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國慶檔已過去三天,截至目前,總票房超過7億,雖然這一數字乍一聽,似乎還不錯,但要追平前幾年的成績,可能有些困難了——其同日票房僅達到去年四成,已經退步回六七年前的水平。要知道,2019年至2021年,國慶檔的票房成績分別為45億、40億和44億,均是當年年終總票房的最大貢獻者。
其實,今年國慶檔遇冷,從其還未開啟之際就已顯現出來了。由于遲遲沒有重量級的新片定檔,今年的國慶檔尚未到來就被冠上“史上最安靜國慶檔”的名號。而根據貓眼數據,2022年國慶檔新片預售票房只是突破了5000萬元,去年的國慶檔預售票房則為1.99億元,2020年和2019年國慶檔預售票房更是均超過3億元。
今年總共有7部電影角逐國慶檔。3部主旋律電影《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在9月23日提前一周的時間才定檔。另一部由甄子丹主演的雪山救援故事《搜救》則是在國慶將至時突然空降這一檔期,定檔10月3日——也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剩下3部《新大頭兒子5》《新灰姑娘2》《我是霸王龍》則均為低幼動畫電影——即使在由王一博、胡軍主演的《長空之王》突然撤檔的情況下,主旋律電影依然超過半數。
這并不令人奇怪。如今,大家似乎已經默認國慶檔和主旋律劃上等號了。但其實,這一現象是從2019年才開始的。
那一年開啟的主旋律影片扎堆有其特殊的背景。當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觀眾愛國情緒高漲,在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帶動下,總票房高達44.66億元。
或許是這種主旋律類型影片大獲成功,讓片方紛紛看到了討好市場和審片機構的“捷徑”,或許也是因為疫情的大環境,本就艱難的電影產業已缺少“冒險”的動力,總之,接下來的三年,國慶檔均基本被主旋律影片占據,明星名導和大投資也紛紛加入進來,制造了諸如《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長津湖》等主旋律影片,并成功將過去兩年的國慶檔票房保持在了40億元以上。
《長津湖》
當然,并不是說主旋律電影不好,因為包含著戰爭、動作、犯罪等多種類型片元素,其實這一“中國特色”,只要把握好說教尺度,是很容易成為叫好叫座的“爆款制造機”的,曾經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以及現象級的《戰狼2》《長津湖》等影片就是代表。
今年,《萬里歸途》和《平凡英雄》兩部電影口碑也不錯。尤其是由張澤、王俊凱、殷桃主演的前者,而今年的國慶檔,70%的票房也來自這部以撤僑為主題的影片。
然而,這也正揭示出問題所在。在中國電影市場,國慶檔是和春節檔、暑期檔并列為3大最重要檔期的,而這類檔期的一個關鍵特點就是類型多樣、頭部電影扎堆,因此,才通常能貢獻全年總票房的大頭。
而今年國慶檔影片,不是救人就是找人,即使口碑票房都還不錯的《萬里歸途》,其實撤僑的故事深究起來也是與之前的《紅海行動》《戰狼2》撞題的——單一類型泛濫,難免就會出現審美疲勞。
這幾天,微博上流傳著一份中國臺灣9月30日的院線排片,里面有韓國喜劇、中國香港動作片,日本鬼片,美國驚悚片,有金獅獎和First影展入圍的文藝片,適合小孩子的兒童片,還有華語經典4K修復片以及紀錄片等等,類型豐富得幾乎能滿足了各類人群需求,引來不少網友羨慕。
然而或許已經很多人忘了,中國內地曾經也是這樣的景象——諸如《狄仁杰神都龍王》(2013年)、《心花路放》(2014年),以及開啟了沈騰“百億票房先生”之路的《夏洛特煩惱》(2015年)當年上映的檔期,可都是國慶檔啊!
不可否認,主旋律題材扎堆國慶檔,通過題材和檔期形式上的“匹配”,創造了三年的票房爆棚,確實有成功之處。但如果從長遠來看,國慶檔如果想持續吸引觀眾,還是需要各類型百花齊放的。今年國慶檔遇冷,已經敲響了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