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主要是通過移植與改編他國節目模式的方式來發展本國節目。但我國與他國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因此盲目地引進外國真人秀的節目模式,并不可取。《跑男》是2014年浙江衛視所引進的韓國SBS推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是中國成功移植他國節目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
running節目部分現場
running節目宣傳海報
跑男藍色隊成員
先說說跑男:《跑男》是以戶外為主要錄制場景的活動,為了充分與現場觀眾互動,節目常常需要組織合適的素人進行錄制。但由于中韓兩國的權力距離上的差異,中版《跑男》在進行節目策劃時,會吸取第一季的經驗,充分考慮節目中素人的選擇。例如,第2季第5期的節目,所選素人的范圍是大學生。年輕的學生群體由于信息接收的范圍和容量足夠大,在對待明星的態度上,會比上一輩人更加淡定,并且節目組是對這些學生進行了非常嚴格的篩選后才將其作為入場素人,與跑男們一同拍攝節目的。這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粉絲過于熱情,造成節目拍攝上的困難。
問題:
1、攝影機機位以及拍攝的偶然性事件
在節目中錄制過程中,盡管有劇本,但是攝影機的不確定性規避仍然存在。不確定性規避是指某種文化中的成員在面對不確定或未知的情況時,感到威脅的程度。由于娛樂文化體制不同,韓國藝人對不確定性的規避指數要遠遠高于中國藝人。韓國娛樂公司對藝人的培養是全方位的,明星作為娛樂公司的商品,被保質保量地“生產”出來。因為所考慮的方面較為全面,且要求藝人們嚴格遵守公司的規定,所以其藝人能在攝像機前最大程度上地避免意外狀況的發生。
而中國的造星缺乏科學系統化的模式,繼而在運營推銷的過程中,并不能完全保證明星不出現意外狀況。藝人對不確定性的規避程度高,能夠保證節目在拍攝時不出現“乏味點”而影響節目效果。這一特點主要表現為節目節奏的不同以及游戲難度設置的不同。《跑男》本身游戲環節的設置具備一定難度,時常需要隊員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同樣的環節,韓版《跑男》對這些重復的環節都進行了詳細的拍攝,其隊員能夠通過成員間的互動來制造節目看點,避免節目冗長乏味。
而中版《跑男》的節目剪輯則十分緊湊,并未對重復的游戲環節進行長時間拍攝,而是盡量讓節目處于緊張激烈的氣氛中,以不讓觀眾感到沉悶。真實原因是中國藝人無法保證自身在機械性重復環節中的表現,無法在鏡頭前保持“良好的狀態”。
2、表現形式下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個體主義下的社會,人們往往照顧自己。在集體主義社會中,人們更多地會依附其所在群體。
由于不同的媒介生態環境和娛樂模式,中韓兩國藝人在參與節目活動的過程中都有著不同特點的表現。韓國娛樂業十分注重團隊協作,從“組合式出道”、“以老帶新”模式等造星方式,到藝人與工作團隊的配合,合作式節目效果的突出,都展現了其集體主義特色。
與之相比,中國從造星模式到節目制作,都更加突出藝人的個人可塑造性,節目中藝人更愿意表現出其個性的一面,集體協作感不強。這在《跑男》中也有所體現。韓版《跑男》中隊員們的個人色彩并不突出,但團隊表現卻十分驚人。韓版《跑男》的7名隊員中,有多年主持經驗的劉在石一直是節目的主心骨,其他成員與之高強度的配合令人驚嘆。
與之相比,中版藝人則各具鮮明的特點,令人對成員的印象更為深刻,但就具體節目效果而言,整體協調性較低。
3、行業規則下的陽剛氣質與陰柔氣質
陽剛氣質與陰柔氣質主要指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社會性別角色。陽剛氣質充足的人通常會表現得異常積極進取,樂意參與任何挑戰,以求獲得更多的關注。
而陰柔氣質的人則顯得更加謙和,在面對矛盾時,他們更樂意禮讓。由于中韓兩國不同的市場經濟條件,韓國藝人的競爭壓力明顯大于中國藝人。因此,韓版藝人氣質趨于陽剛,而中版藝人氣質則趨于陰柔。
《跑男》本身便是一檔競技性極強的真人秀節目,這對于中國藝人來說的確是一個挑戰。中國的傳統美德便是溫和謙恭,而這種刻入骨髓的精神卻與該節目的宗旨背道而馳。
因此,中版《跑男》中的藝人們在最開始面對節目最大的競爭——“撕名牌”時,表現得束手束腳,攻擊性遠不如韓國藝人。節目組在節目制作的過程中,通過字幕、快節奏的剪輯和特定的劇情,來彌補藝人們在節目中過于“柔軟”的表現,令觀眾始終保持興奮緊張的心情。
在引進他國文化產品的過程中,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和創造性意識進行適當的改編,能在最大程度上彌補客觀條件造成的不足,繼而充分滿足觀眾的精神世界需求。
不知道大家是否贊同以上觀點,大家如果有什么別的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