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不按套路出牌而著稱的印度人,最近又給美國政府制造了一點驚喜。
在近期于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部長級會議上,與會的印度商業與工業部長皮尤什·戈亞爾明確表示,印度會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四大支柱當中的三項,但是貿易這塊暫時不作考慮。
所謂四大支柱,指的是供應鏈彈性、清潔能源、反腐減稅和自由貿易。印度對前三項合作都沒有疑義,唯獨卡在了第四根柱子上。
“印太經濟框架”,聽起來似乎是個圍繞經濟合作構建的組織,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簡單。它的四大支柱當中提到的“供應鏈彈性”,簡單來說就是要打造一套能夠獨立于中國運行的供應鏈。這也是“印太經濟框架”成立的主要目的,另外三大支柱都服從于它。
所以說白了,“印太經濟框架”和此前美國搞過的那么多小團伙其實沒什么本質區別,無非就是以促進成員經貿合作之名,行遏制中國發展之實,分走中國的制造業紅利,搶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包。
可了解情況的人都知道,雖然美國這些年來來回回折騰了不少攤子,但到頭來沒一個頂用的。要是拉個小群就能商量出對付中國的辦法,奧巴馬在任時期炮制出來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早該把問題解決了,哪還輪得到今天的“印太經濟框架”施展拳腳?
除了極少數對中國懷有敵意的國家之外,大部分加入或謀求加入這類組織的國家和地區,其實都是奔著搞錢這個樸素愿望去的。尤其是那些發展中國家,它們之所以愿意加入這類經濟合作組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達國家愿意降低關稅門檻,方便它們出口掙外匯。
這份吸引力是需要發達國家犧牲的一部分自身利益去換取的。說得直白點,就是群主和群管理得舍得發紅包,才能招來新群友。曾經的美國是愿意按規矩辦事的,只可惜特朗普之后這個規矩就被玩壞了,就連號稱“撥亂反正”的拜登政府,也不愿意走回老路。如此一來,新組建的群吸引力自然大不如前。
要是美國想拉攏的對象是一般國家還好,可問題在于,印度哪里是一般國家。泔水車路過門前得嘗嘗咸淡,出門沒撿著錢就算虧錢,無論進哪個群從來都只搶不發,攤上這么個主,美國不拿出點真金白銀來,光靠口頭畫餅就想籠絡人心,怎么想都不現實。
不僅如此,就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在“印太經濟框架”這個新拉的群里,美國不僅不打算發紅包,甚至還有可能會間接地搶印度的紅包。
在任何的經濟合作組織當中,貿易問題都是關鍵,不擴大貿易談何促進經濟?在“印太經濟框架”的貿易議題下,如果印度把商品賣到美國去,比美國把商品賣到印度來更占便宜,以印度人的性格是不應該拒絕的。可如今印度偏偏就繞開了這個核心議題,足可說明印度很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
對此,戈亞爾本人已經把話說得非常明白了:印度之所以暫時不就貿易問題在“印太經濟框架”和美國等國開展合作,就是因為“看不到有什么好處”。
說好的“經濟框架”,結果重中之重的貿易問題印度卻避而不談,其他三根所謂的支柱能不能在美印之間撐起場子,誰也不敢打保票。
就好比主人說好了請吃涮羊肉,結果落座之后上的全是土豆、白菜、凍豆腐,這頓飯叫客人還怎么愉快地吃下去?
都來赴宴了還給主人甩臉子,印度人的做法看似粗魯,但其實非常精明。“印太經濟框架”無非就是一場分贓宴,主菜就是中國的產業鏈,落座的各位都是奔著搶中國的紅包來的,主人點的素菜只是點綴,有主菜吃誰也不會在意那些細節。
可要是主菜遲遲上不來,主人還要客人掏腰包加菜,那這個宴席就變味了。每一頓飯都是要有人來買單的,“印太經濟框架”也不例外。按照美國一貫的吃相,分贓宴要是辦不成,輕則直接退群逃單,重則干脆就弄成鴻門宴,入席的食客要么自認倒霉,要么淪為食材。
中國的紅包要是有那么好搶,美國也犯不著拉上那么多國家來吃這頓飯了。印度人對此心知肚明,可素材也是菜,本著賊不走空的原則,既來之,則食之,反正只要不吃虧,又何必太介意吃的是什么呢?
“印太經濟框架”這頓飯才剛開始吃,接下來的形勢會朝哪個方向發展,還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在經歷過那么多風風雨雨之后,我們都應該對當今中國和中國的產業鏈充滿信心。子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只要我們能咬定這三根支柱,任它東西南北風,愛吹就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