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餐廳,高高的原木桌。
小小的身影如花蝴蝶般穿梭其中,笑容純粹可愛。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是哪位客人的孩子在玩捉迷藏時。
接下來的一幕,驚呆了所有人——
只見她引導剛進門的顧客落座,幫其點單↓
拿著小托盤清理剛用過的餐具↓
前廳后廚兩頭跑,還時不時拿熱毛巾給客人擦手↓
圓圓的小臉因為忙碌泛起了紅暈,熟練的動作卻讓人有些心疼。
她叫小花醬,只有2歲。
這些片段,則來自一檔兒童真人秀——《初遣》。
節目里詳細記錄了2-7歲的孩子,離開父母獨自做任務的全過程。
主人公和形式或許有些普通,但石原里美看哭↓
所有看過節目的人無不收獲感動↓
原來,孩子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勇敢。
每天,餐廳里都會發生這樣的對話——
“好吃嗎?”
“很好吃,我吃飽了”
許多顧客,都是沖著這個可愛的“鎮店福娃”而來,和她說說話,捏捏小臉。
但今天,小花醬早早離開餐廳,去執行媽媽下達的跑腿任務。
“你要去叔叔那里拿魚,可以嗎?”
“收到!”媽媽笑,她也笑。
2歲3個月,大部分小孩說話都不流利的年紀。
離開父母獨自出行?那更是想都沒想過!
小花醬的媽媽卻一點兒不擔心。
原來,剛出生不久,小花醬的爸爸就意外去世。
媽媽一直對她說:雖然爸爸飛到了天上,但是會一直和媽媽一起守護著小花醬哦。
小花醬對此深信不疑,懂事的她早早學會了代替爸爸照顧媽媽。
剛會走路,她就成了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幫媽媽做家務、幫媽媽留住店里的客人……
這一次,小花醬自然也沒讓媽媽失望~
雖然走路不穩,搖搖晃晃,踉踉蹌蹌,但遇到樓梯,她就慢慢走、輕輕爬。
偶爾因為腿太短被絆到一屁股坐在臺階上,也不氣餒。
小臉憋通紅,耐心卻出奇的好。
一步一步爬下“長長”的樓梯,來到家對面的魚類養殖場。
不過小孩子嘛,對陌生環境還是有些無所適從。
小花醬直接被黑漆漆的室內環境嚇到蹲在門口哭,遲遲不敢進去。
但她沒有哭喊著找媽媽,也沒有想過放棄任務。
給自己做了會心理建設后,就毅然決然走了進去。
“爸爸正看著呢!”“媽媽在等著我呢!”
只是小腳雖抬了起來,臉上的恐懼卻一點一點放大,眼睛不敢看,身體往后退。
哭聲弱弱,“你能幫我拿一條魚嗎?”
好在養魚叔叔耐心且溫柔,“好,我們去幫你拿一條魚。”
然后,請注意!小花醬的小臉立馬陰轉晴,快的令人忍俊不禁。
為了逗小花醬開心,養魚叔叔先是撈了一條小比目魚準備送給她。
但人家竟然沒忘此行目的,奶聲奶氣地提醒叔叔:去拿魚啦!
待到鮮活的魚被撈出來,她又怕的轉身就跑。
人類幼崽的真實反映沒錯了。
回去的路上,小花醬一手拎魚,一手扶著階梯往樓上爬。
腳步輕快,神情興奮。
卻在見到媽媽的剎那,小嘴一癟,眼睛里的淚珠直打轉。
不論多么懂事,不過是個孩子啊;
可再害怕,小花醬沒有退縮,在爸爸的守護下,堅定信念往前沖。
“爸爸,謝謝!我做到了哦~”
比小花醬大一個月的奏哉,則還是個不會說話、不能獨立出發的奶娃娃。
只因,他有一個可以全心依賴的哥哥,柊哉。
小兄弟倆的父親因意外去世,溫柔堅強的母親獨自撫養他們長大。
雖然柊哉只有4歲,但在奏哉出生后,他把母親的辛苦看在眼里,主動承擔起父親的角色。
幫媽媽料理瑣事,帶弟弟學習玩耍。
而這一次,他們的任務是到十幾公里外的市集去買貢給爸爸的花、冰咖啡和烏冬面。
“他想做就一定能做到。”
媽媽對哥哥充滿信心。
果然,節目一開始,哥哥的表現就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可愛的弟弟在車上昏昏欲睡,他則全程在高度緊張狀態,生怕錯過站點。
到地方后卻沒有表現出急迫,只是溫柔地摸摸弟弟的臉蛋。
“不要睡了,要下車啦~”
但因為只有2個小時的采買時間。
他心里難免焦急,走的快了一些。
奏哉哪能跟上這種速度?情急之下,居然大聲喊出了:哥哥!
令人欣喜的是,哥哥并沒有任務緊急就忽視弟弟的人生第一句話。
反而是聽到之后立馬轉身牽上弟弟。
驚喜地問:奏哉,你會叫哥哥了是嗎?
到了花店,哥哥居然選了兩束花!
還有條不紊地說出了自己的需求——
“給花束加一朵紅色”
“請用粉色蝴蝶結裝飾我給媽媽的花”
“要包得可愛一點啊”
最后,在兩張卡片上分別寫下:謝謝爸爸,謝謝媽媽。
咖啡和烏冬還沒買,時間只有不到1個小時。
奈何奏哉走路的速度實在太慢。
柊哉卻沒有發脾氣,也沒有強行拖拽。
只是交待弟弟,要沿著路一直一直走下去;自己則先行一步跑去超市。
那邊,弟弟不哭不鬧乖乖前進;
這邊,哥哥順利找到咖啡和烏冬,吃力地搬進購物車。
兄弟倆都在為這個任務竭盡全力。
兩個小人兒對彼此也足夠信任。
哥哥買完東西后,堅信弟弟不會亂跑,按來時路往回走。
弟弟則堅信哥哥一定在前方等著自己。
而媽媽,早已在回家的路口等著他們。
雖然很累,懂事的柊哉并沒有耍賴爭寵。
只是默默跟在抱著弟弟的母親身后,一步一步往家走。
失去父親,固然少了一份依靠。
但柊哉用積極、樂觀和溫柔,為媽媽和弟弟撐起一片小小的天空。
那束花也給了媽媽莫大驚喜。
“為什么想送花給我?”“因為想讓媽媽開心。”
他們的故事或許很平淡,沒有高潮,沒有戲劇沖突。
可正是這簡簡單單的真實,讓人笑中帶淚,感慨良多——
4歲的孩子,在大人眼里只會吃飯喝水要玩具;
節目中另一個4歲女孩,結悠。
不僅可以照顧弟弟妹妹,還能抵擋住玩具誘惑,直奔賣奶粉的貨架。
3歲的孩子,在大人眼里是需要寸步不離照顧的幼崽;
節目中3歲的浬愛,即便控制不住情緒,淚如雨下,也會完成爸爸的囑托。
所以總有人說:這不是孩子的紀錄片,而是給成人的教育片。
大人眼中的孩子,總是那么弱小、幼稚、沒有主見。
可他們在離開父母的時間里,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強大。
也許累的時候會停、走不下去會哭 ,但歇一歇、抹干眼淚,仍舊告訴自己要加油!
成年人不也該如此嗎?人生坎坷在所難免,只要跌倒后爬起來,就還能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