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萬里歸途》后,先說下總體感受:它應該是今年國內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
為什么說最好的呢?
因為這兩年,大家都被一部又一部的主旋律電影給轟炸出審美疲勞了,創作都有套路了。
而《萬里歸途》不同。雖然隸屬撤僑的主旋律題材,但電影制作完全是按商業片來做的。
大動作,大場面,爆發表演都有。
01:刺激燃爆
這次呢《萬里歸途》其實也是繼承了《紅海行動》的一些風格,比如特效場面是一點都不含糊,隨處可見的斷肢殘臂,且服化道劇這塊,也不是簡單的往臉上摸黑那么簡單,
電影里的服裝道具做舊和受傷大場面的傷痕,
是行業內的頂級制作,可以說,這傷口你就是拿放大鏡來看,也挑不出毛病。
我沒查到《萬里歸途》的具體投資預算是多少,問了下行業里的朋友,朋友說至少4個億以上,我問他,為什么這次這么便宜。
朋友說,因為這次的拍攝,并未在國外取景。他這一說,我立馬查了下資料,這次《萬里歸途》的“非洲場景”你猜是在哪里拍的?
答案是:寧夏。
這次《萬里歸途》的“非洲外景”的沙漠特征,全部是在咱們大中國的寧夏拍的,
而非洲城鎮景觀的內景呢,是在青島拍的。
劇組在青島的東方影都園區,建了一個1:1的非洲小鎮,這個小鎮的細節,從房屋的用料結構,再到屋內的拍攝,可以說是真正還原了非洲小鎮的城市建筑以及文化習俗。
做到這點可不容易。一方面要錢,一方面還要有工業能力。你別小看,這造外景就很簡單,造外景是需要真實的造景和CG特效結合的。
每個工序都需要有極高的水準。
讓創作落地,這就是工業化的力量。
所以啊,我看完《萬里歸途》就很感嘆,以前這造外景和電影工業特效,只有在好萊塢才能看得見,現在咱們中國也能做到了。
且,這次《萬里歸途》相比較《紅海行動》《戰狼2》的動作和特效都有所升級。
但電影沒有濫用特效去轟炸觀眾。
且最重要的是,有難得的克制力。
順帶說一嘴,我覺得這次,這次《萬里歸途》做到了許多國產片沒做到的一個地方:外籍演員的演員質量明顯提升了一個檔次。
跟以前的國產片那些充當路人甲的老外配角不一樣,現在已經是進步的太多太多了。且跟當下強行政治正確的好萊塢黑人、亞裔、墨西哥裔、印第安裔角色相比更是好太多了。
時至今日,你可以說中國電影在任何方面都不如好萊塢,但至少在歷史這一塊,在塑造外國人這方面,中國電影對外國人的塑造是實事求是,沒有任何偏見與刻板印象的。
你看即便是《南京!南京》這樣的片子,也是把日本人拍的多面,且拍出了他們的文化,而好萊塢呢?就是經典的切腹和板載沖鋒,又或者死去的人握著的那一張和家人的合影。
話收回來。
02:難得的“克制”
就單論題材來講,《萬里歸途》是一部撤僑片,但實際上呢,撤僑片早就拍過了。
你看《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講撤僑片的,這兩部電影也都是幾十億票房的爆款,可以說這兩電影影響了后來的電影拍攝。
許多小成本的網絡軍事大電影,
現在都還按照《戰狼2》和《紅海行動》照葫蘆畫瓢的拍照,套路也都是特種兵精英救援,以1敵百,大開殺戒,國旗高舉,護照拿起,暢通無阻,又或者是軍事力量護航。
拋開意識形態來談,
某種程度上,《戰狼2》《紅海行動》是打雞血的動作爽片,跟《敢死隊》是一個模式。
但,這次《萬里歸途》在“個人英雄式的特種兵大救援”的撤僑思路上保持了克制。
《萬里歸途》的故事里,沒有特種的精英部隊救援,沒有龐大的軍事力量給他們做后盾。
這片主要講的是一群手無寸鐵的外交官,一路沒癟。國旗,護照,那些“面子”都不好使。
甚至在片尾的時候,吳京出來客串一下,調侃了一下過去那硬漢式的撤僑。
現在年代變了,觀眾對電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不是拍電影,就這幾年的世界局勢來看,以后的撤僑也不可能每次都很順利。
畢竟《萬里歸途》的撤僑,不是某個具體的案例,而是10次撤僑故事里的整合改編創作。
撤僑故事影射的利比亞撤僑,被推翻的頭目海報形象酷似卡扎菲,而反派叛軍里有幾個鏡頭明顯給的是黑色旗幟,暗示了叛軍跟ISIS的關系。你可以想象,ISIS和卡扎菲。
這兩可曾給過地球上五常的面子。這些恐怖分子巴不得把五常的人質給綁了,搞大新聞。
當然《萬里歸途》的題材不僅國內拍過了,其實美國和韓國人也都拍過了,《逃離德黑蘭》《摩加迪沙》都有類似的背景。
只是不同的是,《逃離德黑蘭》講的是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的故事,講美加友誼萬歲;《摩加迪沙》講的是韓國人和朝鮮人的事,講的是韓朝放下成見,想著半島統一的故事。
唯獨《萬里歸途》講的是中國人和當地人的故事,所以,《萬里歸途》真的沒有多么的雞血,也沒有誰贏誰輸了,它很真實。人們印象中的外交人員都是西裝革履出席各種會議,可一旦置身于戰亂里,很多事是不講道理的。
03:主題核心
宗大偉反復說的一句話。
他們對戰爭沒有概念。
簡單一句話,勾勒出了整個故事。
我相信,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對戰爭沒有概念,還有人在問,為什么軍人可以優先?
我用歷史來告訴你,為什么軍人可以優先。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軍隊,24小時內就可以滅亡,人民可以被侵略者肆意地屠殺,嬰兒的腸子會被挑出來,女人會成為獄中的慰安婦。
這是日本侵華戰爭告訴我們的后果。
我們再說個遠的。
當年明朝危機四伏,李自成起兵滅了明朝,然而吳三桂引清兵進關,李自成兵敗,只剩下了地方那不成器的武裝和散漫的民兵。
滿族人長驅直入
順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多爾袞諭禮部:
“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令剃發,遵依者為我國之民,遲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有復為此事,瀆進章奏,欲將朕已定地方人民仍存明制,不隨本朝制度者,殺無赦”。
禮部傳諭各地,一體遵行。這一極端傷害漢族人民感情的野蠻政策,激起憤慨反抗。
結果是什么?
1644年,多爾袞畿南之屠,殺五千人。
潼關之屠,殺七千人。——《清世祖實錄》
昆山之屠,近4萬人。——《歸莊年譜》、《顧炎武年譜》和《研堂見聞雜記》等。
揚州十日屠殺80萬人。和尚收殮的尸體就超80萬具——《揚州十日記》《揚州城守紀略》
因為沒有抵抗軍隊,除了大批年輕婦女被清軍掠為軍妓以及僧人外,居民全部被屠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讀《南明史》,我好幾次在看《南明史》的過程中,幾次都感到極其窒息而停下來合上書,觸目驚心。
因為沒有軍隊,因為無奈屠刀比鋤頭更鋒利。很多明的后人被滿清統治者血腥鎮壓。
而滿清呢?窮于應付反剃發反民族壓迫的斗爭,足足將清帝統一全國的時間推遲了15年。
這就是歷史與過去。
很多時候,人多看看史書,可以去掉很多幻覺,可以認識一下真實的世界和真實的人性。
上面我補充的這段歷史,對理解《萬里歸途》很重要,因為《萬里歸途》想表達的,不僅僅是外交官要負責地把同胞給接回來,還有就是外交官所代表寧死不屈的大國形象。
宗大偉被逼承認叛軍的合法性的時候,他說的是,你只要殺了我,我的國家會讓你們付出慘痛的代價。這種“士可殺不可辱”的氣節,絕不是說為了展現什么硬氣和戲劇性的氣節。
這是一個民族和大國必有的態度:
如果你軟弱就勢必會被欺凌。
許多人會告訴你,這個世界是美好的,世界運行也有著諸多的規律和法則,但事實就是底層的邏輯就是沒有邏輯的暴力,秩序屈從于暴力,暴力屈從于更高的暴力,這就是事實。
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核彈,沒有解放軍,沒有北斗,什么強國大國都會消失。
所以不要覺得外交官寧死不屈就是創作的套路了,我想說的是,這是電影的創作的戲劇性邏輯,但同時也是現實生活的叢林邏輯。
有劍不用和沒劍可用,是兩碼事。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完的第一感覺是:戰亂的國家真的好慘,幸好我們生在中國。
但中國的強大體現在哪呢?《紅海行動》和《戰狼2》給出的答案是拳頭和力量,而《萬里歸途》給出的答案是:氣結和精神。
宗大偉寧死不屈的那股勁,就是答案。那股不屈不撓,寧死不屈的精神就是偉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