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是由陳寶國、王千源、李庚希、胡先煦、榮梓杉、郭濤、梁靜、顏丙燕、王驍等人主演的電視劇。
劇中的五名少年分別是田雯雯、吳家俊、高銘宇、潘小宣、周博文。田雯雯的母親關悅是一位心理脆弱,不能擔事的女子。
一、田父在武漢不慎染恙,竟然不敢把情況告訴妻子,而是悄悄地通知田雯雯,唯恐妻子承擔不起,亂了方寸。眾所周知,此時的田雯雯正值高考沖刺階段,學習壓力極大。有一句話說“對于高三的學生而言,父母除了給他加油,多加鼓勵,哪怕是一絲的壓力,都不應該再給他們。只因他們已是滿弦之弓,再添一根稻草般地壓力,都有可能不勝重負。”
作為一名年近四十的母親,承壓能力竟然不如一個十七歲的孩子,關悅顯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母親。俗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關悅的不稱職,將給田雯雯的高考埋下隱患。
二、相比關悅,吳家俊的母親董碧華剛則剛矣,但對兒子的專業(yè)選擇橫加干涉,過猶不及,與脆弱的關悅正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至于高銘宇和潘小宣,兩人一個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長大,一個父母離異,母親遠走他鄉(xiāng),有等于無,都是苦命人。可以說五名少年的原生家庭,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
那么,為什么說周博文的母親趙珊結局最意外呢?
周博文與上述四人的情況是半斤八兩。
表面上趙珊比關悅剛強,比董碧華善解人意,周博文獲得的母愛最多才是,實則不然。一個孩子長成一個健康的人,至少有三個維度可為衡量標準。一是體質上的健康,二是心理上的健康,三是品德上的健康。前者一目了然,是顯性的,很容易鑒別,后兩者是隱性的,若非特別關注,不易覺察。
周博文學業(yè)優(yōu)秀,身體健康,但他最煩心的是父母在家庭責任上的承擔失衡。母親起早摸黑,任勞任怨,父親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攤上這樣的父親,周博文會有兩種心理產生。一種是耳融目染,變得和父親一樣自私冷漠,沒有責任心,一種是深以為恥,為母親大鳴不平,與父親的關系十分緊張。趙珊很幸運,兒子不是前者。
只見父親如何憊賴,母親總是堆出笑臉,周博文的內心在隱隱作痛。在他看來,母親的笑臉,不過是她極力忍耐,為他而制造出的表面和諧。母親越強擠笑臉,他的心越痛,如刀子割在他的心上一般。長此以往,使他有一種負罪感,覺得母親為了他有個完整的家庭才犧牲自己,委曲求全。這正是他提出讓母親離婚的原因吧?
趙珊的“編織謊言”正表現在她在周博文面前大說特說丈夫的好話上。
周博文問她道,“你當初看上了他什么?”趙珊道,“你爸年輕時不是這樣的。”諸如“周美仁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是她背著周美仁賣了家鄉(xiāng)的房產,造成周美仁回不去家鄉(xiāng),在這邊又無法適應,從而自暴自棄”等,多半是安慰周博文的謊言吧?
退一步講,就算上述是事實,可是一個男人不養(yǎng)家,不為子女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十幾年如一日的不務正業(yè),無論起因是什么,都不能成為他理直氣壯,視之當然的理由吧?有一句話說“愛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家在哪里,責任就在哪里。”趙珊一味地包庇丈夫,替他在兒子面前編織良好形象,換一個角度講,何嘗不是對他逃避責任的縱容呢?
而趙珊的結局意外恰恰就在這里。根據預告顯示,趙珊的小飯館因種種原因而暫時關門,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周美仁配合趙珊送起了外賣,開始變好。周博文是一名超級學霸,考上重點大學順理成章。如此,周博文與父親的關系緩和,原本一個沉疴久積家庭其樂融融,趙珊終于苦盡甘來,如何不意外呢?
只是放在現實中,趙珊的結局也許會是相反的吧?直面問題,主動作為,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吧?回避問題,用謊言、委曲求全來包裝表面的和諧,往往會適得其反,問題越積越多,最終自爆。
以上是筆者根據劇情的分析。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