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熟了,割完麥子走在回去的路上,馬有鐵和曹貴英兩人聊起往事,說村里有個瘋子,經常性念叨那句打油詩每當回想起那個場景仿佛感覺到是他們在夏收之后最快樂的時刻,如今還能依稀地記得,那個用麥芒編制而成的螞蚱透過夕陽的余暉,折射出意味深長的意境;
聽到他們嘻嘻哈哈地念叨著:對鐮刀,麥子能說個啥?對啄它的麻雀兒,麥子它能說個啥?對磨,麥子它能說個啥?被當成種子,麥子又能說個啥?對于主人,驢能說個啥?對莊家,大地能說個啥?對于村民與首富,馬有鐵能說個啥?對于貴英,馬有鐵又能說個啥?對待生活,你和我能說個啥?對待如此有影響力的影片,被各大平臺下架,咱老百姓又能說個啥?
有人說,論上綱上線,它附庸低俗,可是別忘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低俗中風塵仆仆一路走來,誰又敢說萬丈高樓不是在泥土的平地起,而是空中造呢?有人說,論真實性,它有悖于現有大好情形,但也別忘了它承載著多少人童年抹不去的印記!有人說,它過于真實,不說一句苦,卻苦出了天際,不說一句愛,卻愛到了骨髓,比起如今中國式存款,汽車,房子支棱起來的泡沫男女戀愛觀,多少人為它淚腺決堤!有人說,它有悖于真實的發展成就,是一種對現實的污蔑,但它卻道出了埋汰它的那些人,早已存在于潛意識里的陰暗靈魂!2500多年以來,不管是西方的哲學還是中國先賢文化,都在默默地證實一個真實,那就是一個人內心中最怕什么,也就說明他最在乎什么?
突然間想起了西方哲學中有一個忒休斯之船的悖論!它描述的是一艘經歷狂風暴雨摧殘而不斷用新木頭修修補補的船只,當扛過所有的災難的低谷期,換了船上所有的新木板,終于到達希望的彼岸,請問,這只成功靠岸的木船,它還是過去的那只舊船嗎?如果用它暗指一個經歷低谷期在大海中艱難漂泊向生的普通人,何嘗又不是馬有鐵與曹貴英呢?的確《隱入塵煙》結局中,他們離開了人世間,但是原因很簡單,是因為曹貴英去給馬有鐵送食物時,意外掉進了水渠,馬有鐵因為愛她,選擇了陪伴貴英的另一種重生,它有錯嗎?再來說回那艘忒休斯之船所所暗喻的經歷低谷期的每一個普通人,當有一天,他涅槃重生達到彼岸,從新站起來的時候,那么他還是從前的那個他嗎?有人說,他依舊是他,因為他的模樣沒有變,可是我想說他已經不再是他,因為他的心已經經歷世俗的鍛造,硬如磐石。
他不再會在意親朋好友的冷嘲熱諷,因為他已經換上了一片信念的木板;他也不再整天抱怨世事弄人,因為他換上了期望的木板;他不再怕輸懼贏,內心里裝滿了平常,因為他換上了定力的船板;他也不再擔心被任何人的背叛與欺凌,因為他已經換上了經歷煉獄捶打的木板……可能人們會說他終于變得強大了,可是事實上他卻變得沉默了,不再與世事爭鋒芒,只是埋下頭來從此不再逾矩,搞起了自己喜歡的生活!
曹貴英、馬有鐵是死了!可是他們卻活在了所有人的心目中,活在了沒有說愛,卻簡單到能把愛干到了骨髓的向往里,活到了每一個中國普通人苦苦支撐好不訴苦,但依然在苦苦地負重前行中期待希望的歲月里!普通民眾的每一天,其實都是一種《隱入塵煙》,因為每個人無論在白天里有多么倔強的支撐者,每天夜里,躺在床上,卻都忘不了對于自己心靈的縫縫補補,告別昨日逝去的自己,期待第二天嶄新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