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被譽為韓國天才導演的金基德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在拉脫維亞去世。去世時,他的身邊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距離他60歲的生日還有9天。
當金基德的死訊傳回韓國之后,這位享譽歐洲的導演卻并沒有得到韓國導演協會的公開悼念,人們在惋惜他去世的同時,似乎并沒有原諒他生前的所作所為。
回顧金基德短暫的一生,他的作品被一部分人奉為經典,他的人品又屢屢陷入爭議之中,似乎有多少人愛他同時就有多少人恨他。
也許,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金基德就注定與眾不同。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韓國一個貧困落后的小山村中,他的父親是從戰爭中退伍下來的軍人,母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
在金基德的整個童年時代中,父親因為戰后創傷,脾氣難以捉摸,母親經常被家暴,他和哥哥被父親打也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因為學習成績實在太差,15歲時金基德便輟學進入工廠學手藝。
此后的幾年間,金基德和韓國其他男孩一樣,服兵役,找工作,按部就班地過著最普通的生活。
唯一不同的是,不管身處何地,金基德始終堅持著對畫畫的熱愛。盡管他從未系統學過畫畫,但他就這么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畫畫的習慣。
30歲那年,懷著對藝術的憧憬,金基德獨自一人漂洋過海去到法國開始了新生活。
在法國的那兩年里,他靠著當街頭畫家賺取微薄的收入,生活也一度窮困到食不果腹。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金基德第一次走進了電影院觀看了電影《沉默的羔羊》,那時他才知道,原來窮人也有看電影的機會。
于是,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興奮的金基德收起行囊就回到了韓國,他回去的目的只有一個:拍電影。
回國后在寫作培訓班學習了兩個月之后,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經歷,金基德很快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本《畫家與死囚》。
也許是天賦吧,金基德的第一個劇本便得到了當年劇作教育協會的最佳劇本獎。
第二年,他的新劇本《二次暴光》和《非法穿越》又先后兩次獲得了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因為在寫作上的成功,1996年36歲的金基德成功籌集資金拍攝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作品《鱷魚藏尸日記》。
在此之后,從未接受過任何正規電影拍攝方法學習的金基德仿佛打開了任督二脈一樣,拍出的作品接二連三從國外捧回大獎。
1997年,他的第二部作品《野獸之都》入選第16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
1999年,他的第四部作品《漂流欲室》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1年,他的《收件人不明》再度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2002年《壞小子》再次入圍柏林電影節。
此時不過40歲出頭的金基德僅用了6年的時間便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但這還不算金基德事業中的鼎盛時代,因為接下來的幾年中,金基德又用幾部作品再次征服了歐洲市場。
2003年,金基德的新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不僅當選了韓國年度十大佳片之一,并有幸代表韓國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他拍攝的《圣瑪利亞女孩》一舉奪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銀熊獎,同年的《空房間》榮獲威尼斯電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
再到2011年,他的自傳電影《阿里郎》獲得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自此,金基德也成為了第一位在柏林,威尼斯和戛納三大電影節都有獲獎作品的韓國導演。
雖然在海外聲名遠揚,但在韓國國內,金基德的電影卻一直不被觀眾所接受和認可。
因為在他的電影中,幾乎所有的主角都是邊緣人物,妓女,家暴者,援交少女。在他的鏡頭下,暴力和性構成了金基德電影的主要風格。
他酷愛以女性為視角,來闡述他對人性的理解和思考。
而這些大膽出格的畫面,不僅引起了韓國國內一部分觀眾的反感,他們更是認為金基德的電影抹黑了韓國的形象。
除了作品備受爭議以外,金基德的人品也確確實實渣到不行。
首先就是2008年拍攝電影《悲夢》期間,因為過去追求效果逼真,他在拍攝過程中遲遲沒有喊咔,導致正在拍攝一場上吊戲份的演員李娜英(元彬的妻子)險些因為窒息而身亡。
事后,因為這件事情金基德很長一段時間都受到了韓國輿論的譴責。
但真正擊垮金基德事業的還是201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金基德性侵事件”。
2018年韓國一檔名為《PD手冊》的綜藝節目中,有三名女演員指控金基德利用導演的身份,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對她們進行各種侮辱和性騷擾。
之后又有女演員爆料,曾經在片場被金基德毆打,還臨時強迫她拍攝劇本中沒有的床戲部分。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指控,金基德只是解釋了一句:我很認真地在拍電影,對于我所犯過的錯誤,我后悔而自責。
所以,一時之間,金基德從“韓國之光”變成為了“人人喊打”的導演。
因為不堪網絡暴力的攻擊,金基德的妻子提出了離婚,他的女兒也與父親劃清了界限。而金基德本人除了聲名一片狼藉之外,也患上了社會恐懼癥。
于是,他選擇了離開,逃離了一切的謾罵的指責,像一個“犯人”一樣,再一次漂洋過海,去到了歐洲的一個小國拉脫維亞。
在這里,無人關心他的過去,他的電影也有大批忠實的觀眾,所以他計劃拍完手頭的電影之后,就買房安家。
可誰知,電影還沒拍完,金基德就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幾個月之后,不到60歲的金基德帶著遺憾在異國他鄉結束了自己荒誕的一生。
在他去世之后,不僅無人悼念,甚至還有人感慨:惡魔終于遭到了應有的報應。
的確,金基德的死亡很難讓人覺得惋惜和同情,他在電影上的天賦縱然值得肯定,但他的作品并不能抵消他人品上的缺陷。
我們總是聽說,一個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我想,正是由于童年父親的暴力,才讓金基德的作品中充滿了對社會的不滿,才讓他潛移默化中“繼承了”父親的暴力行為。
當初,在與他合作中受到過傷害的女演員沒能用法律懲罰到他,而最終,命運以另一種形式“懲罰”了他所犯的過錯,也許,這就是因果報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