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時期的梅葆玖
“只要我活著一天,也得舉著梅派的大旗,直到死去……”
對于梅葆玖而言,維護父輩的聲譽地位,傳承梅派京劇藝術,是他生平最重要、也最有意義的使命。
如果將他的京劇人生分為三個階段,開端是“退而求其次”的勉強、中間是跌宕起伏的考驗,最后就是堅定不移地傳承。
身為梅蘭芳先生的兒子,他生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卻沒被“陰影”籠罩,造就了屬于他的“梨園佳話”!
1934年3月,梅葆玖出生了。
彼時梅蘭芳先生已經是名揚四海的“大角兒”,無論在國內外,都是備受追捧的“頂流明星”。
圖右為梅葆玖先生
作為梅蘭芳先生最小的兒子,梅葆玖自出生就集聚了萬千寵愛,住著洋樓,聽著戲曲。
雖然父親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戲劇大家,但他卻并不想學唱戲。
幼年時,家中的長輩若是問他長大想要做什么,得到的都是科學家、機械家之類的答案。
換句話說,最開始的時候,梅葆玖的心思和愛好,都不在京劇上,后來會成為梅派唯一的傳人,都是陰差陽錯,命運使然!
梅葆玖上面有八個哥哥姐姐,梅蘭芳先生對孩子的教育頗為中庸,喜歡讀書的就讀書,喜歡學藝的就學藝,真正被他當做傳人培養的,是三兒子梅葆琪。
梅葆琪五官清秀,聰明超凡,一雙眼睛像極了梅蘭芳先生,天生就是唱戲的料。
梅蘭芳先生只要外出表演,都會帶上他,儼然是在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梅葆玖
圈里人也都說,梅葆琪將來定能傳承父親的衣缽,可惜世事無常,一場急病帶走了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八歲。
那時候的孩子夭亡率很高,梅家除了三兒子梅葆琪,還有四個兒女相繼夭折,最后平安成人的只有四個。
梅蘭芳先生幾經喪子之痛,對余下的兒女越發疼愛,不忍心強制他們學唱戲。
時間久了,也就造成了“尷尬”的處境:梅家的新一代兒孫里,沒有一個是立志要接班的傳人了!
最后,只有年幼的梅葆玖成了合適的人選,可圈里的人都知道,梅葆玖的先天條件并不適合學戲。
翻閱他幼時的照片就會發現,他和梅蘭芳先生長得很像,五官卻更硬朗立體。
這樣的長相放在現實生活中,絕對稱得上英俊,可作為旦角演員,扮相首先講究的就是柔媚。
梅葆玖和弟子
有道是“扮相不夠,身段來湊”,可梅葆玖在十歲之前,都沒接受過正經嚴格的訓練,童子功不扎實。
以至于后來的幾十年里,同行還時常打趣說:“玖爺沒有腰”,說的就是他的身段不夠柔美。
然而不管先天條件如何不符,到了梅葆玖這一輩,梅家三代總要有傳人,他算是臨危受命,成了“退而求其次”的唯一選擇。
這個時期,不僅梅家人“勉強”,就連梅葆玖自己,都還沒有真正搞懂學戲的含義,他學戲只是因為“姓梅”。
1944年,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義演。
十歲的梅葆玖被父親安排表演人生第一出戲——《三娘教子》,他聽人說過,父親當年開蒙學的第一出戲也是這個。
年幼的梅葆玖覺得很光榮,在他心中,一直將父親視作偶像,為此十分刻苦地練習。
右二為梅蘭芳先生
等到正式演出那天,恰好是梅葆玖的生日,上臺前,父親還慈愛地摸了摸他的腦袋:“不要害怕,正常演出就行。”
父親的鼓勵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再加上初生牛犢不怕虎,梅葆玖上臺之后,沒有絲毫的緊張膽怯。
整場表演結束后,觀眾掌聲雷動,一時之間,梅葆玖成了京劇圈的新星,“小梅蘭芳”的名號,傳遍了上海灘!
就連梅蘭芳先生都很滿意小兒子的表現,毫不吝嗇地表揚他:“有臺風,不害怕!”
也就是這次演出的成功,讓他看到了梅葆玖的潛力,或許小兒子的先天條件比不上自己,可在同齡人里,還是相當拔尖的。
梅蘭芳先生正式將培養重心轉移到小兒子身上,梅葆玖也踏上了真正意義上的學戲之路!
他只記得從那之后,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就暫時宣告結束了,父親給他安排了好多老師。
梅葆玖
有教青衣的,有教花旦的,有教昆曲的,有教刀馬的……還都是各領域的行家大師。
他常聽父親說:“學戲吃的就是苦功夫,你比別人晚了很多年,如今有的趕了!”
梅葆玖可能天生就是個心大的性子,父親越是這樣說,他越覺得沒什么,為了證明自己聰明厲害,他硬是完成了每項練習功課。
時間久了,原本繁重枯燥的練功任務,變得越來越輕松,他的水平直線提升。
事實證明,家學淵源不是說說而已,身為京劇大師的兒子,梅葆玖也是祖師爺賞飯吃的人!
梅葆玖學戲之余,文化課也沒落下,在父親“唱戲上學兩手抓”的教育理念下,他在學校的排名始終處于中上游。
梅蘭芳夫婦和梅葆玖
上了初中之后,學校和家里的功課都繁重起來,可梅葆玖還能抽出多余的時間,培養個人興趣愛好。
他喜歡唱戲,可更喜歡的是搗鼓各種器械電路,什么礦石收音機、電子管、照相機、收音機……他都要擺弄。
有時候,還能無師自通地拆裝重組,那個年代,家里能用的大小電器,都被他研究個遍。
凡是了解梅葆玖的親友們,都覺得這孩子很稀罕,一手拿著戲本,一手拿著電路圖,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竟十分和諧地統一在他身上。
要知道,其他梨園世家的孩子都是每日勤學苦練,泡在“戲文”里,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別的東西。
梅蘭芳一家
除了梅葆玖天性聰慧,更大程度表現了梅蘭芳先生對兒子的愛護,他想讓兒子在學戲之余,有屬于自己的愛好和快樂!
當時梅蘭芳先生有一輛汽車,平時梅葆玖上學的時候,都能“蹭車”,可時間久了,他竟打起了汽車的主意。
每晚夜深人靜的時候,梅葆玖就“買通”司機叔叔,將車開出去一會,他有騎摩托車的基礎,沒多久就摸透了方向盤。
雖然不敢上馬路,可每天在弄堂里進進出出幾個來回,就已經感到莫大的滿足了!
他做的這些“小動作”,父親不可能沒發現,卻始終沒阻攔過,更沒批評過他。
梅葆玖后來回憶起那些年的時光,也是感恩地說:“幸虧我有一個開明的父親,開通的家庭,讓我在梨園世家也能享受到自由的快樂。”
梅蘭芳先生指點梅葆玖
若是有可能,梅葆玖想永遠維持那樣的生活,可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身為梅派傳人,該他背負的責任,遲早都會到來!
1945年10月16日,那一天保留在梅葆玖的記憶深處,歷經數十年也不曾“褪色”。
梅蘭芳先生為了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時隔數年,終于剃須凈面,再次登上京劇的舞臺。
這一次,梅葆玖又等到了和父親一起登臺演出的機會,父子同臺唱戲,一曲落幕,無數觀眾為之沸騰。
梅葆玖心潮澎湃,他終于明白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折服于父親的風采,也終于明白京劇表演的魅力所在。
左為梅蘭芳先生和梅葆玖,右為青年時期的梅蘭芳
如果說,從前他只是為了任務而學戲,此后,他真正對京劇有了發自靈魂的熱愛!
梅葆玖的學戲生涯,也進入第二個階段:跌宕起伏的“風雨十四年”!
新中國成立后,梅葆玖成為梅劇團的一名正式演員,他跟著父親,到全國各地慰問演出。
那些年里,他們走遍了全國19個城市,車站、廣場、伙房、茅舍、病房……到處都是他們演出的舞臺。
赴朝慰問志愿軍,南下慰問子弟兵,哪里需要他們,他們的舞臺就奔赴到哪里。
彼時梅蘭芳先生已經年近六旬,可依舊寶刀不老,父子兩人輪流唱日夜場,配合得相當默契。
梅葆玖和弟子
輪到父親表演的時候,梅葆玖就端坐在第一排觀看,他覺著父親每一場演出都是至珍至貴的示范,唯恐漏下一星一點,干脆錄音保留下來,堅決不落下任何表演細節。
閑暇的時候,他就將膠帶拿出來反復聆聽學習,像一個瘋狂求知的孩子,盡力吸取養分。
就這樣在臺下看戲看久了,聽錄音聽久了,再登臺演戲時,他也越悟越透亮了。
1959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上,梅葆玖和父親同臺表演《穆桂英掛帥》,贏得全國人民喝彩。
這場演出留在了無數觀眾的心里,也在梅葆玖心里“扎了根”,他享受到了舞臺表演的真正魅力,決定像向父親一樣,做一名優秀的戲劇大師。
梅葆玖和弟子們
可梅蘭芳先生終是沒等到兒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
1961年,梅蘭芳先生與世長辭,梅葆玖悲慟萬分,父親沒了,梅派的擔子落在他肩上了。
他有多敬愛懷念父親,就有多看重梅派的傳承與發揚,他不再“一心多用”,將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唱戲上。
然而還不等他弘揚父親的衣缽,就被現實“扼住了咽喉”。
梅蘭芳先生去世沒多久,梅劇團就被政府撤銷,當時的時代背景,已經不流行唱戲劇,改為了大演現代戲。
到了十年文革時期,京劇表演更是遭遇了寒冰時期,政府明文規定,不許男旦再登臺表演。
李玉剛
當真是造化弄人,曾經梅葆玖不得已踏上學戲之路,如今又不得不被迫中止,命運賦予他的考驗,太多太坎坷了些。
那十數年里,梅葆玖的演出經驗為零,就連私下練練嗓子的機會都沒有,偶爾他回想起父親,覺得還是父親有先見之明。
教他唱戲的時候,就說過:“文化課也不要落下,萬一將來嗓子唱不出,還可以做別的工作嘛。”
當真是一語成讖!
梅葆玖繼承了父親的豁達和樂觀,不曾抱怨過什么,可內心深處,卻多了一份難以言說的心病。
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京劇重新登上“歷史舞臺”,梅葆玖的那樁心病才開始痊愈。
李玉剛
唱戲是能唱了,可又出現了人才流失的問題!
彼時國內形勢塵埃落定,梅派藝術卻一蹶不振,中國京劇界唯有張君秋派一家獨大,昔日輝煌的梅劇團早已無人問津。
梅葆玖大受震撼,他終于意識到,這樣放任下去,父親傾注了一生心血的梅派藝術就要付之東流了。
振興梅派,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這之后,梅葆玖進入了人生第三個階段:堅定不移的梅派傳承者!
他下定決心,找尋流落各地的梅派弟子們,帶領他們重新回到京劇舞臺上,勤練功夫的同時,還積極推廣梅派各類經典曲目的演出。
為了加大宣傳力度,他打出了已故父親的名號,成立了新的梅派藝術學習班,廣收子弟,壯大梅派隊伍。
在梅葆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學習梅派戲曲,越來越多的人回憶起當年梅派藝術的輝煌。
終于,梅派藝術再次回歸大眾視野,重現了昔日的榮光!
梅葆玖講戲
可以說,梅派能夠再度崛起,離不開梅葆玖的功勞,他可能不是最優秀的梅派表演者,確實最合格的梅派傳承人,梅蘭芳先生從來沒有看錯人。
所以當后來李玉剛“碰瓷”梅蘭芳先生,自詡梅派藝術代表人的時候,梅葆玖完全不能接受。
2006年,李玉剛憑借一曲《貴妃醉酒》,在星光大道的舞臺上脫穎而出,之后一路“過關斬將”,成了中國歌劇舞劇院的演員,還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李玉剛火了之后,粉絲應援時就打出了:前有梅蘭芳,后有李玉剛的口號!
李玉剛并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戲劇訓練,在京劇圈里,是地地道道的“外行人”。
拿他和梅蘭芳先生并列對此,著實有“碰瓷”的嫌疑,這話傳到梅葆玖耳朵里,他完全不能接受,甚至是不能容忍。
梅蘭芳和梅葆玖
后來,李玉剛參加央視春晚時,得知梅葆玖先生就坐在觀眾席上,不知他是有意解釋,還是太過激動。
在發言時,竟說出:“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藝術……”
此話一出,梅葆玖氣的再也坐不住,直接離席,兩人雖沒正面交鋒,可梁子是徹底結下了。
可能有人會說梅葆玖小題大做,可戲圈就是講究規矩大于天。
李玉剛沒拜師,沒學戲,只略懂一些京劇皮毛,就張口代表“梅派”,誰給他的勇氣和資格?
事后李玉剛也沒正面道過歉,一句“沒有機會”,就含糊而過了,再表演時,“世上已無梅蘭芳,今生注定逢玉郎”的口號,依舊滿天飛。
梅葆玖最看重的就是父親的名譽、梅派的傳承,自然不能接受李玉剛的所作所為,至死都沒原諒他。
梅葆玖
2016年3月,梅葆玖先生度過了他人生最后一個生日,他一生無兒無女,弟子學生卻無數,眾人為他慶生,還準備了一個大蛋糕。
梅葆玖堅持不吹蠟燭:“多美的蠟燭啊,就讓他亮的時間再長一點吧!”
在他心中,總是希望美好的東西能停留的久些,像他的父親,像凝結了幾代人心血的梅派藝術……
梅葆玖可能不是最擅長唱戲的,卻是最熱愛的,甚至拋棄了學生時代的愛好,只為一個傳承!
他的一生,最驕傲的不是獲得的獎項榮譽,而是為梅派藝術培養了很多人才,有了他們,梅派藝術、中國京劇,才能經久不息,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