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玩偷襲。
Sir現在每天起床打開豆瓣影音區,就像開盲盒。
今天有誰?
哦沒誰。
明天有誰?
臥槽!
中了,中了大的。
昆侖神宮
Sir很早就期待拉滿了。
上一部開播時據說就快拍完,幾個月前說要播,一直拖拖拖,后邊大家都犯嘀咕:
尺度太大了?調整太多了?
老粉還是愿意等。
畢竟這個版本的改編,從《怒晴湘西》《龍嶺迷窟》《云南蟲谷》一步步過來,肉眼可見質量穩如狗。
潘粵明、張雨綺、姜超,主演鐵三角。
尊重原著的創作團隊。
還有數量龐大的書粉劇粉明星粉熱度打底。
但。
穩定,意味著創作上更難突破。
所以Sir這次還是有點沒料到。
開播一整個大驚喜。
不整虛的,開播三天,豆瓣開分,8.2,8.3,眼看還在漲……
興致來了。
好劇難得,把好劇做成“系列常青樹”在國劇市場更是罕見。
它,憑什么?
01
Sir能想象粉絲開播前的激動。
可能新讀者不知道,作為小說第一部最后一本,《昆侖神宮》不只是簡單一個收尾,一個結局。
更是“壓軸”。
不論場景轉換,還是怪獸種類,它都堪稱《鬼吹燈》系列佼佼者。
仙女湖、輪回廟、尕則布清、藏骨溝、龍頂冰川、風蝕湖、九層妖塔、惡羅海城……
雪狼王、白胡子老魚、條紋鯖魚、大浦鬼蟲、雪紅花、吸血水母、白胡子魚陣、大球蝦、火蜥蜴、白猿、冰晶蟲……
一環又一環,目不暇接。
于是刷劇第一問——視覺化,夠刺激嗎?
Sir初看印象最深刻的,還不是那些獵奇的異獸,緊湊的動作戲。
而是團隊在道具和美術上依然和以往一樣用心,甚至比以往更“重口味”。
比如食罪巴魯的特效面具,洞窟里冰尸的妝容打扮,都有幾分恐怖片氛圍了。
前方小高能。
3.
2.
1.
△ 源自鬼吹燈吧
然而,Sir更享受的卻是視覺設計中不那么顯眼的環境渲染。
先看大場景,有鐵棒喇嘛祈福的仙女湖,古拉羅遺址上的輪回廟。
前者雖然只暫時呈現幾分鐘。
可就這幾分鐘。
風景、風情、風俗,實拍質感在線。
鏡頭拉近,Sir又沒忍住多看兩眼。
沙寶亮飾演的鐵棒喇嘛出場,黑紅面色與粗糙雙手,一看就是專門打造高原地區長期生活的狀態。
再到戈壁灘上古拉羅遺址,穿越冰火兩重天。
檢驗特效的時候到了:
漫漫黃沙中高聳的古城遺址,讓行進在山道間的主角團一行人顯得過于渺小。
鏡頭再緩緩升起,直面峭壁。
好嘛。
哪是什么古城,分明一座會“吃人”的沙漠之墳。
不是Sir在瞎比喻,也不是鏡頭瞎炫技。
這明顯對應十多年前一樁舊事。
胡八一出場首個畫面就是在土里。
先伸出一只手,再露出一個頭,差點被活埋。
怎么如此狼狽?
先不劇透,但可以提示這段劇情跟整季故事都有關聯。
值得細品的是,這段戲導演特意設計了一條長廊。
中年胡八一掙扎著穿越時間、回憶,和遺憾。
最終迷失。
挑逗觀感的視覺,持續給觀眾敲響警鐘。
前方危險。
迷宮也好,神宮也好。
它貪嗜的不僅是肉體,還有你的靈魂,你的過去,你的未來。
這不是一部讓你會有安全感的作品。
02
從《龍嶺迷窟》開始,制作團隊不止一次在采訪中說過。
盡可能實拍。
黃土高坡,熱帶雨林,再到雪域高原。
當然,如果僅僅是制作層面優秀,《昆侖神宮》只能算得上穩定發揮。
突破在哪?
人。
具體點說,是實力與主角團匹配,可能更強的反派。
過往幾部改編,為打破“鐵三角冒險”敘事線過于單一的問題(因為小說原著一般就仨人),編劇會為配角寫新支線。
比如像《龍嶺迷窟》里馬大膽等一群外強中干的土賊,攤開各種人性弱點。
但可不管做得再好,還是感覺跟主角們不在一個層次。
《昆侖神宮》不滿足。
原著中,香港商人明叔一行人的加入,讓這個故事有了新的看點。
因為除了與古人斗,與大自然斗,這回的鐵三角,還得與這幫心懷鬼胎的同伴斗。
與人斗,其樂無窮,更其“患”無窮。
隱患的患。
請來香港老戲骨湯鎮業演雷顯明(明叔)這個決定真的絕了。
原著里沒細寫明叔長啥樣,只說,“香港商人,五十歲出頭,又矮又胖,自稱明叔,一上來就大套近乎”。
但在劇中,他一出場,Sir的反應是:
臥槽,這就是明叔啊。
原著里明叔是什么樣的人?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過大風大浪,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江湖。
整個昆侖行程中,時時刻刻都想著從胡八一身上撈好處、占便宜,關鍵時刻賣隊友毫不眨眼。
因此別看劇中明叔出場的熱情勁兒。
導演在明叔進門前專門給了特寫:
聽著胡八一的分析,他背起手,步子放緩,捏著手串,活動脖子。
腦子里在盤算事。
而身體,在“入戲”。
什么戲?
第一幕苦情戲。
主角問起為啥要去昆侖。
他不說話,先起范兒,頭一低眼睛一沉,慘啊!
一出孝子千里為父母合葬的戲碼,七情上面。
這一段拍得很有意思。
明叔剛想醞釀情緒,胡八一他們完全不按套路來,對眼前的飯菜端上來就大快朵頤,顧不上聽他說。
差點亂拳打死老師傅。
搞得明叔很尷尬。
看起來很喜劇的場面。
仔細想,是胡八一他們真不懂禮數?
嗐,已經斗起來了。
斗法貫穿整個昆侖之旅,按照書中胡八一的話,他們之間是“合作,但保持距離”。
劇中表現更曖昧。
暗里斗得不動聲色,表面演得龍飛鳳舞。
總之突出一個看破不點破,喜劇意味和懸疑色彩反復橫跳。
而真到關鍵時刻。
也是劍拔弩張,撕破臉就在下一瞬。
Sir有一說一。
不論是虛偽貪婪的外表,還是翻臉不認人的大佬氣質,亦或者徒有其表的暴露本性。看這種香港老演員飆戲,就是舒服。
如果說《鬼吹燈》系列的過去,是探險,打怪,是武斗。
那《昆侖神宮》這回的新看點,就在文斗的勾心斗角上。
這么說吧。
明叔選得好,這劇基本就穩了一半。
03
還有一半呢?
新導演,蔡岳勛,類型片一把好手。
新人事新作風。
最明顯的調整,節奏加快。
一集出明叔,三集出食罪巴魯,原著中很多前史都被帶過。
這不是簡單刪減。
以開場那個雙重夢境舉例。
用回溯的方法,展現胡八一內心的恐懼與傷痛:
當初救同伴而不得,如今救自己而無方,最后連最樂觀的胖子也死在面前無能為力。
那是一種什么心情?
別看這是劇中第一幕。
實則,開端對照終局。
花絮里導演給胡八一講戲,講到他驚醒時的反饋。
潘粵明自忖胡八一的第一反應,甚至不該是劇中的摸臉,而是過去抱抱胖子:
還活著真好。
改編巧妙在于。
把一些枝蔓劇情化作主人公的心結,分布在夢境和一些臺詞里,既不傷害文本完整性,又有效降低故事門檻,化繁為簡。
還有胡八一和鐵棒喇嘛的聊天內容。
對話提到的大個子和格瑪,就是當年在大鳳凰寺受傷的同伴。
小說粉絲能很快get,普通觀眾也不會太深究。
這些改編,是創作團隊在平衡原著粉和新觀眾的摸索和嘗試。
隨著節奏加快,另一個提高的地方,是娛樂性。
又是另一種平衡:
驚悚與喜感。
《昆侖神宮》運用了許多恐怖片拍攝手法(別怕,只是手法而已)。
踏入輪回廟,節奏突然一降,用音效和打光給觀眾加壓,配合第一人稱鏡頭探廟。
雖然隔著屏幕。
可鏡頭每拐一個彎,Sir都要屏住一次呼吸。
另一邊。
食罪巴魯出場,先cue到了阿香的陰陽眼,再魂穿怪獸視角。
滿屏血色猩紅。
與其說嚇人,不如說,導演是在積累情緒壓力。
鬼吹燈吸引人向來不靠一驚一乍,而是劇情牽引出的自我代入。
當然不能一直驚悚,一直加壓。
喜劇元素,像是釋壓的“閥門”。
胖子插科打諢到了這一部里更加嫻熟,再搭配金爺滿口損人京腔。
被嚇怕了?
行,立刻給您演上一段古墓漫才,居家相聲。
玩笑歸玩笑。
相比于上一部,這一部胖子戰斗力也得到恢復。
打食罪巴魯時,一屁股差點終結了比賽。
至于像明叔自己說話打臉。
像第四集的韓淑娜搞笑犯蠢。
讓整個戲少了很多苦大仇深,多了一些輕松愉悅的設計。
當然,絕大多數人還是沖著摸金三人組來的。
潘粵明版的胡八一,張雨綺版的雪莉楊,姜超版的王胖子。
國劇史上最穩固鬼吹燈三人組之一。
考慮到后面還有《南海歸墟》《巫峽棺山》的合作,“之一”應該都能去掉。
穩定,恰是國劇市場眼下稀缺的特質。
熟悉的粉絲應該知道,鬼吹燈系列版權問題曾經有多混亂。
如今,卻能夠保持一個持續進步的創作團隊,一個穩步累積觀眾緣的卡司組合,幾乎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成為近百集的系列。
Sir不說是奇跡。
至少在變幻莫測的內娛,在爭相掙快錢的影視圈,做到這樣并不簡單。
不靠流量明星博一時眼球。
不靠跟風模仿的爆款余熱。
靠的,就是對內容的專注,以及內容所獲得的市場反哺。Sir仍記得系列第一部面世時并不被看好。
連粉絲都說,鬼吹燈拍爛了,胡八一老了……
Sir如今也認為,《昆侖神宮》仍有進步空間,而且只要系列還在拍,就必然會有某方面的進步。
因為它選擇了一條比別人更難的路。
而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走得穩,自然會練就一副比別人更強壯的筋骨。
所以Sir慶幸。
像《昆侖神宮》這樣的“異類”被市場、被觀眾留了下來。
Sir也可惜。
它本不該是異類。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