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節院線除了《萬里歸途》似乎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電影了,所以我的目光又關注了趕著國慶節上線的網大,其中有一部《烏龍院》似乎獲得了不錯的熱度,我見到許多人都在討論,但是我依然覺得這部片不佳,如果五星滿分的話,我最多給兩星。下面來分析這部電影為何有那么多人入坑?亮點在哪?坑點在哪?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部電影即便是“爛片”也值得分析,因為真正差勁的片子是不會得到很高的關注度的,而只有得到了很高關注度又得到了很低的評價,才有資格被稱為“爛片”。
一、開局懷舊無厘頭,引人入坑
《烏龍院》的開頭不論是從色調,還是講話的風格,都有點香港喜劇的懷舊風,讓我頓時想起了“吳孟達和星爺”的經典組合,可惜世間再無“吳孟達”。所以許多觀眾乍一看,都說:“這不是老電影嗎?”對于《烏龍院》來說,之前吳孟達就拍過《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更早的時候,我們還會躲在課桌底下偷偷看黑白漫畫版的《烏龍院》。
所以賣“情懷”是本片其中一大入坑點,觀眾們抱著懷舊回憶的情懷而來,卻帶著失望而歸,整個電影主打的“無厘頭”,許多人是看不懂的,因為故事前后是沒有很強的邏輯性的,許多情節都屬于跳躍式推進,所以我對其并不抱有強烈好感。但是這部電影能讓這么多人從頭看到尾,不得不說,它也有它的亮點,下面來說說看。
二、電影《烏龍院》亮點何在?
從我個人角度出發,我認為亮點有三個:
其一
伏筆埋得極其之早,電影的開頭介紹了烏龍院的總體人員構成,也就一個瘦和尚、一個胖和尚,還有一個首席弟子就沒有了。胖和尚和瘦和尚的性格迥異,開頭就已經揭曉,胖和尚為人沉穩,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平靜如水,而瘦和尚則不同,他遇事慌慌張張的,腳上帶點功夫,看得出是有武力值的。所以胖和尚應該是“智慧”的化身,而瘦和尚屬于”武力“的化身。
有一天,瘦和尚驚慌失措地拿著一盆枯萎的荷花來找胖和尚,他認為荷花短時間內枯萎,必有大事發生,但是胖和尚一點也不擔心,而是從一圈枯萎的荷花中找到了那一朵重生之花,那是一支獨樹一幟的荷花。
這里這支“荷花”就為后期埋下了伏筆,為什么在結局里,能夠降妖除魔的并不是那把伏魔劍,而是這朵荷花呢?我們知道“劍”是屬于道家一派的法器,而荷花則是佛家的圣花,象征著圣潔、清凈和吉祥,為什么佛家人這么喜荷呢?因為他們認為荷花從淤泥中生長卻不沾染污穢,就像菩提從生死的煩惱中誕生,又從生死的煩惱中開脫一樣。
結局中,烏龍院的首席大弟子陷入了妖魔的執念之中,無法自拔,直到在夢中看到了自己手上的蓮花法器,才得以脫離執念。這就和荷花帶來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效果相合。
從一開頭就開始隱喻荷花是關鍵元素,由死而生,這才是佛家的答案,當人們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向死而生,所以結局中,當首席大徒弟放棄了自己對成功的執念,對活著的執念,他才能打敗萬妖之王,才能贏過自己的心魔!
其二
中式恐怖引人入勝。雖然《烏龍院》是一部喜劇,但是這部喜劇中夾雜著許多中國式恐怖元素,比如第一個妖案中的《葬經》蔭尸,這里就涉及到很多人的知識盲區了,需要普及一下。蔭尸又被稱作“養尸”,最常見的種類就是木乃伊和肉身菩薩兩種。
那么蔭尸主要分為兩個種類,一種是乾尸,一種是濕尸。乾尸屬于恨性八煞,埋在地下是沒有水分的,就像曬干了一樣,嘴巴是張開的。而后者濕尸屬于惡性八煞,這種尸體就比較奇怪了,死后八年到十年,非但身體完好無損,而且頭發和指甲還會繼續生長,就像從未死去一樣。
在《烏龍院》電影中,這具所謂的蔭尸,屬于第二種濕尸,指甲之所以能有5寸長,必定是死后還在生長的這種情況。
其三
這部電影從一開頭就給觀眾拋出了問題“究竟什么樣才算是驅魔人?”電影中存在兩派的爭論,佛家認為心懷慈悲才能驅魔,不能“只殺不救”,愛能夠化解一切。而道家則認為只要是妖魔,就不能回頭了,只能被斬殺。
佛道兩派都是為了天下蒼生而斬妖除魔,但是核心的理念卻不一樣。雖然電影打打鬧鬧,但是核心的討論點是在這個理念上的。最后的結果是佛家說服了道家,為啥這樣說?因為接近結局的時候,佛家弟子被妖魔纏身,自己變成了妖魔,對身邊的伙伴差點痛下殺手,但是道家弟子卻沒有因此放棄他,沒有把他當做正常的妖魔去斬殺,而是不斷想要喚醒他,這說明佛家的理念已經慢慢滲透在道家的思想中,最后是“大愛和慈悲”在對抗心中的妖魔。
三、《烏龍院》的坑點何在?
第一個坑是“紅衣娘娘案”,是屬于那種“老掉牙”的套路。這個故事我記得在《靈魂擺渡》也有一個單元是講紅衣女子的故事,同樣是女生愛上了一個男生,最后男生金榜題名娶了別人,所以女子化身紅衣女鬼,怨氣不得消散。這個故事一點創意都沒有,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坑,別人是老酒裝新瓶,但是《烏龍院》中,連所謂的“新瓶”都沒有準備。
第二個坑點是換臉妖,這個妖怪最早是因為長得丑被村民嫌棄,之后村里發生不好的事情都怪在他頭上,最后被村民活活燒死,因此渾身充滿怨恨。所以這個妖怪就殺害了許多長得好看的人,把他們的臉做成面具,換著佩戴,從而讓自己擺脫丑陋的容貌。
這個故事本來核心理念是蠻好的,講的是“人的容貌焦慮”,因為社會上許多人“以貌取人”,所以這個核心沒問題。有問題的是講述的方式,因為故事最后,捉妖師讓妖怪釋然的原因居然是“好看的人也有煩惱”,但是其實丑的人有煩惱,美的人也有煩惱,用美的人有煩惱去勸說丑的人放棄煩惱,這實在是不合情理。
總結一下,這部《烏龍院》其實是打著“烏龍院”的招牌,在賣“情懷”,其實內容相關度比較低,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標題黨”還是挺坑的。
其次,這部片的的元素非常多,比如喜劇元素是有的,恐怖元素也有,倫理元素也有,多種元素夾雜在一起,整體的協調度還算可以,全片的演員顏值也不錯,但是唯一的就是演技比較尷尬。
風格定位上,我認為有借鑒《西游降魔篇》的嫌疑,因為那部電影也是多種元素雜糅,但是明顯對搞笑的設計都比《烏龍院》高級得多。因為《烏龍院》里設計的笑點都略微低級一些,比如利用古裝劇中加入現代元素“一個team”同音為“一個提母”制造笑點。
最后,整部劇看下來邏輯性不強,笑點不夠密集,而且笑點大多都很低級,所以雖然是趕著“國慶檔”上位的網大,但是質量的把控卻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