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跟你在一起,才最像我自己。”9月20日,在火車祝福式的轟鳴和眾人的喧鬧聲中,夏天(吳倩飾)與分手六年的初戀男友許則豪(秦俊杰飾)深情擁吻,《戀愛的夏天》也迎來了暖意盈懷的大結局。
相戀五年,分手五年,重遇后陷入前任與現任如何選擇的兩難,時隔一年鼓足勇氣與初戀再續前緣……光看上述描述,或許會嗅到一絲“狗血”偶像劇的氣味。
如果帶著看偶像劇的期望點開《戀愛的夏天》,那么多半會收獲失望。它不夠甜寵,不夠張揚,不夠非黑即白。相反,它的愛是真摯的,心意是搖擺的。其中折射出的是對價值觀的犀利拷問,精準戳中了選擇背后的現實歸因。如果非要給它一個定位的話,它開辟了“愛情+”新賽道。這部劇的主題是浪漫的,它探討了愛情中一系列相遇、相知、相愛、相守的課題;筆觸又是現實的,碰撞與疲憊,性格的缺陷與不成熟,理所當然地吞噬著兩個相愛的人。為什么夏天最終選擇了自大又有攻擊性的許則豪,而不是文質彬彬且溫暖的關辛?這不是夏天的初戀情結,更不是編劇的偏愛,而是性格的使然。
在此基礎上,人物關系的松弛感所帶來的輕喜元素,消解了情感糾葛帶來的情緒疲勞。唯美浪漫的鏡頭語言,與主角的金句相得益彰,又增加了情感濃度。幾個加分項融合在一起,《戀愛的夏天》讓我真真切切地入戲了。成年戀愛,粘稠人性在網絡劇逐漸成為主流的過程中,甜寵劇和懸疑劇立下了汗馬功勞。甜寵劇中多有架空的愛情世界,完美的人物設定,以及常備的工業糖精。配方之所以為配方,就在于它的管用和可復制。但配方用得久了,也會因為觀眾的耐藥性而失效。《戀愛的夏天》是一部破除了上述幾大要素的情感劇。它不是虛擬人在真空環境里談戀愛,而是以成人的邏輯鋪寫兩性情感故事。它也不是紙片人在規定的線路上行走,而是在人物身上植入了人性的灰度和粘稠的心緒。
這部劇雖然設定了前任與現任同時糾纏女主角這種看似老套的戲碼,卻塑造了以許則豪與關辛為典型代表的親密關系中兩類男性畫像,其背后不同的情感與成長模式是寫實的,有根的。夏天與許則豪的相愛,如火車過隧道一般,迅速而又熱烈。爾后的沖突也是如此。
男性與女性對親密關系的認知不同。于大多男性而言,親密關系更像一種“獲得”——也是一種過分安全和自信。只要沒出什么問題,就無需對這段關系進行“處理”。相反,大部分女性則更有“進入”或“加入”感。親密關系帶給女性的體驗是”沉浸式”的:我每天都生活在這段關系里面,我幸福嗎?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該怎么樣讓生活變得更符合我的期待?這是女性常想的問題。這種差異延續到長期親密關系中,就會出現從熱戀期到倦怠期的落差。對于重視戀愛體驗的女性而言,對方的不作為等于不在乎,就會缺乏安全感,就開始“作”,而另一方卻摸不著頭腦。正是因為對待親密關系的姿態不同,兩性很難直接體驗到對方的感受,這往往導致一種期待與現實不對等的局面:明明相愛,卻滿是疲憊。這樣的戲劇書寫,來自于真切的現實體驗,也映照了兩性的心理結構。這或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磨合的演進有所變化,但這樣的齟齬仍然普遍發生在成人世界中。于是,許則豪與夏天的出游,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猜心游戲。一方認為,這是情侶感情升溫的手段,是重新找回熱戀體驗的契機;而另一方則表示,男人要“賺錢養家”,出游只是對“作精”女友的陪伴,是履行一種情侶的義務。結局早已注定。許則豪愁眉苦臉忙工作,下車埋頭趕路,全然注意不到神色不對的夏天。直到她提出分手,他才錯愕地問,為什么突然之間要分手?
社交平臺上,不少觀眾說這是全劇最有共鳴感的場景之一。大家都是第一次談戀愛,沒有經驗參考和技巧補缺,只能靠本能摸索。兩顆行星硬碰硬,玉石俱焚。不過好在,許則豪有真正的成長。五年后,他終于明白,對一個人好是不能等的。愛意是外賣里單點的雞湯,是病床前緊握的手。如果讓現在的許則豪遇到當初的夏天,他一定不會放手。
夏天與關辛則是另一種情感模式。五年后的夏天明顯成熟了,遇到關辛的她與此前截然不同。這段關系始于悸動和真誠,但多了相處的小竅門和溝通默契。他們懂得何時開口,何時坦白,何時服軟,不再硬碰硬,懂得在熱烈與冷靜間找到一種平衡。關辛的問題,不是相處能力的欠缺,而是“母性良心”與“父性良心”的失衡。社會心理學談到,人類從母親“無條件的愛”中學會愛的能力,從父親“有條件的愛”中學會理智和判斷。成熟的人不受外部父母形象的影響,而是在內心建立起父母的形象,并同時用“母性的良心”與“父性的良心”去愛他人。關辛雖然是孤兒,但養父母給了他滿滿的愛,教會了他愛人的能力。他能包容夏天的一切不完美的小脾氣。
但關辛也不是沒有缺點。慈愛又強勢的養母(陳依莎飾),控制著關辛的一切。她不許關辛將真實身世告訴夏天,也不能和福利院的兒時玩伴鹿希(李佳潔飾)相認。甚至連他的結婚對象,也有具體要求,不惜逼有對象的關辛去相親。關辛順從母親,也失去了面對感情時應有的判斷力。他不敢直面自己的內心,也無法回答夏天的叩問。表層是優柔寡斷,內里是情感怯懦。情感技巧的缺乏可以靠經驗摸索,原生家庭養成的性格卻難以回爐重造。許則豪兼備拼事業的勇猛和不解風情的遲鈍,關辛兼備善解人意和優柔寡斷的心性,這都是在展示成人的復雜多面。夏天在許則豪與關辛之間的周旋和游移,則是人心的自然反應。但她終歸還是作出了抉擇,完成了對兩種不成熟情感模式的反思與告別,實現了對自身情感需求的感悟與成長。“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戀愛的夏天》對情感的提煉是到位的,共鳴感水到渠成。松弛相處,輕喜加分看這部劇,你能感覺到它的內核是現實而嚴謹的,話題是熱辣、犀利的,但表現手法是逗趣、跳脫的。它有高于生活的戲劇性,也有離地半尺的輕喜感。早上,夏天在前男友家醒來,無限尷尬地準備逃離現場,現男友的追魂奪命CALL來了。她連續扯謊想要轉移他的注意力,卻被現實連續打臉,謊言全部“見光死”。這份寸勁、巧勁、小概率,戲里真的上演了。吳倩那張靈動的臉,承受連環暴擊后演變出的種種表情,任是誰恐怕也很難不笑出聲。
這部劇幾乎全員喜劇人。前男友霸總氣場不到一秒被打臉,能制造笑果。忠犬現男友的幼稚小心思,也能制造笑果。前男友和現男友從情敵互斥到稱兄道弟,女主和母親相愛相殺的日常相處,都笑料橫生。
夏天的母親吳韻(劉丹飾)與女兒“高手過招”,總能實現精準打擊。小到闌尾炎手術費,大到工作室房租,吳韻一一記在小本本上。夏天精準落淚,希望博得同情,被吳韻一眼看穿;背后像是長眼睛,識透女兒的存在和打扮目的。關鍵是,這畫面感十足的母女互懟中,還蘊藏著代際傳承的深意。吳韻不曾干涉夏天的交往自由,也沒有強行成為女兒的情感向導。但吳韻嘴上說“我女兒做什么都對”,實際上一直于無聲處對夏天給予引導。輕松自由的環境,是自我強大的沃土。試錯了不怕,及時止損;人錯過了不怕,大膽追回來。母親出場,不僅帶來活躍的氣氛,也帶來知性的增長。對夏天的“愛商”給予提升的,還有一直陪伴在夏天身邊的小松(孫藝寧飾),以及紅娘李東浩(夏志遠飾)。他們是夏天情感路上的催化劑,也是調和劑。小松和東浩歡喜冤家式的相處,活躍了夏天與關辛、許則豪吵架時的緊張氛圍。無論是為夏天圓場打掩護,還是適時的退場,中間傳話,小松和東浩都做得很到位。
母親和朋友給了女主松弛的心境,兩任男友帶來情感的拉扯和雞飛狗跳的段落。輕喜感是對犀利話題的柔化,也是對觀眾的吸引和治愈,是全劇的加分項。金句加持,入心入腦劇集有愉悅身心的作用,也有增進認知的功能。而金句,就是高能量、高營養、高辨識度、高記憶點的輸出。這方面,《戀愛的夏天》做得頗為出色。這些金句,顯影了都市男女戀愛中的內心世界,獲得了觀眾的如潮共鳴。網絡上,隨處可見劇中人臺詞的截圖。“雖然你對我不怎么地,但對別人更差。比起對我好,卻對別人更好而言,還是這樣會好點。”這是第11集中夏天在前任和現任的選擇上,說出的一句話。這繞口令般的表達,展現了女性的復雜心思。愛情往往是自私的,“獨占性”所占的權重很高,明白了這個道理,便洞悉了她內心的秘密。“我怎么可能不動心呢?可我有什么辦法呢?我明知道不該等,我還是等了。明知道很多話我不該說,我還是說了,可除此以外,我還做過什么呢?我跟他睡了嗎?我還是跟他私奔了呢?……我在很盡力地守好我自己的位子,可我不是個圣人,我的心是肉做的,我只是動心了,怎么辦呢?”
這是18集中夏天的一段臺詞。這是疑問,也是答問。這是自我否定,也是自我認同。這是不以教條為轉移的人性律動,這是人在面臨選擇時的左右為難。這不是“為金句而金句”,而是情到深處人糾結。四人偶遇那場戲,夏天借前任氣現任。明知自己是工具人,許則豪也毫不在意:今后有這種時候都可以利用我。夏天頓感:如果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你也如此,該有多好。她也由此悟到:“也許真的沒有百分百戀人,好一時、壞一時,才是常態。”認識一打開心就寬,相處的安全感就又提高了幾分。這是“實戰”中得出來的結論,這些小智慧能照亮人生。
最后,探討了那么多的戀愛,主創還不忘借著許則豪助理的臺詞官方下場舉重若輕地調侃一下:“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特殊的。你當初愛得死去活來,忘不掉那些人,最終都會成為普通人當中的一個。”同樣的意思,江珊飾演的酒館老板娘也進行過表述,“刀架脖子上的愛,也會過去的。”這句話也跟她當年演的《過把癮》作了一個完美的呼應:誰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經歷過“歇斯底里患得患失”的愛情呢?
這些隨故事而衍生的議題,在網絡上傳播度很高。不少網友以劇見己,闡述自己的價值取向。所謂文藝作品的社會效應,不就是這種沸沸揚揚嗎?夏天與許則豪的故事,絕非戀愛的標準模板,但卻是現實一種。愛情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統一的敘事格式。如果想講愛情的美好,就不能只寫它的好。更要寫伸出而又退縮的手,要寫被拒絕的外套,要寫代表“唯一的愛”的櫻桃木,要寫物是人非的足球草坪。閉眼聽蟬鳴,是異樣好感的滋生;篝火間的偷瞄對視,是回憶火花的竄起;涂鴉墻旁的錯位回眸,是對過去美好的正式告別,也是重新遇見你,我很開心的釋然。作為一部影視作品,為現實中打拼的觀眾放松身心,是其基本功能。如果還能為觀眾提供些經驗和鏡鑒,便是功德一件。這兩方面,《戀愛的夏天》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