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在這里先祝大家假期快樂。
「善語結善緣,惡語傷人心。」
這本是抖音評論區的一句引導,但是用在這個國慶檔再合適不過。
今年的國慶檔本來就比較坎坷。
臨時定檔,臨時撤檔,主旋律居多……
但沒想到,一部分網友借此惡語相向。
有人還沒有看就給出了差評,有人則號召抵制,說中國電影躺平。
這些毫無根據的差評看著叫人寒心。
顯然,抵制看片并不會讓中國電影變得更好。
一部電影,也應該在完整看過后才能給出客觀評價。
魚叔知道,這兩年的內卷加劇+疫情陰影,讓不少人的戾氣越來越重。
其中一些網友,不只是不相信電影,而是越來越不相信世間的真情與善意,甚至是對整個世界都不抱有希望。
于是,對特定的電影類型,也產生抵觸情緒。
魚叔還是希望,我們可以放下戾氣,放下偏見。
哪有什么好時代、壞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光明與黑暗的一面。
關鍵在于,我們自己如何選擇。
今年國慶檔的一部影片,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信任的力量。
希望也能讓所有內心失望的朋友,重新發現善良。
《平凡英雄》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故事不復雜,但全程緊張,讓人手心冒汗。
起因是一位新疆和田的小男孩小麥發生了意外——
他在玩耍時,不慎將手伸進了拖拉機的皮帶輪中。
咔嚓一聲,整條胳膊被絞斷,傷口斷裂處血肉模糊。
家人趕緊將小麥送往了當地醫院。
然而,當地醫院條件有限。
想要保住胳膊,需要前往1400公里外、醫療條件更完備的烏魯木齊,進行接臂手術。
并且,必須趕在8小時內到達。
否則,細胞將壞死,手術的風險也會大大提升。
這是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比賽。
時間趕,距離遠。
更艱難的是,還要面對路上各種突發情況。
聽上去,這是一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這其中,最不可思議的一環,發生在機場。
當天夜里,小麥一家趕到和田機場時,最后一班飛往烏魯木齊的飛機,已經從廊橋推出,準備起飛。
這是唯一一班趕得及救小麥的航班。
情急之下,家人們向機場提出了一聲哀求:
「能不能將飛機叫回來?」
喊停已經在滑行的飛機,并掉頭回來,并不容易。
這需要很多部門進行協調才能完成。
歷史上,和田機場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但,這樣的奇跡,偏偏在現實生活中切實發生了。
在了解到小麥的情況后,大家齊心協力地開始尋找辦法。
地勤聯系塔臺,塔臺再聯系機組。
機長迅速停止了起飛動作,等候指令。
乘務長則立刻向乘客廣播,解釋狀況。
在各方緊張而有序地相互協調下,飛機終于重新回到了廊橋。
接下來,就是一場全力以赴的接力營救,為小麥盡可能地爭奪一分一秒。
地勤人員一邊層層申請,實時溝通。
一邊開啟快速通道,將小麥在最短時間送往登機口。
接上飛機后,乘務人員一邊要時刻關注小麥的傷勢。
一邊還要照看好孩子的胳膊,不斷地為其增加冰水。
機長為了更快到達目的地,向空軍申請直飛。
加足馬力全速前進,只為了爭取早十幾分鐘落地。
烏魯木齊機場為小麥的航班,組織避讓,騰出最快的通道。
飛機降落后,優先安排小麥一家下機。
急救車和警車,早已在門口等候。
接到小麥后,第一時間開往醫院。
1400公里的陸空接力,終于將小麥及時送到了手術室。
觀影過程中,我的耳邊仿佛一直回響著倒計時的滴答聲。
早一步和遲一步的差別,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而最讓人震驚的是,如此驚心動魄的救援故事居然是真實發生的。
不是杜撰,也不是夸張。
電影只是按照原型,盡力地呈現這次事件中,人們最最本能的善舉。
也許,有人會質疑。
機場、機組、醫院……他們只是完成了自己應盡的職責,為乘客/病人保障便利和安全。
但,在魚叔看來,并非如此。
透過新聞,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
現實中,小麥從受傷到進入手術室,全程耗時7個半小時。
也就是說,留給醫生的黃金時間,只剩下最后半個小時。
換個角度看,這是一場環環相扣、單點失效的接力營救。
任何一環上慢了半拍,都可能導致最后的搶救不成功。
仔細一想,越發地感到不可思議。
正因為每一環上的人們,都沒有退縮,孩子才有了被拯救的希望。
這意味著,每一處崗位,都必須打破固有的規則。
而這,就已經超越了他們自己的常規職能。
機場和航班打破先例,將正要起飛的飛機叫了回來。
甚至是在小麥一家還沒買票的情況下,做出緊急決定。
原型人物南航機長湯輝忠表示:
在他十幾年的飛行生涯中,第一次遇到將已起飛的飛機調頭,接送生命垂危的乘客。
「規則是人定的,為了拯救人命是可以打破規則的。」
烏魯木齊機場也在打破規則。
延遲關閉,提前安排快速通道,只為不耽誤一分一秒。
「不管多晚回來,我們都等」
醫院在接到這個手術后,還沒等小麥送到烏魯木齊,便緊急開啟綠色通道。
二十余名醫護工作者待命,最后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將斷臂血管接通。
主治醫師黎立,在事后發布朋友圈。
感慨這一場生死時速的搶救行動,離不開各方支持、密切配合,實屬不易。
而另一方面,在這場接力營救當中,并不只有身負職責的人們。
還有許多毫不相干的普通人,也參與到了這場愛心接力中。
小麥在前往當地醫院的路上,剛好趕上了集市高峰。
街道被人群堵得水泄不通,只能一邊按大喇叭一邊干著急。
好在,一位商販大叔主動幫助了他們。
在知道情況后,他立馬用大喇叭廣播小麥的傷況,請求路人幫忙讓路。
很快,眾人整整齊齊地靠向兩邊。
為小麥一家讓出一條通暢的道路。
原本喧鬧的集市,漸漸安靜了下來。
人們站在一旁,不說話。
卻已經表達了他們最溫暖的善意。
之后,為了趕時間,小麥家人開車闖紅燈逆行。
結果被交警攔下。
但在知道實際情況后,交警特意叫來了120救護車,讓他們得以更及時地趕往醫院。
此外,一路上還有許多原本與救援、醫療無關的普通人,選擇幫助小麥。
哪怕只是節省一分一秒,也是為拯救一條生命而努力。
哪怕只是像市集上的商販、飛機上的101名乘客,默默地支持,那也是在貢獻自己的一份善意。
這場生命的奇跡,離不開每一個好心人的共同完成。
制片人于冬,在談到拍攝《平凡英雄》的初衷時說:
「我們能否用善意化解危機?我們能否讓這些好人的努力不白費?」
電影不僅僅是想要展現一個跌宕起伏的救援故事。
而是通過這個真實的故事,傳達出素不相識的平凡人心中,那份無私的大愛和對生命的關懷。
而作為平凡人,總會存在怯弱的一面。
片中有一處讓魚叔印象深刻。
飛機上,小麥的身體突然出現了異常。
乘務員多次尋求幫助:
「有沒有醫生或護士可以幫助病人?」
張一山飾演的劉銳,再三猶豫。
幾次想要松開安全帶前去幫忙,卻又退縮了回來。
原來,他曾是一名骨科醫生。
因為一次手術失敗,沒能救回病人。
從此之后,他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任由師父如何挽留,還是向醫院提出了辭呈。
這回,他再次陷入了掙扎:
幫,還是不幫?
經過一番心理斗爭后,他還是勇敢地站了出來。
通過針頭進行輸壓,幫助小麥熬過了那個艱難的時刻。
也許,有人會吐槽,他為什么不早站出來?
但魚叔覺得,這恰恰體現出了一種真實的人性。
每一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軟弱的一面。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經歷一些挫折,然后發現:
做個好人,其實是有風險的。
特別是在輿論環境愈發復雜的今天,善良也愈發變得難能可貴。
很多普通人做了好事,可能不會得到鼓勵或感謝,而且很快就會被遺忘。
更糟糕的是,還有可能遭到網絡上最肆無忌憚的質疑、猜忌、惡語相向。
辦好事的人像是辦了壞事,無形中增加了人們付出善意的成本和風險。
幸運的是,劉銳拾起了勇氣,用自己的善良戰勝了怯弱的一面。
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在事件發生的兩個多月后,小麥恢復得很好,甚至可以抬起手臂。
這是醫學的奇跡,也是人心的奇跡。
一年多后,他已經康復出院,順利回到家中。
這場愛心接力,終于迎來一個最美滿的結果。
無論是電影,還是現實原型,都為我們注入了一股強有力的信心:
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善良的人、善良的心存在。
好人的努力,不會白費。
事實上,這兩年并不缺少相似的例子。
就在一個月前,重慶山火。
前往支援的,除了消防、武警、部隊戰士,還有無數自告奮勇的志愿者。
他們在黑夜里筑起了一道道延綿不絕的「星火長城」。
有的加入一線,參與滅火。
有的送水送飯,運輸物資。
也有的只為搭一把手,點一處亮。
能做什么,便幫什么。
能做多少,便幫多少。
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做平凡事。
但誰也不能否定這份努力,這份善意。
當事故、災難降臨時,我們會看到無數的悲痛與絕望,也會發現無數的感動與希望。
遺憾的是,總有人愿意沉浸在戾氣之中,不愿相信另一面的存在。
從而先入為主,對這樣的國產片抵觸。
一句句惡評,只爽到了自己,卻中傷到了那些努力的人們。
《平凡英雄》不是一部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神話大片,而是一場平凡人拯救平凡人的真實故事。
它試圖告訴我們,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唯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這世上哪有什么平坦的路,不過有人替你砍掉了荊棘,磨平了阻障。
所謂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心人與你風雨同路。
這大概也是「平凡英雄」四個字最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