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年代劇”三個字,很多觀眾心目中浮現的都是厚重的歷史以及足以跨越時空的感情羈絆,一如2022年的開年“王炸劇”《人世間》。如今時隔半年,央視再次出手,推出了由老、中、青三代演員共同演繹的年代大劇《胡同》,開播當天就拿下全國收視第一的好成績,且實時熱度飆上全網第二,頗有《人世間》的爆款架勢。
與《人世間》以“苦難”為基調不同,這部由趙露思、侯明昊、劉歡、蔡文靜還有關曉彤擔任主演的《胡同》整體觀感偏輕松,以“居委會”的前身為敘事視角,把三代人的奉獻與成長劃分為三個篇章,以“居委會大媽”的視角延伸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以首播內容里的第一個篇章舉例,趙露思飾演田棗和侯明昊飾演的鐵蛋所處的時間線就在50年代,居委會剛剛從有了雛形的時期。在這一階段里,居委會的主要工作其實并不是服務和管理群眾,而是幫助警察抓捕潛藏在各個居民區的特務,以及在抗美援朝時期發動大家伙給在前線的戰士們捐獻和收集物資。
不得不說,趙露思飾演的田棗從一個父母雙亡不得不帶著有同樣身世的兄弟姐妹組成乞討隊的孤兒,到解放軍進城后真心實意幫著唐曾飾演的軍隊干部抓捕國民黨特務的進步青年,在一群小伙伴中一呼百應,甚至還能發動走街串巷乞討時認識的大爺大媽幫自己盯梢。
簡直就是“朝陽區群眾”的雛形啊!
而極具時代特色的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也在這一段劇情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導演也非常注重還原年代真實感,比如開頭就用了一組一鏡到底的炫技鏡頭,帶領觀眾從街頭的喧鬧走至巷尾的煙火,沉浸式感受五十年代的老北京。
解放前夕的北京還叫北平,到處是縱橫交錯的街巷和充滿煙火氣息的胡同,富有歷史感的屋頂瓦片上又搭出了雜亂的棚屋,有的人急著奔生活,而有的人聽著戲曲拎著鳥籠保持著悠哉閑適的生活節奏。田棗帶領的乞討大隊都是沒爹沒媽的孩子,所以胡同里的大爺大媽也都很寬容。
觀眾也隨著田棗撿煤核、走街串巷,一長溜的美食攤更是給深夜的觀眾一個暴擊,熱騰騰的豆汁和炸焦圈、澆了熱鹵的炒肝,還有水汽彌漫的芝麻醬爆肚……
老北京的生活感格外的濃郁。
而在解放軍入城這一段,導演則采用了真實的黑白紀錄片,不僅和整個故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還能帶領觀眾以第一視角去感受這份激動。
除了濃厚的胡同文化之外,胡同里的人更是導演描繪與刻畫的重點。無父無母的田棗性格潑辣,天天帶領一群孤兒乞討,見了誰都打招呼,宛如有那什么“社交牛X癥”。和田棗青梅竹馬的鐵蛋(侯明昊飾),雖然長著娃娃臉,但實際上是個武藝高強的跤師,他私底下還是竭盡全力幫共產黨做事的我黨臥底。
每天努力撮合這對青年男女并近距離“磕CP”的貴叔和貴嫂,更是把田棗當做孩子照顧疼愛。還有首播內容里那個對京劇執著、對徒弟嚴厲又慈愛的僮老板。以及大院兒的主人,一個祖上風光現在四處吹牛有真情也不敢說的二世祖索爺……
這些人才是胡同文化的根基與延續的原因,每個人的故事有喜有悲,個人境遇也有所不同,讓這部劇的老北京市井味兒格外濃郁。
但與此同時,因為導演格外想要還原五十年代的老北京,也暴露了《胡同》這部劇的缺點與瑕疵,那就是人物的妝造有點太“新”了。
趙露思飾演的田棗很甜很可愛,圓圓的小臉帶著朝氣,讓人一看就覺得這孩子應該沒有吃過苦。再加上那可是物資緊缺的五十年代,除了有錢人之外,平常人家都不一定能吃飽穿暖,田棗帶領的乞討隊反而干凈整潔臉上帶著點物資充盈才能養出來的肥膘。
而且熟知歷史的觀眾都知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走在大街上的人基本上都瘦條條的,帶著一點營養不良的蠟黃,但是在《胡同》這部劇里從主演到群演都紅光滿面,這一點確實容易讓人出戲,導演應該考慮用妝發去調整和貼合,現在給人的感覺有點過于“偶像劇”了。
總的來說,這部《胡同》時代感濃郁,但也有小瑕疵,也讓觀眾更加期待蔡文靜所代表的八十年代和關曉彤代表的21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