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關于我媽的一切》,高票房就需要與觀眾之間達到共情。通過親情的流露,人性的溫暖,讓觀眾與電影所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影片的開頭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這樣的媽媽,有專業(yè)的地理教學知識,在家里辛勤地操持家務,照顧生病的婆婆,而丈夫卻對于自己所說所做的一切無動于衷。媽媽用自己的方式關心著家人,尤其是遠在北京的女兒。
但女兒已經(jīng)長大,更想擺脫媽媽的關心,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普通日常的生活展開后,隨之而來的是媽媽和女兒之間的矛盾。如女兒大早上在北京趕早高峰的地鐵時,媽媽打電話過來嘮叨,得到的更多是女兒的冷漠,不耐煩和應付。媽媽打電話是為了和女兒溝通“十一”會不會回家,媽媽之所以這樣,跟女兒沒有和爸爸媽媽提前溝通假期安排有關。可見女兒很少跟家人打電話分享自己在北京的生活以及日常計劃。
女兒回家后媽媽要求女兒和她睡一個屋。媽媽覺得女兒難得回來一次,想和女兒親近,但女兒覺得媽媽會趁機偷看自己手機,侵犯自己隱私。當女兒提出抗議的時候,媽媽說女兒小時候最喜歡和自己睡一起。但媽媽似乎忘記了,女兒已經(jīng)長大了,不再是之前的小孩子了。她想有自己的空間。媽媽在吃飯的時候讓女兒加同事的孩子微信,想幫孩子找合適的對象,以及讓女兒當眾表演鋼琴,但女兒內心是拒絕的。
在女兒看來,自己已經(jīng)成年了,為什么還要像小時候被家長逼著在眾人面前表演。媽媽和舅舅之間有矛盾。女兒自然向著媽媽,但媽媽卻不想讓孩子牽扯進大人之間的恩怨。這是媽媽的堅持。在媽媽看來,弟弟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為弟弟著想是應該的,無論弟弟理解與否。自然也不想讓女兒和弟弟吵起來,因為兩個都是自己的至親。
整部片子都在太刻意去制造矛盾沖突了,媽媽季佩珍與女兒李小美的矛盾、與弟弟季佩奇的矛盾、與李小美地下情男朋友鄭毅的沖突、與明星一然的沖突,雖說通過矛盾沖突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季佩珍的這一人物形象,但是這些矛盾沖突在生命盡頭卻又都迎刃而解屬實是有些“理想化”,太脫離實際了。展現(xiàn)母愛的方面可以是細膩,生活中的點滴,而不是過度地去制造矛盾沖突來體現(xiàn)。
演員演技方面,我沒看過主演徐帆、張婧儀的作品,所以也沒法去斷定演得好壞,但從這部電影中直觀地展現(xiàn),徐帆(季佩珍)的聲音有些太矯揉造作了,難以適應;張婧儀(李小美)在抱怨時的演技我覺得還是不錯的。影片總體還是不錯的,特別是讓人有很多共鳴和溫馨的場景。媽媽嘮叨女兒不吃早飯,看到女兒的劉海說這樣不精神,女兒抱怨媽媽說了很多次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媽媽到女兒租住的地方幫女兒收拾房間和教女兒日常生活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