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個少年流浪冒險,但真實的結果是電影要表達的并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東西,也就是說,電影使用的是隱喻的方式,讓兩個事情之間的連接變得簡單而又明了,這部電影的很多細節都很重要,每一個畫面和臺詞都有它出現的理由,將所有的細節都聯系起來以后,就會明白這部電影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么。
如果不能發現其中的細節,能夠看到的只有表面上的一個美好的寓言故事,在電影一開始的時候,就是pi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吃飯,這個時候他的父親指出了他同時信奉三個宗教的事情,還建議他相信自己,但是他的母親認為,宗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自己的內在問題。
在面臨父母之間不同的意見的時候,pi選擇的是信仰,但從長大以后的日子來看的話,他并不是一個完全的相信宗教的人,他只是需要這樣的一種能夠帶給人力量的東西來讓自己依靠,所以說,不管是哪一個宗教,都不重要,他的信仰是為了信仰,而不是為了宗教,因為對于一個為了宗教而去信仰的人來說,在信仰的時候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解決問題,而pi在信仰宗教的時候想的是怎樣能夠遠離這個問題。
這也說明了為什么pi會出現兩個故事,總是有人會因為這兩個故事吵起來,我認為第一個故事是pi編造的,因為只有第一個故事是假的,才能出現很多的不合理的地方,第二個故事是真的,才會選擇改變一些東西來讓故事更加符合現實,為了讓第一個故事看上去是假的,故事中設計了很多的夸張到不合理的地方,也正是因為第二個故事是真的,pi才會選擇去到第一個故事當中,將所有的人都想象成動物,才會讓自己的內心接受這樣的事實。
就好像在影片一開始的時候,pi選擇的是信仰,因為信仰能夠幫助他逃避問題,在拍攝的時候,李安將第一個故事完善的很巧妙,更是用大量的鏡頭來讓第一個故事更真實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在第二個故事中卻一個鏡頭都沒有,他將現實的殘酷穿插在幻想當中,卻又在甜蜜中摻雜殘酷。
作家相信的是pi講述的第一個故事,而他自己相信的卻是第二個故事,甚至為了能夠讓自己完全的相信自己的故事,他還多相信了一個宗教,但是觀眾想要相信哪一個故事,完全取決于觀眾能夠發現的是哪一個層面,這樣的表現方式能夠讓結局交給觀眾自己去想象,他給每個故事都設置了一個結局。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要思考自己到底相信哪一個故事,選擇哪一個結局,不管你是不是一個相信宗教的人,只要你是一個相信童話的人,基本上選擇的都是第一個結局,而對于現實已經充滿了消極態度的人,反而是能夠看到這部影片的真實含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