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有種言論見過很多次。
也即拿影帝獎和演技“掛鉤”。
但轉過頭。
如果讓他們談演員的作品和表演情況。
則囁嚅半天不能發一言。
根源來自認知能力。
演技始終來自作品與演員的創作。
而非個人偏好。
就演員而論,有的人被飽和式褒獎,有的人遺珠滿地。
這也是規則與偏執的弊端。
那么在影帝身份之下。
是否仍有遺珠?
沒有人敢與梁朝偉比較獎項。
八座三金影帝與一座戛納影帝獎杯,足以壓服整個華語影壇。
涉及三位導演、六部作品,亦即王家衛的《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46》和劉偉強的《無間道》和李安的《色·戒》。
很多人以為,這些赫赫威名的背后,是遇到了好劇本。
比如此前有人講,《色·戒》換張家輝上去,一樣能演,但應該要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即導演、觀眾和對手演員的觀感,而同樣的眼神情緒,不同的人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吳鎮宇拍過一部《一個爛賭的傳說》,那種內心囈語式的情節展開與跳脫的情節推進,包括戲謔的臺詞和運鏡的風格化,毫無疑問會令人想起王家衛的手段。
但很遺憾,即便編、導、演俱佳,它也注定不會成為“王家衛、梁朝偉”式的經典。
不但缺乏“宿命與孤獨”,更失卻了梁朝偉式的“沉郁與自我”。
比如上述六部電影,梁朝偉在《重慶森林》中呈現了“城市中的孤獨”,在《春光乍泄》中表達了“人性的迷茫”,在《花樣年華》中傳遞了“情感的禁錮,在《2046》中則有一種“頹廢的追逐”,《無間道》是“掙扎”,《色·戒》是“欲望、自私與冷酷”。
如此聲威顯赫的背后,還有沒有遺珠?
其實《流氓醫生》中的劉文和《暗花》里的阿琛也有足夠實力拿獎。
就表演而論,梁朝偉確實是天縱之才。
巔峰期的周潤發堪稱“無解”。
總計五座三金影帝獎杯,更兼有四年內三奪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的“豪情”之舉。
以同代而論,無人能出其右。
更被李翰祥認為“或將成為最偉大的中國演員”。
但周潤發的好作品,確實大都集中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從《等待黎明》、《英雄本色》到《秋天的童話》、《監獄風云》和《阿郎的故事》。
步入九十年代之后,陷入英雄片的窠臼,去往好萊塢更可謂擱置了自己的“黃金十年”。
等到回歸華語影壇,已佳作難出,以《臥虎藏龍》為始,其后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孔子》、《讓子彈飛》、《銅雀臺》、《大上?!贰ⅰ段饔斡浿篝[天宮》、《澳門風云3》和《無雙》等作品。
其中《臥虎藏龍》有種岳峙淵渟的風范,還尚有巔峰期的余韻,其余作品則大多讓人感到陌生,及至《無雙》時,電影雖好,但他已經無法壓制郭富城的光芒。
應獎盡獎,無遺珠可談。
梁家輝是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作為“非演技派”,他在資源上天生不能與一眾有偶像氣質的演員相提并論。
尤其步入九十年代后,更是大量配戲和客串。
但即便如此,他也生生奪得五個三金影帝獎,與周潤發齊平。
這個難度其實非常大。
而他的五個影帝獎跨越了四個十年,與大多數集中式拿獎的演員對比,就更顯出不易。
一直以來也有“雙梁”之爭。
而梁家輝在注重技法與細節、戲路寬廣的優勢之外,其戲路偏外放,在傳情達意的深度和細膩層面就略顯不足。
關于這一點,可以觀察其獲獎作品,《垂簾聽政》略顯粗放,《愛在別鄉的季節》勝在題材,《92黑玫瑰對黑玫瑰》惡搞戲謔,《龍城歲月》囂張外露,《寒戰》鷹視狼顧,皆并不以細膩和深度著稱。
當然《寒戰》的表演可謂其戲路和職業生涯的“集大成”之作。
《棋王》與《新龍門客?!坊蚩商娲?2黑玫瑰對黑玫瑰》。
其他作品或談不上遺珠。
后發的郭富城有更多話可講。
他有三個特點。
其一是職業生涯的三個十年,表演能力的層級差異明顯,甚至根本就不像同一個人,其次是身為偶像派,商業片比例卻尤其偏少,然后作品數量嚴重偏少。
這三個因素,導致很多人對他的表演認知存在極大印象上的偏差。
當然觀影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也不必要去對這種印象進行“斧正”。
世事皆講緣法,能遇上的,自然會遇上。
2005年,一部《三岔口》將他推上了影帝的寶座,而這部電影也很自然地成為了大眾印象的“分水嶺”,也即從全無演技的狀態,突然蛻變而為了真正的實力派演員。
其實若論演技,出道第五年的郭富城,拍了一部杜琪峰的《赤腳小子》,撇開利落身手不談,單論最后一場悲情戲的層次和力度,就足堪抵達影帝層級,甚至要強于梁朝偉同樣出道第五年拿到配角獎的那部《人民英雄》中的表演。但郭富城在早期的穩定度和精力投入皆不及梁朝偉。
目前拿過三金影帝獎的作品分別是有極致情感爆發的《三岔口》、充滿原始爆炸力的《父子》和技法滿分的《踏血尋梅》,此外還有沒有遺珠?
略過九十年代和有“瑜亮”概念的《寒戰》。
電影《三岔口》和《父子》其實都值得雙料影帝,《最愛》、《百年浮城》和《無雙》,這三部電影毫無疑問,絕對有問鼎影帝獎的實力。
金像獎的余暉年代,郭富城可能是最具撐場力的那一位。
另外一個演員是上文提到的吳鎮宇。
僅握一個獎杯,因杜琪峰電影《槍火》加冕。
也因以演技派而名,卻在金像獎上陪跑多年顆粒無收,而被悲情化為“陪跑之王”。
他演技成熟較早,這一點與很多香港演技派的代表人物很相似,但資源很虐,這當然又是演技派陣營的慣例情況,而早年因為《無間道2》在金像獎影帝之爭上大熱倒灶,一場炮轟之后,時隔多年才再度回到金像獎的視野,甚至提名也不到場。
回看他的提名作品,包括《爆裂刑警》、《朱麗葉與梁山伯》、《無間道2》、《脫皮爸爸》、《逆流大叔》和《濁水漂流》這么六部。
其中《朱麗葉與梁山伯》、《無間道2》和《濁水漂流》,完全不輸誰人。
但就金像獎來看,感覺吳鎮宇心氣已衰。
就遺珠而論。
話題尚可再度延展。
比如《功夫》中的周星馳。
但無須再議。
而影帝獎并不能“蓋章”演技。
唯作品才是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