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在意的角落,《極限挑戰》第八季收官了。
點開一看,陌生的嘉賓陣容、及格線上摩擦的評分、暴跌的觀眾體量,與第一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觀眾最懷念的,是節目組和黃磊互相“陷害”、你來我往的算計;
最感慨的,是黃渤辭演后,“極限男人幫”不完整,導演不再做這個節目了。
你要問《極挑》有趣的是誰,答案可能五花八門;
但如果你問《極挑》的靈魂是誰,那答案只有一個——
前四季總導演,嚴敏。
“我們想做的是國民綜藝,就必須由中國國民來完成。”
《極限挑戰》前期,制作組中有韓國團隊的身影。但他們的存在感猶如一縷青煙,稍縱即逝。
嚴敏堅信:
任何一個外國人都沒辦法找到國民綜藝的真正內涵。
第一次合作,國內外兩組創作人員對節目策劃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韓國編劇不了解中國市場和國民喜好,根據他們國家實踐過的經驗,提出要回到一個固定的場所,召集一些觀眾,到舞臺上完成互動節目。
而嚴敏卻認為,這不是一個能本土化的綜藝模式。
幾番爭論,多次探究,錄制完成后的第三天,嚴敏和他的團隊終于決定——補拍。
第二期、第三期……每次跟韓國編劇團隊的合作,都是不斷爭吵、磨合、重錄的火光碰撞,也是一個高速學習過程。
嚴敏說,可以去拜他們為師,可以跟他們非常系統地學習所有的創作技巧。
但他一直記得,他要做的是一個中國的國民綜藝,由一個中國團隊打造出來不是理所應當的嗎?
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
在《極限挑戰》第四期之后,制作團隊便完全擺脫了韓國團隊。
每次問到《極挑》是什么時候完全獨立制作的。
嚴敏總是會非常清楚地回答,第一季的第五期,在重慶。
“天才的主要標記不是完美,而是創造。”
將所有的經驗方法,拆解成自己融會貫通的實用技巧,精通其中的底層邏輯,轉化可驅使應用的能力。
然后,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綜藝世界。
就像嚴敏說的:
如果說做綜藝的人,只是在一個小的繭房里面相互地看綜藝、做綜藝,這個圈子一定會成為一個近親繁殖的圈子。
油畫家高更為了畫油畫,一個人跑到塔西提島去采風,他才能成為后面的高更。
你千萬不要只跟同圈的人交流。
嚴敏是學戲劇出身的,所以他的思考結構中總有戲劇效果在。
理想和現實。矛盾和沖突。巧合和閃回。
嚴敏認為,所有以影像形式播出的東西,都是一個作品。
“所有我做的這些設定、這些想象,其實放在電影里面都不是什么很高深的東西。無數的大師都在電影里做同樣的事情。放在電影里邊其實根本不是了不起的事情,它是一個應該做的事情而已。”
他不喜歡用產品理論來分析自己的作品,他不喜歡把創作等同于流水線上一個可無限復制的機器。
“對我來說,買賣是第二位的,有所表達是第一位的。”
嚴敏對節目制作有一個十分嚴格的規定:
永遠不重復自己。
一個套子決不能用兩次,這是他對團隊和自己的要求。
所以《極限挑戰》每一期,他都要構造一個全新的世界觀。
“爭奪時間戰爭”為主題也好,玩“暗戰”的時候,就借鑒了《無間道》的搶劫者、守衛者模式。
“因為模式的這種商業和工業化的屬性,它恰恰和藝術創作里講究的創意、感動、不重復是南轅北轍的。”
嚴敏不喜歡唯一正確的答案,制定一個看似滴水不漏的劇本去刻意營造特定的氛圍。
玩弄觀眾,不是一個成熟編劇該做的事情。
“觀眾看不到編劇的存在,那這個編劇才是有力量的。”
所以在他的節目里,嘉賓做什么都可以,嘉賓MC擁有很高的自由度。
嚴敏打了一個比方:
如果設定一個游戲環節為跳高,要求嘉賓跳1.5米。那么你跳過去,有跳過去的待遇。如果跳不過,從桿下鉆過去,那也有鉆過去的待遇。如果之前的環節你贏得了某個道具,也可以賦予嘉賓調整高度的權利。
于是在《極限挑戰》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嘉賓之間的競爭,還能看到各大MC和節目組制定的規則之間的博弈。
利用規則的漏洞也好,鉆空子也好,甚至推翻規則也好。
意想不到的節目效果,就在嘉賓的個性發揮中產生。
所以,黃磊從一個成熟穩重的資深演員,變成了足智多謀的“神算子”,用謊話算計對手、用實話誤導隊友、用背叛達成目的的“老狐貍”。
孫紅雷變成了“顏王”、破壞王、土匪頭子。
黃渤,變成了一肚子壞水的“國民壞叔叔”,每次看他眼珠一轉、計上心頭,就知道有人要遭殃了。
“判斷一個綜藝好不好,你就聽它‘哇噻’、‘哦’、‘啊’這種詞語的頻率,我覺得頻率越高的綜藝,一定是一個爛的綜藝。”
2018年,《極限挑戰》第四季收官。
因為黃渤、孫紅雷辭演,嚴敏說,他也不做了。
他說“極限男人幫”是節目的靈魂,缺一不可,既然不再完整,那再拍下去的節目也不再是《極挑》。
所有人都震驚他的選擇,觀眾是,同行也是。
只有人嫌熱度不夠,想努力炒作的延長節目生命力,沒有人自己放棄親手打造的、現象級、原創大IP的。
沒有了嚴敏的《極限挑戰》,第五季開播了。
加入了當下正火的流量女星迪麗熱巴、喜劇演員岳云鵬,乍看是個不錯的搭配,流量+搞笑拉滿。
然而,第五季第一期,陷入抄襲風波。
抄襲熱門韓國綜藝里,最有名、最搞笑、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游戲內容。
《極挑》原制作組,在團隊里有韓國人的時候,極力避免照搬和挪用;
現制作組,在團隊里沒有韓國人的時候,直接抄了別人的作業,還以為觀眾看不出來。
也許就像《人性的弱點》里說的:
人性是貪圖安逸、喜歡享受的,人們都喜歡讓自己舒服的感覺。
反正是國民大IP了,口碑和人氣就擺在那里。
找點喜劇演員增添笑料,找個流量明星提升話題,再找些觀眾喜聞樂見的游戲模式,節目不就出來了嗎?
于是《極限挑戰》第五季,以豆瓣4.1的超低分,結束了。
在忠實觀眾心里,《極挑》前四季和后作,已經是兩個綜藝。
當《極挑》從頂流到墊底,嚴敏呢?
在大家以為他離開大節目就要沉寂的時候,《說唱新時代》做起來了。
“萬物皆可說唱”,是節目的信條。
又是熟悉的嚴敏的味道。
“在我的節目里,沒有什么是不允許的,我跟大家說,你們愛說什么說什么。”
他挑進節目的人,都是他喜歡的。
嚴敏說,人不就是這樣,有優點,也有缺點,真實的就很可愛。
但如果一個人很油膩、很討厭,你就招進節目,不就是只能讓他獻丑嗎?這對其他人公平嗎?這對他又公平嗎?
嚴敏不喜歡嘩眾取寵,也不喜歡“魔鬼剪輯”,每個人都有令人討厭的一面,而有些話經過剪輯會造成歧義,他不希望任何人引起炮轟,他很注重保護演員。
“導演是演員表現的鏡子,而不是讓演員自己照鏡子,你需要讓你的演員相信你會保護他。”
豆瓣9.3分,“說唱”作為一個比較小眾的表演形式,與《聲入人心》第一季并列中國音樂綜藝評分最高。
評分回落9.1,總導演嚴敏
而后,是相聲主題的團體綜藝,高分收官的《德云斗笑社》。
隨后,是以更小眾的“戲劇”為主題的《戲劇新生活》,拿下豆瓣9.3的高分。
這恐怕就是當代國產綜藝最高水準了吧。
評分回落9.2
在這個流量稱王的時代,嚴敏是罕見的、不迷信流量的導演。
就算在《極限挑戰》啟用了剛回國、風頭正盛的張藝興,他也從未在節目里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挖掘他的話題點。
他給每個人鏡頭。
嚴敏說,他不是老師,不能替觀眾決定他們看什么內容更好。
“憑什么我來劃重點啊,萬一我認為的是錯的怎么辦呢?我覺得誰重點誰就是重點了嗎?我是上帝嗎?”
我看過不少嚴敏的訪談,里面不乏大量的專用詞匯,但追根溯源,一個節目能觸動人心的根本還是在于:
真誠。
真誠是最偉大的力量。
一如“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心理學中有一個羊群效應:
講的是一種從眾跟風的心理,在集體里待慣了,追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盲從者。
在國產綜藝大環境下,主要依靠買國外IP、借鑒游戲環節為主要構成的時候,“偷懶”的人非常多。
像綜藝《哈哈哈哈哈》,把鄧超、鹿晗、陳赫幾位,經《奔跑吧兄弟》實踐過綜藝效果不錯的人再請過來,一鍋亂燉,綜藝效果超絕了嗎?
不,它只是堪堪及格。
第二季跌至5分
所以當騰訊買下韓國節目《新西游記》的版權,讓嚴敏坐陣當導演、套模板,然后再請一群嘻嘻哈哈的明星湊成一盤,以為就能復刻一個國民綜藝。
結果,豆瓣開分4.6。
嚴敏綜藝事業上的最低分,說是“職業黑點”也不為過。
在原創環境還未成熟的綜藝市場中,嚴敏先前一直在強調的,就是“思考”。
我一直跟我團隊的人說,我要求大家最起碼一個月看一本書,后來我發現很多人做不到。那我就要求,至少兩天看一部電影吧,這個時間總得有吧。好的電影能夠把很多東西濃縮起來,你可以同時得到思辨的養料和結構的養料,這個對于一個電視工作者,對于一個文藝創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創作,是一個不斷輸出的過程;
所以需要不斷輸入新的內容,才能源源不斷地做出新東西。
就像世界級鋼琴家郎朗說的:
昨天彈得再好,和今天沒有關系;今天彈得再好,和明天也沒有任何關系。
豐富自己,永遠是最有力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