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成龍出生于一個傭人之家,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和光環的底層小人物。6歲時,他被“賣身”到中國戲劇學院,進行了為期10年暗無天日的魔鬼訓練。17歲時,他開始闖蕩電影圈,憑著一身孤勇奮戰到現在,以創紀錄的全票通過的結果獲得了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為了無人可超越的傳奇。成龍能夠逆襲成功,靠的是什么呢?他的自傳《我是成龍》很好地回答這一問題。小人物也可以書寫自己人生的奇跡,成龍用自己的奮斗史告訴了我們人生路要如何走才能行穩致遠。
01不做第一,要做唯一成龍入行時,李小龍已封神。他倆首次交集是《精武門》,后來在《龍爭虎斗》中不“打”不相識。但很快英雄故去,成龍被委以重任,要成為李小龍第二。這條不適合的路和人們過高的寄托讓成龍受盡了嘲諷,成為了票房毒藥。方向錯了,再努力也是枉然,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好在,吳思遠和《蛇形刁手》的出現給成龍帶來了轉機。從這里開始,成龍選擇走一條與李小龍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不再演大俠或英雄,而是去演一些面對生活不屈不撓的小人物,同時把喜劇表演融入到武術中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龍式電影。找對了方向后,成龍如魚得水,大獲成功,演藝事業越走越順。成龍的人生信條是“不做第一,要做唯一”,他這些年的成功得益于對這個信條的踐行。走別人的路雖然容易卻很難出彩,走自己的路雖然艱難卻非常值得,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創造奇跡。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才能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02匠人精神,精益求精今年是成龍從影60年,在這60年里,電影幾乎是成龍生活的全部,他對電影的付出與熱愛少有人能及。他是最專業、最敬業的明星,從入行到現在,一直全身心投入電影,初心從未改變。成龍入行的起點并不高,也是從跑龍套、做替身開始的。但他認真愛鉆研,就算是再不起眼的角色,也用心演繹,一開始便憑借“死得最好”打開了名聲。這種認真的態度讓他18歲成為武術指導,22歲做了導演,在當年算是一個小奇跡。成龍拍戲從不惜工本,只追求完美。從最開始的套招到真正的實拍,他會反復地研究每一個細節,經常將一個鏡頭拍攝十幾遍,在《師弟出馬》中有一個鏡頭就NG了120次,只為拍到一個滿意的效果。成龍最重要的一個電影標簽是:不用替身,親自表演極度危險的特技動作。他創造了很多一生只有一次的極限表演,比如,《A計劃》中跳鐘樓那一幕,《警察故事》中抓住掛滿圣誕彩燈的立柱滑向地面那一場景。這是成龍不同于別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用命搏出來的成功。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讓成龍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書寫著自己的電影傳奇,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03利他精神,心有大愛成龍是圈內公認的人緣好,他有一顆赤子之心,待人真誠,樂于助人,心中有大愛。他是從底層一路摸爬滾打上來的,所以,他始終對底層人物保持著一份和善。以前武行受傷自認倒霉,慣例就是“受傷了,別來了”。成龍打破傳統,依舊給受傷的人發工錢,還派人去照顧他們,這種有人情味的做法,讓大家無怨無悔地拼命付出。成龍提攜和幫助過很多圈內人,像吳彥祖、張靜初等,拍《尖峰時刻2》救過溺水的工作人員Andy,也幫過陳可辛、周潤發等很多人站臺。他一直以來的熱心相待換來了大家的喜愛和尊重。成龍的電影充滿正能量,一直為觀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它還是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十二生肖》這部電影更是促成了國寶兔首和鼠首的回歸,讓人肅然起敬。成龍熱衷于慈善,國內外各種災情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還捐款興建了很多“龍子心”學校,讓小朋友可以好好讀書。成龍身上讓人稱道的優點還有很多,他注重環保,不亂丟垃圾,不浪費食物……這樣德藝雙馨的大哥,怎能讓人不愛呢?
寫在最后成龍是與熊貓、長城齊名的外國人心中的中國三大國寶。成龍是一個奇跡,但這個奇跡的誕生卻有跡可循。成龍從底層一路攀到頂峰,靠的是那份堅韌,那份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那份對電影的熱愛,那顆心中有大愛的赤誠之心。《我是成龍》講述的是成龍的成長故事和奮斗史,但卻可以在里面照見我們自己。希望讀到這本傳記的人可以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早日找到獨屬于自己的那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