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馬》要被安排跟《白鴿》、《小半》、《阿嬤的話》同臺競爭,這算是保送嗎?大家看了《小半》,都會被唯美又絢麗的舞臺布景震驚到,聲光電配合白色的泡沫,很有感覺,但也僅限于舞美,而不是情景。楊長青、曾比特、張震岳三個人的聲音都很特殊,合在一起的時候有種打架的感覺,而且他們對這首歌曲的演繹,總讓人覺得不對味,那些絢麗的泡沫喧賓奪主了。《馬》的舞美和場景布置更宏大了,戰場、烽煙、炮火、血、腥、希望,都包含在其中,這樣宏大又有刺激感的場景,很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從藝術性上來說,《馬》是比不過《白鴿》和《阿嬤的話》。但從舞臺競技來看,《馬》贏得徹徹底底,這群哥哥們參加過一季,所以他們深知觀眾的喜好。《白鴿》輸在哪里?喜喜認為,人數過多,情感過于飽滿,其實信、鄭鈞、馬頔和郝云就夠了。他們有6個人,很多情景就要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也會被打散,每個人都在演繹不同的故事,情感過于飽滿。《阿嬤的話》吃虧就吃虧在語言,大家雖然能感受到那種情景,但你不得不承認,這首歌的歌詞才是關鍵。觀眾聽不懂,共情能力就會大打折扣,為什么屏幕前的觀眾聽得眼淚汪汪,那是因為有字幕啊。只能說,《馬》能贏,是因為差異化競爭的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