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聲音,比起幾年前一家人圍坐在電視前唇槍舌戰,討論哪位學員會贏得導師們轉身的熱鬧場面,今年好像顯得格外凄涼。
導師多了梁靜茹,李榮浩開場翻唱了《慢冷》,除了偶爾在短視頻平臺刷到幾秒好聲音的碎片化消息,再也沒有了一整期一整期的慢慢追、慢慢聽。
是好聲音過時了嗎?還是自己喜新厭舊?或者是忙著刷抖音快手,跟著聽網紅歌兒,耳機里有了所謂的“好東西”,電視都不怎么開了。
李榮浩在中國好聲音2022翻唱《慢冷》
想想關于好聲音的最新記憶,還是單依純20年在舞臺上翻唱的那首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18歲的少女情愁,梨花帶雨淚濕雙襟,兩個字,“真絕”。
還會有下一個單依純嗎?還會為了一個學員翻看一整季節目嗎?只能說翹首以盼,但自知希望渺茫。
單依純翻唱艾怡良《Forever Young》
學員全轉身,唱功沒話說
要么科班出身,比如某期驚現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節目秒變認“親”現場(四位導師之一廖昌永是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要么小網紅當學員,出場自帶粉絲群體。好聲音學員的質量一季比一季高,唱功一個比一個好。這樣做的好處自然很明顯,節目里出現的歌在各大音樂app點播率非常高,每期總會有那么兩首歌投你所好。
可能由于節目時長限制,從前幾季好聲音之后,節目組就只播出被導師選中的學員。導師們也不再一遍遍地去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你有什么故事?”,當然,短視頻時代觀眾似乎也不再吃這一套。
李克勤導師的奇怪表情
沒了草根變歌星的奮青劇情,沒了不轉身的陪襯學員,觀眾也就少了很多評論對象。只覺得每一個學員唱得都很好,導師的點評很到位,但也覺得這些人離我們都很遠,沒有共情,也沒有感同身受,甚至不敢評頭論足。
觀眾有時候就是這么矛盾,既不想看一個個編故事求關注的學員,又覺得僅僅把歌唱得很好的參賽選手無聊。這樣的標準中沒有好與不好,只有想不想看,有沒有噱頭和吸引力。
節目形式老套,轉身轉疲了觀眾
作為一檔韓國引進的音樂綜藝,好聲音一開始的導師轉身設置給觀眾帶來了儀式感和新鮮感,導師們的夸張表情也成了每季吸引眼球的看點。但是當這種形式被大眾熟悉,甚至能猜到面對什么樣的歌手導師們會表演出什么樣的表情,會提什么樣的問題,會怎樣開啟“搶人大戰”,對觀眾來說也就沒什么驚喜和意外了。
梁靜茹翻唱《耳朵》
因為是選秀類音樂綜藝,一定要有一個比出來的過程,每年一定要有冠軍,但是由于各種限制,好聲音能采取的賽制也只有學員對戰和戰隊對戰,年年都一樣,只會越來越讓人厭倦。
另外,面對近年來越來越嚴格的綜藝審核流程,為了提高過審率,好聲音已經不可能讓學員編出各種啼笑皆非、生老病死的劇情。
I WANT YOU
沒了眼球效應,能做的只能提高節目質量,向“歌手”這樣主打音樂純享的舞臺看齊,但參加節目的選手不可能有主流歌手一樣的影響力,能靠的只有學員偶然因為某首歌走紅的運氣。
短視頻浪潮侵犯,受眾缺乏耐心
想想自己經常聽的歌單里有多少歌是抖音聽來的?或許兩年前你還對抖音產出的短視頻網紅作品抱有偏見,認為那種垃圾歌自己不屑一聽,但面對越來越洗腦的節奏和各種讓人陷入的神奇嗓音,這種偏見慢慢被拋之腦后。不得不承認這個平臺確實也傳播了一些高質量和主流華語音樂作品抗衡的作品,畢竟網友的耳朵真的很挑剔。
導師talk
好聲音選歌當然不能和短視頻平臺一樣只看重節奏和傳播幾率,所以往往一首歌還沒唱完,觀眾就已經沒有耐心了。只要副歌get不到自己熟悉的flow,觀眾就不會被某首歌、某個學員吸引。讓習慣了15秒短視頻的人耐著性子聽自己可能不太喜歡的音樂,花力氣判斷這首歌會不會讓自己共情,很難。
廖昌永老師
當然,中國好聲音也有自己的官方短視頻號,也會在某期節目開播前透露一些吸引眼球的劇情或者表演片段,這種宣傳方式對音綜來說還是比較有效果的,甚至有人感嘆自己竟然在抖音里刷完了整季好聲音。也有網友調侃,“刷完官抖的短視頻,就沒有必要再去看好聲音了。”
冠軍難成名
作為一檔素人成名類節目,好聲音的一大作用就是向樂壇輸血,梁博、張碧晨等前幾季的冠軍也確實也在華語圈擁有一席之地。但是近幾年冠軍的成名路越來越難,連單依純還在到處參加節目刷出場率,更別說其他學員了。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冠軍張磊
每位導師都說要將自己的資源共享給學員,但是當節目錄制完成后,真正可以發出一張完整唱片的歌手幾乎沒有。也許節目播出后有些樂迷會給幾個比較有個性的學員帶來一些知名度,但比起網絡傳播,這種方式的成本確實有點高。
00后喜好之謎
浙江臺主打劇情和眼球,湖南臺主打內容質量,這是幾年來兩臺音樂綜藝的總體區別。但是隨著市場大勢所趨,湖南臺的慢音樂綜藝和小情調更受年輕人青睞,比如《時光音樂會》和近期比較火的《披荊斬棘的哥哥》。不能說誰比誰好,但是通過節目還是可以看出誰更用心。
中國好聲音2022參賽選手
近年來,搖滾文化和嘻哈文化在國內有抬頭趨勢,比起流行音樂,這種相對小眾的個性化音樂風格更契合年輕人的態度。比起純娛樂,說唱和搖滾類更傾向于以反抗和熱愛為基調的精神內核。一種音樂類型的興起必然會擠占一部分主流市場,中國好聲音雖然也會出現一些樂隊豐富內容,但是主要還是推廣流行音樂,少了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元素。
人們總說七年之癢,中國好聲音從2012年播出第一季,到今天也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沒有一個永不過氣的歌手,也沒有一檔永不過時的節目,可貴的是它還活著,還在發掘著華語樂壇和平民歌手的無限可能,還在推動著中國音綜的進化。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沒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合理不合理,存在,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