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接受代孕所帶來的一切事情嗎?”
“什么事情?”
“我不知道。”
這是電影《母語》中張磬和方韻的對話。談話時云淡風輕,哪知卻是一語成讖。
張磬和方韻是一對中年夫妻,兩人事業有成,卻長期兩地分居,膝下無子。張磬為了要孩子,放棄國外的事業回國,但是妻子方韻卻不想放棄自己的事業。
迫于日益增長的年齡,也迫于雙方父母的壓力。于是,兩人決定找人代孕,于是就有了開頭的對話。
兩個人找到了代孕媽媽李妍。李妍,長相漂亮,做過群演、小職員、服務員,最重要地是她急需用錢。
一切考核都通過,最后張磬問了李妍一句話:“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嗎?”
從開頭來看,張磬一直都是三個人中最清醒的那個人。雖然他不知道代孕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什么改變,但是他似乎有某種預感——這件事情非同尋常。
而代孕的當事人李妍,作為一名未婚未育的女性,她對代孕的認知,恐怕也只是身體上的不適和改變。她以為,她只是把自己的子宮當做工具出賣,卻忘記了十指尚且連心,何況子宮。
方韻,恐怕是三個人中對這件事最不以為意的。她以為,她是花錢找一個人替自己受罪,卻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些罪必須自己受。
交易開始,一切按部就班。
李妍輕輕撫摸自己剛剛受孕的腹部,她的子宮里孕育著別人的血脈。
李妍開始孕吐,方韻看著李妍難受的樣子,這時她心里還比較慶幸,這份罪本該是她的,卻有人代勞了。
悄然地改變是從張磬的父母來之后。
張磬的父母看著李妍的孕肚,雖然有點想不開“代孕”這件事,但是畢竟是他們家要迎來下一代了,仍然特別高興。
畢竟在張磬的父母眼里,只要孩子是他們兒子的就行,何必過于計較生孩子的這個人到底是兒媳婦呢,還是其他別的女人呢。
在張磬的父母眼中,誰懷著他們家的血脈誰就是保護對象。
李妍要去做飯,被張磬的媽媽制止,最后是方韻去做飯,而張磬的媽媽卻拉著李妍的手交代孕期注意事項。
第一次,方韻感覺到自己被輕視,也第一次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可是誰讓孩子不在她的肚子里,懷孕,是受罪,卻也是特權。
以至于,后來方韻撞到張磬給李妍彈琴,教李妍游泳,她雖然心中不悅,卻也不能說什么,因為一切都有一個正當理由,是她把這個正當理由給了別人。
她可以放棄一個母親的權利,卻不能讓張磬放棄一個父親的權利。
方韻說要讓孩子熟悉媽媽的聲音,所以她偶爾會給孩子講故事。
這個理由是多么可笑,孩子天天在肚子里聽李妍講話,偶爾聽方韻講個故事,就能分辨誰是自己的血緣母親嗎?
孩子慢慢長大,李妍感受到孩子長大帶來的不便,也享受到只有生身母親才能感受到的胎動的幸福。就像她跟張磬說的,她有時覺得肚子里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李妍把胎動的激動和幸福分享給張磬和方韻,張磬和方韻迫不及待地要聽胎動,這時張磬跟孩子說了一句話:“我們是你的爸爸媽媽”。
就是這一句話,把李妍從激動和幸福中拉回現實。她只不過是個工具,這是別人的孩子。
孩子出生了。
張磬的媽媽抱著孩子去找李妍喂奶,一句“找娘,吃奶”,讓方韻愣在原地,她想反駁,因為從血緣上來說她才是孩子的母親,可是對孩子來說“有奶便是娘”,她沒有奶,便也不是娘。
孩子只跟李妍親,方韻不甘心,她讓孩子跟她睡,半夜孩子哭醒卻哄不住,還是李妍去哄孩子,孩子才不哭。
方韻繼續想辦法,她洗完澡穿上李妍的衣服,讓李妍把奶擠進奶瓶,半夜孩子依舊哭醒,張磬勸她把孩子送到李妍那里,方韻發怒:“我是她媽媽,我有權利帶她。”張磬語塞。
方韻抱著孩子,孩子哭方韻也哭,李妍看著空空的嬰兒床哭。
方韻,逃避了孕期的繁瑣和不適,終究沒逃過母性對自己的譴責和鞭撻。李妍,守住了自己的身份,卻沒守住自己的心。
在此之前,我對代孕持寬容態度,可是當我看到李妍忐忑地撫摸自己剛剛受孕的腹部,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理解國家為什么要禁止代孕。
代孕是一方對另一方赤裸裸地剝削和壓榨,是把人當成了沒有感情的工具進行交易。
張磬和方韻有錢,他們可以逃避自己本應該遭受的身體上的痛苦,把這種痛苦通過金錢轉嫁到別人身上。
李妍為了賺錢替別人受苦。李妍遭受的不止身體上不適和孕吐,還有被迫“母子”分離 的痛苦。
這種剝削,不止肉體上的剝削,更是精神上的摧殘。
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代孕媽媽才是工具嗎?不,這三個人方韻、李妍,包括這個孩子都是工具。
方韻,她以為子宮不過是生孩子的工具,用誰的子宮都一樣,用別人的子宮還省了自己的辛苦。
她只想到生孩子可以替,可是父母親情不可以替。她想用偶爾的胎教,帶有母親氣味的衣服,讓孩子輕易地親近她。可是憑什么她的舉手之勞能代替生身母親的十月懷胎?
代孕,從來都不只是代替懷孕那么簡單,代孕是代替了別人的一段人生。方韻從這段人生中缺席,就要做好缺席的后果。
李妍,從她有所期待地撫摸自己的腹部,就已經注定了,她不可能從這場交易中全身而退。
雖然一開始她說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把自己當成了工具,可是忘了這個工具有顆心。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李妍在孕育這個生命的過程,與這個生命血脈相融,她與那個孩子雖不是基因上的母女,卻是精神上的母女。
如果她是職業代孕媽媽也許會練就鐵石心腸,可是她是被生活所迫,這是她一生第一次懷孕,也是唯一一次代孕,這個從她肚子里出來的孩子,注定會是她難以忘卻的傷痛和牽掛。
那這個孩子呢?
如果她的親生父母一開始真的對她滿懷期待和愛,又怎么不愿意親自懷孕呢?說到底,在方韻心中,這個孩子遠沒有她的事業重要,這個孩子不過是來堵住悠悠眾口的工具。
一個沒有親自懷孕的母親,真的會那么愛自己的孩子嗎?
影片最后方韻抱養了震區孤兒張羌,晚上李妍哄孩子,方韻給張羌講故事。
后來方韻與張磬離婚,也只把張羌帶走,把只有兩三個月的孩子留給了張磬。
也許方韻是真心想收養張羌,可是誰又能說清其中有沒有一種“你不愛我,我就愛別人”的賭氣成分呢?
自己的孩子不跟自己親,那就抱養一個跟自己親的,反正那個不跟自己親的孩子自己也沒付出過什么,放棄也就放棄了。
就像之前的某明星代孕事件,七個月大的胎兒說放棄就放棄,語言中對孩子沒有半分感情,就好像那是一個物件,想買就買了,不想要就扔了。
如果孩子在她自己的肚子里,她還能做到那么冷漠和決絕嗎?
影片最后,方韻經過痛徹心扉的反思,說了一句話:“人類的延續到底是靠什么?是遺傳?是親情?還是愛?”
方韻剛開始以為是遺傳,所以她雇傭別人的子宮,生了一個擁有她的DNA的孩子。
后來,方韻才明白,DNA并不能產生親情和愛,親情和愛需要點點滴滴的付出,需要日積月累的關心和愛護。
整部影片平靜地敘述著這樣一個故事,卻在最后有幾個刺目的大字“本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這幾個字突然讓我擔憂那個孩子,如果她有一天問起自己的媽媽是誰,周圍的人該怎么回答呢?
還有那個代孕媽媽,她能忘記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嗎?
我是阿澍,書評、影評、劇評人。關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