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國慶檔」。
雖然相比往年眾片扎堆的激烈局面,今年稍顯平靜。
但這并不影響魚叔的觀影熱情。
其中有部電影,早在官宣之初,就迫不及待了。
今天第一時間看完點映,果然,夠燃,夠感動。
這就來說說——
《萬里歸途》
Home Coming
影片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是難得一見的「外交官撤僑題材」。
大漠黃沙,戰(zhàn)火激燃,整體上凸顯著商業(yè)大片的氣質(zhì)。
主創(chuàng)陣容也很吸睛。
導演,饒曉志。
代表作《無名之輩》讓人見識到他調(diào)動群像的控場能力,以及執(zhí)掌大制作商業(yè)片的潛質(zhì)。
終于等到了《萬里歸途》,可以充分發(fā)揮他的實力。
還有《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顧問王紅衛(wèi)擔任監(jiān)制,大場面的視聽效果也有了保障。
再看演員陣容,張譯、王俊凱、殷桃領(lǐng)銜主演。
其余演員也是實力派熟臉,包括萬茜、李雪健、張子賢、王迅等。
好故事遇見好演員,自然會碰撞出火花。
片名《萬里歸途》,意味深長。
雖只有四個字,卻無比沉重。
歸途的指向很清晰,就是家。
家,是中國人骨子里的情懷。
但回家的過程,遙遙萬里,極其艱辛。
故事發(fā)生在努米亞共和國,內(nèi)亂不止。
反叛軍和政府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交戰(zhàn)。
從公路邊廣告牌上吊著的尸體就能推測出,彼時的形勢有多么兇險。
中國外交部迅速展開了「撤僑行動」。
外交官宗大偉(張譯 飾)與外交部新人成朗(王俊凱 飾)受命前往,協(xié)助撤僑。
按照原定計劃,兩人連機場都不用出,當天往返。
可臨時突生變數(shù)。
大使館發(fā)現(xiàn),在努米亞的西部邊境還滯留了一千多名中國人。
是以,宗大偉前往,與邊境官斡旋,巧妙地說服他開放邊境,為同胞們打開了撤離通道。
原以為任務至此結(jié)束,誰知,交戰(zhàn)區(qū)還有受困同胞。
那里有叛軍出沒,十分兇險。
宗大偉只好帶著成朗,繼續(xù)深入交戰(zhàn)區(qū)。
在沒有糧食儲備,沒有手機信號的惡劣情況下,宗大偉帶領(lǐng)著一百多人上路了。
他們既要面對反叛軍的槍口,又要徒步穿越干旱的沙漠。
靠著對家的渴望,所有人的心凝聚在一起。
最終創(chuàng)造了奇跡,走出了一條萬里歸家路。
說到「撤僑題材」的國產(chǎn)電影,我們自然會想到《戰(zhàn)狼2》和《紅海行動》。
畢竟這兩部電影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成功。
《萬里歸途》不免會被拿去作比較。
區(qū)別在哪?
《戰(zhàn)狼2》和《紅海行動》更注重動作場面。
它們的主角分別是特種兵冷鋒和蛟龍突擊隊,個個身手不凡,槍法精準。
《戰(zhàn)狼2》劇照
反觀《萬里歸途》。
主角是身著西裝的外交官,手無寸鐵。
所以電影更想表現(xiàn)「以文撤僑」,突出外交官決策和指揮的重要性。
導演饒曉志談到影片的創(chuàng)作初衷時說:
「沖在撤僑一線的外交官,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是丈夫、兒子、父親,這種力量很打動我。」
正是這樣的理念,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個真情流露的「普通人」。
尤其是張譯飾演的外交官宗大偉。
為了塑造這個角色,電影里埋下了一條貫穿始終的「家國線」。
他初到努米亞,心里一直記掛家中的妻子(萬茜 飾),想盡快完成任務。
可臨危受命,輾轉(zhuǎn)西部邊境和交戰(zhàn)區(qū)。
他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陪在妻子身邊,無法第一時間見到孩子。
一邊是戰(zhàn)火下的同胞,一邊是即將出生的孩子。
這時候內(nèi)心的郁結(jié)與煩悶是難以掩飾的,但他別無選擇,唯有留守。
直到妻子聯(lián)系上了宗大偉,多日來積壓的情緒終于得以發(fā)泄。
宗大偉握住電話的手微微顫抖,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整個人瞬間就軟了,蜷縮在一塊巖石下。
得知妻子順利生下一名女孩后,他激動不已,腦袋還狠狠磕到了石塊。
這一場戲是全片最動人的橋段之一,也是張譯演技的高光時刻之一。
身為外交官,他的職責是保護同胞安全,帶他們回家;
可身為一名父親,一名丈夫,他又何嘗不想回家呢?
面對叛軍的槍口,他也會害怕;
遙想異鄉(xiāng)的家人,他也盼望團圓。
這都是人之常情,因為外交官是人不是神。
同樣真情流露的還有宗大偉的搭檔成朗。
他是初涉戰(zhàn)場的新人,性格耿直。
起初認為應該把「聯(lián)系不上大使館」的真相告訴大家。
但宗大偉絕不同意,他擔心這么做會導致人心渙散。
成朗出于同理心,宗大偉更有經(jīng)驗和大局觀,兩人在這一點上產(chǎn)生了分歧。
其實,兩種做法沒有對錯,但身為外交官此時不能猶豫,要果斷決策。
因為戰(zhàn)場上任何的遲疑,都可能使自己和同胞陷入危機。
輪到成朗獨自帶隊時,他瞬間理解了宗大偉的良苦用心,沒有說出真相。
不管是宗大偉還是成朗,他們內(nèi)心的斗爭其實遠比周圍的炮火更猛烈。
但為了一百多位同胞的安危,他們必須以大局為重,放下個人得失。
所以才有了前后的成長與蛻變。
張譯談到宗大偉這個角色時,聯(lián)想到了最近在瀘定地震中挺身而出的甘宇。
他們逆向而行的身影,都是普通人的身影。
可正因為他們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才凸顯出勇氣的可貴。
真實的震撼,是我看完電影的一個感受。
這種震撼,不僅源于故事的真實,還在于氛圍營造上的真實。
正如監(jiān)制郭帆表示:
「希望真實還原出外交官在戰(zhàn)火紛飛中面對的困難和險境。」
我在觀看的過程中,一度以為劇組遠赴海外取景。
實際上,所有場景竟然都是1:1自主搭建。
占地兩萬多平米,共擁有七十多棟建筑。
小到街頭的廣告牌設(shè)計,大到路邊的棕櫚樹景觀,完美復刻出異域風情。
就連滿大街隨處可見的軍事設(shè)備,也全都是1:1打造。
簡直以假亂真。
而且在前期準備階段,導演和編劇還閱讀了大量關(guān)于撤僑事件的報告文學。
拜訪多位外交官,向他們了解撤僑事件的細枝末節(jié)。
尤其是拍攝穿越沙漠的重頭戲,下足了苦功夫。
無論主演還是群演,沒有一個人的臉是干凈的,頭發(fā)也始終油膩。
甚至為了追求經(jīng)歷過沙塵暴的效果,演員直接把臉埋進沙堆里。
可他們越邋遢,越不修邊幅,給人的觀感就越真實。
張譯在沙漠中喝水的時候,有一滴水沿嘴角滑下。
他即興發(fā)揮,順勢用手抹掉,然后舔了舔。
物資的緊缺和生存的艱苦,都體現(xiàn)在了這一滴水里。
這個橋段被保留進正片,導演贊不絕口。
用心的劇組加上敬業(yè)的演員,再加上優(yōu)秀的后期制作,讓《萬里歸途》得到了業(yè)內(nèi)外人士的肯定。
在前兩天的首映禮上,觀眾席坐著一位退伍老兵。
他說,「外交官就是不帶槍的軍人。」
他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首次拍出了中國外交官的風骨。
雖然在電影中外交官的西裝是破的,臉是臟的,但血是熱的。
這,才是最重要的。
《萬里歸途》從撤僑事件入手,落點于具體個人。
弱化了傳奇性,放大了人性。
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個人意志,更有同胞互助。
電影始終將「家」與「國」緊緊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
在危難關(guān)頭,支撐外交官和海外同胞挺下去的動力,正是對家的向往。
這也呼應了電影的結(jié)尾——
立足于國家的強大,放眼于小家的溫暖。
除夕夜的漫天煙花和此前戰(zhàn)場上的炮火紛飛,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個設(shè)計讓人眼前一亮,頗有四兩撥千斤之妙。
宗大偉還是會被聲響嚇到,但此時的他已不再害怕。
因為他馬上就要見到日夜思念的家人,那是他最堅強的后盾。
萬里歸途,歸途的終點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