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和那英,組團火了。
但這次火,不咋光彩。
這原因,最近估計大家都看到了,跟《脫口秀大會》相關。
這檔節目終于迎來第五季,領笑員陣容多了周迅和那英兩位新面孔。
開播前,她倆寄托了無數觀眾的期望,沒想到開播后,卻被罵出圈。
這也是節目評分只有4.9,成為系列最低的原因之一。
她倆到底咋了?
扒姐連刷兩期后,結合網友的吐槽,總結出了三大問題。
第一大問題:沒有輸出。
要知道在《脫口秀大會》中,領笑員一直承擔著碰撞思想火花的功能。
這要求領笑員不僅要懂脫口秀,還必須給予豐富的內容評判和觀點輸出。
周迅和那英,首先就在這里翻了車。
簡單來講,她倆語言匱乏,表達能力弱。
比如,那英在聽到感興趣的話題時,只會用“太棒了”、“太好了”、“特別好”,甚至起身跳幾下來表達認可。
她的狀態,更接近籃球場小迷妹。
而周迅就更弱了。
基本就是兩種狀態,要么不說話,要么聽入迷。
有時候代入感太強,甚至連燈都忘了拍,影響了選手成績。
要知道臺上的脫口秀演員們準備了一年,因為領笑員忘拍而被淘汰,這可太冤了。
第二大問題:定位模糊。
從周迅忘記拍燈的情況,就可以看出兩位對領笑員的身份定位有點模糊。
這個問題,從第一期就出現了。
比如,那英會以選手長得好不好笑,來評斷一個作品。
周迅則是以“想不到”,“很感動”等非常私人化的情感,作為評判準則。
這兩條評判準則,都不夠專業、全面。
為啥要這樣來評判一個作品呢?
說白了,還是心態問題。
兩位更像是買票來看相聲的觀眾,而不是手握選手命運的裁判。
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節目的精彩度。
網友對此很不滿,紛紛吐槽那英咋咋呼呼不懂裝懂,周迅懵圈發呆在夢游。
第三個問題:共情局限。
兩期節目,有很多取材現實生活的段子。
比如,考研、房貸、五險一金。
以及內卷、失業、買兇宅。
扒姐印象最深的一個瞬間,是南瓜講述自己送外賣、做跑腿的奇葩經歷。
有次,他把客戶給狗定制的生日蛋糕,給磕壞了。
這種情況,只能自己掏錢買單。
看著蛋糕,他心想,狗好吃、懶、亂咬人,還能慶祝生日。
于是,回去就把蛋糕送給領導吃了。
領導吃完,開心夸他,你會來事了。
這個段子,看似荒唐。
其實,是為了諷刺領導們“好吃懶做愛甩鍋”的群像。
說完這個段子,他還分享了跟保安斗智斗勇的故事。
有次送外賣進小區,保安一臉囂張地喊他“電瓶車”,南瓜則不屑反擊對方是“對講機”。
多么生動的作品啊,電瓶車和對講機背后的社會隱喻,遠超蛋糕橋段。
能創作出這種段子,說明南瓜對社會有敏銳的洞察力。
但周迅和那英既沒拍燈,也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從一臉懵的表情中可以解讀出,她倆壓根沒聽懂。
因為人間疾苦離她們太遠了。
還有一個作品,是孟川分享外地人在上海打拼的經歷。
他談因為考研好落戶,于是勸父親去考研,結果父親反駁他不如去考公務員。
他談為了不讓女兒回山東高考,決定提前去看看上海的房子,結果中介帶他看了兇宅。
他把一線城市落戶難、買房難的問題包裝成段子,得到了臺下觀眾的共情,掌聲宛如雷鳴。
可當鏡頭轉向那英和周迅的時候,二位臉上寫滿了冷漠。
周迅憋了半天,只說了句:“那是真的兇宅嗎?”
她的關注點不是生活辛酸,而是兇宅趣聞。
眾所周知,明星過著束之高閣、雍容華貴的生活,早已是屢見不鮮的新聞。
但百聞不如一見。
她們對民生百態的冷漠,著實令人窒息。
她們不是理解能力有問題,而是因為笑話也有階級壁壘。
所以,無論選手們把生活辛酸包裝的多么精彩,她們都不會拍燈。
同樣的情況,還在更多作品里發生。
比如,“康復中心”講荊軻刺秦王,有很多王者榮耀梗。
她倆的反應還是聽不懂。
郭展豪用《哈利·波特》諷刺當代內卷,呼吁減負。
她倆還是不知所措。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想問。
難道她倆對所有話題都沒感觸嗎?
也不是。
那英感興趣的話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拿老公開玩笑。
給孩子排隊玩過山車。
養狗。
而周迅感興趣的點是,選手的表演是否靈動。
以及,他們口中的故事,是否甜蜜。
你看,這就是已婚女明星和未婚女明星關注的事情。
她們沒有生活層面的焦慮。
所以,選手越是講反映底層的話題,越是打動不了她們。
如果非要對比的話,那英還好一點,起碼她在輸出生活小事。
而周迅更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只在乎甜蜜、靈動這些抓不到摸不著的東西。
看到這里,可能又有人想問了。
既然這樣,為啥要請她倆來做領笑員呢?
首先,為了關注度和流量。
你看看這周的熱搜榜,還有比《脫口秀大會》熱度更高的綜藝嗎?
只要周迅和那英繼續做出類似反應,討論度只增不減。
其次,她倆在內娛里,還算是能說真話的明星。
比如,周迅的“好多人”事件。
以及,那英的“最煩裝”事件。
但做人rio,不代表在任何領域都可以精準輸出。
說白了,她倆其實不適合脫口秀。
反應、節奏、接梗都不靈光,經常需要李誕解釋之后,才能get笑點。
扒姐認為,周迅還是適合《奇遇人生》這種,能夠通過體驗生活,來洞察細節情緒的綜藝。
只有在這種節目里,她追求的浪漫和靈動,才能找到合適匹配的語境。
而風風火火的那英,更適合音樂節目。
聲樂和舞臺表演,才是她彰顯魅力的戰場。
說白了,只有回到各自熟悉的領域,才能提供專業又舒服的觀點。
不然就會像這次一樣,敗光路人緣,吃力不討好。
扒姐還記得,節目里有個鏡頭,特別荒誕。
一位50+的女性表演結束后。
那英重心長地說,中年女性不要沉迷打麻將。
結果,自己還不是在《乘風破浪》里,玩得正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