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開播,大家又在導師當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英。要知道,那英之前擔任脫口秀大會第五季的領笑員,被很多觀眾吐槽,認為她不懂脫口秀,還越俎代庖,替大張偉拍燈,而且評價也不專業。同樣是喜劇節目,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把那英請過來,效果會好嗎?
看過第一期的觀眾,也許有這樣的感覺,那英雖然不能說表現有多好,多出彩,但至少中規中矩,沒有出現大的紕漏,也沒有貢獻新的槽點。至少,比在脫口秀大會的表現強很多。那么,原因在哪里呢?
第一,雖然都是比賽,但喜劇大賽的色調和氛圍,比脫口秀大會溫和。
脫口秀大會雖然是逗笑的節目,但李誕很早就為這個節目灌輸了一種殘酷的色調,比賽的壓力不但讓選手透不過氣來,就連觀眾,也能隔著屏幕感受到一種壓迫感。在這樣的氛圍下,領笑員的壓力其實也是很大的,畢竟在二分之一突圍賽中,領笑員的拍燈直接決定選手的去留,如果在這個環節出現差錯,那么這個差錯將被放大。
其實那英替大張偉拍燈,如果換一個輕松一些的節目,也是無傷大雅的。但在脫口秀大會上,就有些不合適了。給人的感覺是,領笑員在胡鬧,而選手們在這種胡鬧當中悻悻離去,沒有任何話語權。
而喜劇大賽雖然也是比賽,但氛圍相對輕松。首先,場地比較小,選手,導師,舞臺之間的距離都很近,這也使得大家的地位顯得不那么懸殊。如果說脫口秀大會的演員上臺,是接受審視,那么喜劇大賽的演員上臺,更多的是忘我地表演,所以相對來說比較純粹。
氛圍輕松了,導師的弱點就不會被放大了。因此那英也不會被放在聚光燈下,接受大家的審視了。
第二,喜劇大賽的賽制和規則,不會讓導師有太大壓力。
前面說過,脫口秀大會的突圍賽階段,領笑員之所以被大家關注,就是因為他們的權限太高,四個人的拍燈就能直接決定選手的命運,那么一旦他們拍不好,拍不對,該拍的不拍,不該拍的亂拍,就會被觀眾抓住,集體吐槽。說白了,這是一種權力的反噬。
相對來說,喜劇大賽的導師,其實沒有那么大的權限。導師和現場觀眾一樣,每人都有100分,公平合理,沒人可以搞特殊。而且所有投票都在演員表演結束后統一進行,也就不存在導師刻意帶節奏的問題,更不會存在表演中忘記拍燈這種低級的操作。
所以,喜劇大賽的投票環節,導師其實和觀眾沒有任何區別,這也使得那英不會在這個環節出什么幺蛾子,喜歡就投,不喜歡就不投,反正她的票不會影響大局。
第三,兩個節目的綜藝效果有很大不同。
脫口秀大會的競技感太強,節目組在其他方面的設計和投入都非常有限,給人的感覺是,這個節目一上來就開始比賽,全程高能,讓人有點窒息。像那英這種外行,暴露在這種純粹的競技氛圍中,她當然會不適應。
而喜劇大賽在氣質上就俏皮了很多,比賽前,節目組會精心設計一些互動環節,消解比賽的緊張感。比如這次馬東讓其他四位導師進行即興表演,考驗他們的反應能力和幽默感。雖然那英明顯有點跟不上趟,但這種拙勁,不正是她的特色嗎?這也是節目組請她來的原因。因為這種拙,就是她所能提供的節目效果。同時,這種拙,是融入到節目的氣質當中的;如果在脫口秀大會體現這種拙,就要出問題了。
第四,喜劇大賽不需要那英輸出專業點評。
大家應該記得,喜劇大賽第一期那英接受采訪時就強調,自己是外行,喜劇不是自己的領域,所以害怕自己不懂。其實那英這波操作是很聰明的,這等于提前給觀眾打了預防針——我就是來看熱鬧的,別指望我拿出專業的東西。相比之下,那英去脫口秀大會,沒有任何鋪墊,所以大家主觀上就會審視那英,期待她拿出專業的點評。
而且,喜劇大賽上的節目,大都是素描喜劇,說白了,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小品。脫口秀是舶來品,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不長;但小品在國內盛行的歷史可不短了,對于全國的老百姓來說,誰沒看過小品啊?誰看了一個小品之后,不能說出來個一二三啊?所以,那英在喜劇大賽中面臨的壓力,比脫口秀大會小太多了。
另外,喜劇大賽中的大部分節目,都呈現出一個故事,那英即使無法從專業的角度評價戲劇結構,表演技巧,但總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對故事本身發表看法吧?而脫口秀涉及的很多東西,她就未必能get到了,很多時候,她是無話可說的。
總之,那英的氣質,其實挺符合喜劇大賽的。她就像第一季的于和偉一樣,和喜劇不沾邊,是喜劇小白,但這也正是節目組最看重的一點。畢竟,喜劇大賽這個舞臺,戲最多的未必是演員,導師席其實也很熱鬧的。而脫口秀大會當中,領笑員席如果太熱鬧,這個節目就徹底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