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從預告片就開始期待,因為這是我見過的主旋律電影中最為真實的一部,也是看到了導演極力想要擺脫主旋律的心,因為他想做點不一樣給我們看。同樣是“撤僑行動”,《萬里歸途》和《紅海行動》究竟有何不一樣?
《紅海行動》中,中國是出動了軍隊的,雖然軍隊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只能在遠海等待,但是成功塑造了大軍壓境之感,完全能夠對不讓中國同胞順利回家的反派,給予心理上的壓制。因為一旦中國人在撤僑途中出事,中國這邊就能立馬進行軍隊支援,以強大的軍事實力背書,絲毫不懼對手的武力壓制。
但是《萬里歸途》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是一場“硬著頭皮的戰役”,電影中沒有體現任何軍事上的支援,整個行動靠的主要是外交官的智慧,所以相比于前者,這部作品中撤僑顯得難度系數更高。
一、來談談大家都在議論的“司機”
許多人看完電影都在討論,為什么撤僑行動中,最后犧牲的是一個外國司機?雖然這司機老實本分,而且內心善良且勇敢,大家看到他掛,都很難受。但我想說,導演這樣安排是有寓意的。
第一層,外國司機不是自殺的,在中國外交官和叛軍被迫和叛軍進行自殺式對賭的時候,外國司機搶過了槍,他將槍頭轉向叛軍首領,想要反殺,但是卻被叛軍手下一槍擊斃了。
那么外國司機的死,代表著雖然他不是中國人,但是他在中國企業里生存了很久,所以許多中國的理念已經深入他的思想中,就談一點,我們中國人是不是從古至今一直在講“集體主義”,而不是“個人主義”,所以在個人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大多數中國人會選擇犧牲小我。
這就類似于“孟晚舟事件”,大家眼中的華為接班人、豪門千金,在祖國利益和個人或者企業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中國人一定會義不容辭選擇身后的大局。所以這就是中國思想的滲透,這是中國的軟實力之一。
第二層,外國司機的死能夠推動情節,外交官在第一次生死對賭的時候,他是異常猶豫的,因為身后有家,根本不能做到自己的生命完全自主,況且“怕死”絕對是人之本性。但是司機的犧牲,讓他看到了生死面前,別人的勇敢,所以他第二次對賭的時候,比第一次堅毅了許多。
第三層,劇情的需要,因為如果外交官死了,那么后面誰來帶隊呢?所以因為劇情需要,主角光環還是保護了外交官,犧牲了司機。
二、祖國給的“安全感”很厚實
看《萬里歸途》我是特別有感觸的,因為我也曾經因為疫情被滯留在國外很長時間,當時航班銳減,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之后,我們一直聯系大使館,也沒有放棄自主購票,終于在轉機三個國家之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上中國的飛機,空姐就開始教我們怎么填資料、下飛機后怎么操作等等,看著飛機上那一抹中國紅,瞬間眼淚是忍不住的。
所以《萬里歸途》中大使館負責任的樣子,是非常真實的。特別是中國人在機場,舉起手中的護照、舉起手中的紅旗,外交官一句:“帶你們回家!”讓我們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讓國人無論置身何地,都擁有滿滿的安全感。
三、細節分析
1、新年的鞭炮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結局中,外交官老宗(張譯飾)回到了中國過新年,身后突然響起鞭炮聲,周圍人都沉浸在新年的歡樂里,唯獨老宗不由一震,仿佛被嚇到。這是因為鞭炮的聲音與戰地的炮火聲太相近了,但是一地是熱鬧繁華、歲月靜好,一地是戰火連天、遍地尸體,這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對比,回應那句“回家真好”。
2、無聲的對話
在電影中,在國外的華資企業家白婳(殷桃飾)的老公是當地的大使館工作人員,但是在戰亂發生后,卻意外死在流彈中。當老宗把死訊告訴白婳的時候,兩個人的對話是沒有聲音的,但是從動作和神情,就能看出這份悲痛。中國有句話叫: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時刻,不需要累贅的對話,只需要安靜的哀默而已。
那么白婳一路都沒有哭,直到飛機播報:女士們、先生們,飛機已經進入中國領空,這才開始為丈夫之死哭泣。其實是因為,白婳在沒有安全抵達中國之前,內心有更大的責任,她要帶一百多號員工回家,而這份責任達到了之后,她才真正放下緊繃的心,留給悲傷。
3、IMAX畫幅
在觀影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部電影存在畫幅特別大,能夠展示的細節特別多的特點,比如車從中路行駛,兩邊揚起的報紙、書本、雜物等等,一副“亂戰久駐”的場景就真實地擺在觀眾眼前。這是因為導演專門為IMAX廳特制了播放版本,他在采訪中說:用新的技術來做新的電影,是對時代的尊重。
確實如此,我們看到了技術改變了我們的觀影體驗。許多人對IMAX沒概念,這里來解釋一下,普通的電影我們采用寬屏,意思是上下的一部分場景被被截掉,但是IMAX不會,它比普通畫幅增加的是上下的寬距,所以能展示的細節相對多。
4、一千零一夜
電影中,冒險為僑民外出尋找醫療用品的老宗,為什么會撿起一本《一千零一夜》,并把書送給了被中國人領養的外國女孩呢?其實這是老宗對自己下的命令,他和書中的人物一樣,放下了一切,開啟了一場冒險,他的“萬里歸途”就和書中“漆黑無比的海面”一樣,看不清前路,但是只要心中有火,就能照亮回家的旅程。
5、傳承的意義
成朗(王俊凱飾)在電影中和老宗因為“是否要對僑民撒善意的謊言”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吵,但是影片的最后,從老宗一個人燃燒“D”字火焰,到成朗接棒也燃起“D”字火焰,這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傳承。
對年輕的外交官成朗來說,他的成長就是從“糾結是否要對僑民撒謊”,到主動承擔撒謊后果,不顧一切“保障所有人不掉隊,成功回國”。這是中國式傳承,中國人總是用行為,也就是我們說的“言傳身教”在教育我們的孩子,而不是停留在語言或者文字上面,而且我們也崇尚“變通”,比如人人都崇拜的“諸葛亮”,雖然他機智過人,但是敢問“草船借箭”也好、“舌戰群儒”也罷,哪一個不是一場豪賭?
《萬里歸途》中外交官在完全和大使館失聯的情況下,敢經過分析之后,帶著一百多人經歷萬里來到迪卡拉,這是處于他對自己判斷的信任,對祖國強大衛星系統的信任,也是對大使館堅決不放棄任何一個中國人的信任。當這份信任撐起來的時候,做任何事都有了足夠的力量。
總的來說,這絕對是一部從中國視角來看,非常不錯的電影,讓老百姓感受到原來外交并不僅僅是新聞稿、發布會上的“口誅筆伐”,更是有人“負重前行”冒著生命危險,才得以保住當下的“盛世太平”。非常感謝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完對祖國更加充滿信心,也對當下繁華盛世下的和平更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