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膠卷”致敬的《七人樂隊》,電影原名叫《八部半》,后來因為吳宇森缺席,改名為《七人樂隊》,七位觀眾們?nèi)缋棕灦拇髮а葜v了七個故事,主題是:我和我的香港,和我的時代。
幾位大導演各有自己的風格和喜好,但整體上讓我想起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里黃秋生的一句臺詞:他們抽煙,不聽音樂,是壞人。
他們拍電影,聽音樂,是大導演。
洪金寶的《天臺練功》,這個故事講的是導演的少年時代。
功夫巨星洪金寶,曾經(jīng)也只是刻苦練功,犯了錯就會被師父訓的功夫小子。故事選取了主人公練功時候的日常切片,嚴厲的師父,苦練的徒弟,躲懶受罰的那一天,很可能是后來人生中最深刻的成長教育。
很勵志,也很古樸。
許鞍華《校長》,主演吳鎮(zhèn)宇,無論是兢兢業(yè)業(yè)的校長形象,還是向?qū)W生道歉和對搗蛋鬼別出心裁的教育,都體現(xiàn)了許鞍華一貫的風格,既有古風又耐琢磨。
那位婀娜的王老師,則像極所有人學生時代的白月光老師。
六十年代香港校園的教育工作者,春風化雨,桃李棟梁,有幸有這樣的校長。
譚家明的《別夜》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八十年代臨別的詩意和纏綿,既清新又抓馬。是年輕人特有的感情。
《別夜》是這部電影唯一談論愛情的電影,香港夕照中的初戀,在移民大潮里成為悲歌。
袁和平的《回歸》,爺孫情從來都自帶溫馨,功夫老人和時尚的年輕人總有共振的時刻。
這個故事很容易聯(lián)想到電影《推手》,也是功夫老人和時代的相遇,和小輩的相處。
《回歸》或許可以成為對照,相比走出去,《回歸》的精神氣質(zhì)顯然更昂揚。
杜琪峰的《遍地黃金》,是他一貫的風格,荒誕又寫實。
三個小年輕跟隨時代的浪潮搖晃,懷揣著發(fā)財夢,卻總是和暴富的機會擦肩而過。
大時代籠罩的狂喜和哀傷,總讓我們這種小人物感同身受。
林嶺東的遺作《迷路》,是七個故事里我第二喜歡的作品。
2018年新春,丈夫回香港與妻兒團聚,置身于跟記憶中完全不同的香港,他在現(xiàn)實和追憶中迷失,并徹底成為時代變遷的一個注腳。
有時候我想,也許“迷路”才是永恒的主題,每個人跳出來看時代更迭,看個變化,都會聽到挽歌悠揚。
個人最喜歡的是徐克的《深度對話》,醫(yī)生和精神病人的錯位,觀看者和被觀看者的錯位,還有兩者之間疊加的錯位,一番一番推上去,復雜又嚴密。
還有最后的“出戲”,導演徐克和許鞍華帶著一堆工作人員出現(xiàn)。
徐克采訪許鞍華:你覺得怎么樣?許鞍華:故弄玄虛,故作深刻。
這一番加上去,可能會讓你會心一笑,也可能讓你搖頭苦笑,但我還是想點個贊,我喜歡這種,因為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既是當局者迷,也是旁觀者清,還是所有復雜現(xiàn)況的一份子。”
也降低了我說我喜歡這種故事的壓力,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