到20億左右,雖然在目前動不動票房四五十億的國產電影里看不算什么,但因為大盤太冷已經非常成功了。
我個人看完這部電影后的第一感覺,那就是港臺導演今后在中國電影市場很難有機會了。后來去了解這部電影制作的幕后后,我才發現郭帆,吳京在《流浪地球》時說為中國影視工業培養7000多人的影視工業的種子是真的。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沉淀,已經明顯開始呈現出一種爆發的狀態。
香港電影最大的優勢是以前香港電影巔峰時代,這個影視工業達到世界top級別的掌握,雖然這二三十年衰落非常嚴重,但是導演人才,產業鏈積累還是很深厚的,所以仍然有徐克,林超賢這種頂級工業大導演掌握國產特效大片的資源。
香港電影現在最大問題是產業整體衰落,人才嚴重青黃不接,剩下的創作人才和演員的都是老人,已經很難有下一個徐克和林超賢,按照內地導演的算法徐克算是第五代,林超賢是第六代。
但已經冒出頭的香港青年導演就沒有下一個徐克和林超賢了,拍過《悟空傳》的郭子健算一個,但因為《悟空傳》沒有達到預期,后面也很少拍過工業大片,其它青年導演基本是拍警匪片和文藝片為主的。
《萬里歸途》的導演是饒曉志,監制是郭帆,整部電影就是《流浪地球》的團隊做的。這部電影在青島東方影都的片場和《流浪地球2》都在一起,兩部電影基本上就是同一個團隊背靠背拍,制作。
最關鍵的是,《萬里歸途》這片的影視工業的進步很大,它將深刻影響未來的國產電影。
《流浪地球》培養了7000人?《萬里歸途》告訴我們,不僅僅是如此
很多人可能不懂什么叫影視工業,影視工業有什么重要的。吳京曾經說過,中國電影無法抗衡西方,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干各的,沒有人來整合它們搞出一個工業體系。
吳京就拍了《戰狼》系列,通過拍這個電影去協調各個原本不相關的公司和單位,將它們專業化,初步建成一個電影工業體系,而這些單位分別在體系的不同位置負責不同的任務,這就是工業體系。
吳京的《戰狼》系列建立的這個體系不是完善的,而是雛形,目的是先建立起來,后面有什么問題,后面使用這個體系的電影自然會去提出、改進,多一些電影用這個體系,那么整個中國電影產業的體系就建立起來了,每個電影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去制作。
郭帆的《流浪地球》走得更遠一些,更細致,更有全面影視工業體系的體量。
畢竟當初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電影就宣傳過培養了7000人的幕后制作團隊,而且也建立了中國科幻電影工業體系,它和軍旅片戰爭片的體系完全是相容的,是拓展的。最終這個體系將能保證這些公司全都在各自的領域鉆研出核心技術,不會餓死。
這個商業大片工業體系就是這么建立的,這就是吳京,郭帆和《流浪地球》對于內地電影產業的意義,他們不是真真正正的建立者,但他們是嘗試建立者。想要完全建立與全世界抗衡的電影工業體系,還需要無數電影去完善。
《萬里歸途》對于中國影視工業的突破是比較大的,可以說進一步探索了中國影視工業的邊界,工期,同時又磨煉了大批幕后人才等等。有人要問到底有沒有那么神?最近正好看到一篇關于本片的幕后采訪,結合采訪回答一下。
投資3億,拍攝3個月票房20億?《萬里歸途》將開啟國產大片新紀元
一、《萬里歸途》這部電影雖然宣傳上面已經籌備了六年,但正式官宣饒曉志導演這片是去年10月,哪怕加上前期接觸,時間也沒有很長。
而且,《萬里歸途》在國產商業大片中,工業層面,規模都是頂級的,甚至有“流量明星”能演王俊凱對吧。但這部電影的投資只有3億,前期搭景4個多月,拍攝的時間只有三個月,后期制作時間更是只有區區一個多月。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這有什么了不起的?這么說吧,《紅海行動》的投資大概是1億美元,它規模大,而且全是大場面武戲可以理解,《長津湖》類似兩部曲投資說是超過13億,這是接近2億美元了。
這兩部片子其實都不算非常成熟,但是都是工業規模龐大的大片是合理的。
但很多國產電影動不動投資5億左右,像《上海堡壘》宣傳投資3.6億,你覺得它爛,但這電影科幻大場面多(只是做得爛),好像也說得過去。結果像《四海》的宣傳說投資2.6億,加上宣傳投資4億。這種級別投資的國產電影反而是常態,但你看看他們的工業水平,工業規模。
《萬里歸途》的影視工業達到國產商業大片的頂級水平,而且工期這么短,專業性和工業水平很高,大家可以想想這后面的道道。
二、《萬里歸途》是導演饒曉志拍的首部商業類型大片,饒曉志對于影視工業沒什么經驗,監制王紅衛還說路陽的《刺殺小說家》,據我所知,這個特效團隊外接的國產電影還有一部今年暑期檔的《獨行月球》。
這個路陽就不提了因為有過經驗,導演張吃魚之前也沒有工業大片的經驗。
《獨行月球》的劇情可能有爭議,但影視工業和《萬里歸途》一樣已經達到世界級別。也就是說,兩位之前都沒有工業大片經驗的導演,在這個團隊的保障下,不但題材不同,影視工業層面還有突破,關鍵是工期還能嚴格的把控。
實際上,《流浪地球》的完成度一般,《獨行月球》工業化沒問題,明顯是導演能力問題。
《萬里歸途》的完成度卻這么高,這證明這個團隊在保障影視工業的同時,還能讓有能力的導演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這片不但讓饒曉志證明自己導演的能力,為中國貢獻一位中流砥柱的青年導演,而且又磨煉了這個團隊,積累了這類現代戰爭大片的經驗。
《萬里歸途》背后這種影視工業產業的工期速度,專業性和能力水平。這已經代表以郭帆、饒曉志、路陽等內地青年一代影視精英在影視工業產業鏈的掌握能力,還有這個探索水平明顯開始超越港臺導演了。
《萬里歸途》彩蛋是吳京,監制有驚喜,網友:我開始期待《流浪地球2》了
吳京的《戰狼系列》,郭帆的《流浪地球》是內地影視工業破天荒突破的作品的分水嶺,另外還有一個團隊是寧浩和其壞猴子72變,目前來看就影視工業層面,寧浩團隊都開始落后這個郭帆團隊不少。
當初郭帆、吳京說過《流浪地球》為中國電影工業磨煉了7000人的人才團隊。現在看來,《流浪地球》為中國影視工業帶來的影響力,這7000人真的只是開始。
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這個邏輯是什么?這樣給大家捋一捋吧。
一、《戰狼》系列,《流浪地球》是這個時代對于新時代中國大片影視工業突破的起點,打下基礎的起點。
二、后面的《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大片便是這個團隊外接的大片項目。這個導演,編劇和核心創作團隊《刺殺小說家》還和郭帆等人有點聯系(路陽是他們的好朋友),后者差不多是接到的項目了。
這后面的幾部商業大片更多的意義,其實是讓團隊生活上更容易賺錢養家(工業產業鏈),工作上面磨煉團隊不同題材的影視工業的經驗。
三、現在的《萬里歸途》就是《流浪地球2》的前哨,這個核心團隊基本上都是一個班子,和《流浪地球2》都是并行在制作,除了一幫人去寧夏搭電影城市的外景,兩部電影劇組制作組都在隔壁。
那么,《流浪地球2》就是這個團隊工業層面的第二次大爆發,《流浪地球2》的工業體量完全不是《萬里歸途》能比的。這樣肯定已經鍛煉了更多的幕后人才,整個影視工業水平也會更加地成熟。
我預測,如果春節檔的《流浪地球2》在各個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個團隊未來會接到更多的《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這樣的頂級大片項目。團隊能賺錢了肯定會再一次擴大,這個團隊不但工期上有保障,而且能力,專業性很強,不同題材都能做到國產天花板還有突破,就看導演和編劇的能力水平。
如果未來還能拍《流浪地球3》,那時候中國影視工業的水平。我在這里斷言絕對完全超越了韓國影視工業,開始無限逼近美國好萊塢。
我個人現在非常期待《流浪地球2》了,希望郭帆千萬頂住。
最后,郭帆,饒曉志這個團隊再擴大幾倍,如果能像寧浩的壞猴子72變再培養出幾個和他們一樣的青年導演,未來的中國電影崛起有望!
ps:雖然饒曉志,郭帆是一個團隊但還是有自己用人的核心班子。饒曉志有一個話劇團,《萬里歸途》里撤僑的125名同胞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群演,大多數人就是來自于饒曉志的話劇團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