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娛樂圈,可謂是極其不太平,隨著那些頂級流量的小鮮肉頻繁出事,徹底刷新了人們對娛樂圈的認識,原來光鮮的外表之下,盡皆是污濁和骯臟。所以現在的娛樂圈,真正能被人贊美為藝術家的演員真不太多,這番現象讓人不得不深思一番。講句實在話,現在的影視劇雖然令人眼花繚亂,炫酷的特效,逼真的道具,令人直呼科技感滿滿,但和那些演技精湛的老藝術家們相比,科技感終究不是影視劇的全部。
這也是為何從前的影視劇能刷很多遍也覺得不過癮,而現在的影視劇能讓觀眾從頭看到尾就算是成功了。如果要找出一位令我最為印象深刻的藝術家,那一定是張國立,每次提到他,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他所飾演的紀曉嵐,而那部《鐵齒銅牙紀曉嵐》也有一度風靡了很多年。除了紀曉嵐外,和珅的扮演者王剛的演技也可圈可點,簡直將這個角色給演活了,以至于每次提到和珅,眼前也總能浮現出王剛的長相,這或許就是藝術家的魅力所在。毫無疑問,和珅和紀曉嵐是乾隆皇帝時期兩位重臣,此外還有一位被人稱之為劉羅鍋的重臣劉墉,他們三人合稱為乾隆朝三大中堂,也是在熒屏上極為活躍的角色。
正是這些對真實歷史進行改編的影視劇,讓我們認識了這三位清朝重臣,那么如果對這三人進行一下比較,究竟誰的官職更大,誰更有實權?在這里,我只想說,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因為這些電視劇讓我們很多人對他們三人的官職大小都想錯了。至于真實的歷史如何,我們一起來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在電視劇強加給我們的印象中,紀曉嵐是正派人物,而他的官職應該也很高,畢竟能成為乾隆身邊的紅人,身上的官階不夠,連見皇帝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成為紅人了。所以不少人認為,在這三人中,紀曉嵐的官一定是最大,為了進行客觀的比較,我們便以他們三人的最高官職來說道說道。
在這三人中,最不受乾隆皇帝待見的就是紀曉嵐,在真實的歷史中,紀曉嵐壓根就沒能成為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乾隆皇帝曾這般斥責過紀曉嵐:朕以汝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意思是說,我是看你文采高所以讓你編纂四庫全書,但實際上你的地位和倡優一般,妄談國事可不是你能做的事。這句話是很令人憤怒的,甚至可以說直接否定了紀曉嵐,所以,在乾隆時期,紀曉嵐根本就不算是乾隆皇帝的心腹,而他最高的官階位禮部尚書,官階是從一品,主管朝中的禮儀、祭祀、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
后來到了嘉慶朝,紀曉嵐才真正的被重用,不僅當過一年的兵部尚書,而且還被封為了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這個協辦大學士品階也為從一品,是內閣大學士之外設置的一種職務,相當于內閣大學士的副手,要說真正的實權,其實也沒有多少,這就是我們印象中真實的紀曉嵐,可以說幾乎沒能躋身近清朝時期實權金字塔的頂端。羅鍋宰相劉墉劉墉此人十分聰明,為官也十分清廉,素有不向貪官污吏低頭的決心,至于說劉墉到底是不是羅鍋,這事沒有定論。有史料稱,劉墉并不是羅鍋,反而是身材高大的美男子,而由于長得太高,他在讀書寫字的時候,總免不了要躬身,這就讓人們覺得,劉墉是個羅鍋。
可是后來的嘉慶皇帝曾稱過劉墉為“劉駝子”,似乎佐證了他就是羅鍋這一事實,但要知道嘉慶朝時,劉墉已經八十多歲了,有點駝背這是十分自然的現象,所以并不能說他真的就是駝背。相比較紀曉嵐的尷尬地位,劉墉可要比他好很多了,在乾隆皇帝時期,劉墉確實是位重臣,他曾做過內閣學士,也當過吏部尚書。吏部尚書雖然和禮部尚書一樣,官階為從一品,但是權力可要大多了,因為這一官職主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和彈劾等工作,這也就是說,全國官員都得看吏部尚書的臉色,所以吏部尚書又被稱為六部尚書之首,可謂位高權重。
等到嘉慶皇帝上臺之后,劉墉被授為了體仁閣大學士,這一官階級別為正一品,可以說是站在了權力部門金字塔的頂層。清朝重臣和珅要說乾隆皇帝真正的寵臣,那一定非和珅莫屬,至于說和珅在乾隆面前紅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說:已經發了紫,還是紫得透徹。既然和珅是紅人,那么他的官職自然不會低,但是當我們真正了解之后,便會發現,在乾隆朝,官職最高、權力最大的人非和珅莫屬。
和珅做過最高的官職應屬文華殿大學士,這一職務的官階是正一品,職責是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而和珅擔任這一職務的時候,還同時兼著吏部和戶部的尚書。這也就是說,除了乾隆皇帝之外,和珅上面幾乎就沒有比他職位高的人了,此外和珅還擔任過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刑部尚書,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步軍統領等等。這些職務那都是清朝的核心權力部門,而和珅有時候還是一人兼了好幾個職位,所以可以說,和珅在乾隆朝站在了權力金字塔頂端的頂端,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此外,和珅還被封為了一等忠襄公,這是異姓功臣爵位中最高的一個等級,在這一等級之上,是王爵,可是清朝朝廷規定不是宗室不能封王,除了清初三藩王,后來滿清再也沒有出現過異姓封王的情況。
和珅做到了臣子中的極致,無論權力還是地位,遠遠不是紀曉嵐和劉墉能相提并論的。更值得一說的是,在乾隆禪位給嘉慶的那幾年里,由于乾隆皇帝身體逐漸惡化,吐字不清,只有和珅能揣摩出乾隆的意思,因此朝中大小事務的決斷,幾乎都是從和珅口中傳出的,而他也因此被戲稱為二皇帝。只是可惜,風光的和珅最終卻沒有落得好下場,相比較紀曉嵐和劉墉的善終,他的權勢最終成為了他的催命符,著實可悲!參考文獻:《清史稿》、《和珅傳》等。(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