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翻車了?
前幾天,她在電影頻道“傳媒榮譽之夜”,獲得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導演。
接受采訪時,她提到相比工作,她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多。
并且補充說,家庭和工作之間并不沖突。
一句話,瞬間在網上掀起波瀾。
很多網友都說,章子怡是在站著說話不腰疼:
“那是她有錢,有人做飯打掃衛生接送娃,當然覺得輕松。”“家里有個專門看孩子的阿姨和做家務的阿姨,肯定不沖突啊。”“她又不用天天上班,一年工作幾個月的收入就遠超過普通人。”
的確,明星媽媽在育兒問題上有更多的幫手。
她們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哪怕抱起孩子也不擔心養不起家。
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她們顯然游刃有余。
職業的靈活性,工作環境的開放,使得她們工作帶娃兩不誤。
甚至帶娃本身,就可以成為她們工作的一部分。
相較之下,普通媽媽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的平衡,則努力到讓人心疼。
生計和孩子都不能扔下,她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普通媽媽
沒有選擇只有拼命
我們經常說,拿起磚頭不能抱你,放下磚頭沒法養你。
看似是單選題,現實中往往是兩者都要兼顧。
還記得那個背著孩子搬磚的90后媽媽嗎?
她和丈夫都出身農村,家境貧寒,早早輟學,沒有一技之長。
婚后,兩人在家附近找了一家磚廠上班。
每天要裝四五輛車的磚,一次要裝幾千塊,干的都是體力活。
孩子出生后,這個90后媽媽選擇背著孩子搬磚。
孩子沒有人幫忙帶,她一旦停下來,一家人的開支就會出現缺口。
兩邊都不能放下,只能肩扛手提,家庭、生活兩手抓。
普通家庭的生活就是這樣,既要求生存,又要兼顧孩子。
沒有歲月靜好,只有辛苦和狼狽。
而這并不是個例,而是千千萬萬底層父母的真實寫照。
今年8月份,江蘇一個媽媽背著孩子,在商場一路小跑送外賣。
去年11月份,重慶一個媽媽帶著幾個月的嬰兒送外賣。
休息的時候,她就在路邊給孩子喂奶。
前年5月份,一位媽媽在工地攪拌水泥,把孩子放在附近的綠化帶。
聽到孩子哭,她就跑去哄睡,之后又立即跑去工作。
放下工作,生計都成問題;
扔下孩子,沒有人可以幫忙。
她們只能帶著孩子一起奔跑,哪怕心有不忍也別無選擇。
如此努力生活,卻也總有人跳出來指責:
“沒有條件,你可以選擇不生,既然生了,就要對孩子負責。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眨眼長大的孩子。”
身為父母,她們比任何人更不想讓孩子跟著一起受罪。
但是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又怎么能夠支撐起孩子的成長呢?
這個世界上,不是誰都有年薪百萬的收入。
普通人的生活,是拼盡全力,也只能勉強在溫飽線上掙扎。
家庭和事業之間,沒有選擇,沒有退路,只有拼命。
在家庭事業間找平衡
普通媽媽很難找到好工作
為什么章子怡覺得家庭和事業不沖突?
因為她哪怕生完孩子,依然有大把的賺錢機會等在前方。
不演戲,就去當導演,進可攻,退可守。
普通女性想要在家庭和事業間找平衡,基本與好工作無緣。
試問一下:
有哪份工作,能夠允許你帶著孩子去上班?有哪份工作,能夠允許你頻繁為了孩子的事請假?有哪份工作,能夠因為你要照顧孩子就會免去加班?
甚至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在求職時都會處處受到限制。
沖突面前,往上走的道路被阻塞,她們只能往下尋找。
代價,則顯而易見。
我有個前同事,曾是公司的高級內容總監。
生完孩子,她選擇家附近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薪資減半。
像她這樣的都市女性,尚且找到一份體面的事業。
更多小縣城的媽媽們,則就業無門。
前兩天,看客inSight寫了一篇文章,揭示縣城媽媽的困境。
在外打工的丈夫,留她們在縣城照顧孩子。
看似是在家全職帶娃,實則一邊拉扯孩子,一邊打著零工。
工作對她們不是抽象的自我實現,而是具象的生存壓力。
丈夫賺的錢,基本上承擔不起一家的開銷,這些媽媽必須補上這個窟窿。
有本科學歷畢業的媽媽,去應聘一個月2000塊的客服。
還有30出頭的媽媽,與一群50多歲的阿姨競爭食堂打飯的工作。
工資低點無所謂,只要離家近,方便照看孩子就行。
不過受限于學歷,加上缺乏技術以及被家庭占去時間,她們選擇很少。
不是進廠,就是送外賣,或者是端盤子、洗碗。
我有個同事的表姐,她就在家樓下的餐館找了一份包餃子的活。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那個做洗碗工的河南媽媽如此開心。
干一點差不離的工作,賺一點差不離的錢,差不離的能把孩子順帶管好。
如此簡單的渴望,是很多小縣城的媽媽們遙不可及的奢求。
在孩子和生存之間,她們沒有全職的條件,只有盡力平衡的心酸。
職場媽媽
你不欠任何人一句對不起
在家庭和事業中找平衡,大部分媽媽毫無怨言。
但是,也躲不掉無處不在的偏見。
帶著孩子謀生的人,被罵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留在縣城帶孩子打零工的人,被嘲諷是不思進取。
把孩子放在老家外出打工的人,被斥責生而不養。
甚至才網上還曾一度流行一句話:職場媽媽,你的名字叫愧疚。
前不久,某咖啡包裝文案也寫著:
“每一位職場媽媽,都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女性似乎只要不圍著孩子轉,就是一種失職,就理應受到批評。
在這種嚴苛的標準下,不少女性也面臨著撕扯和煎熬。
哪怕時隔多年,依然有心結。
我小時候,媽媽外出打工我在老家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直到現在,她都對我心懷愧疚,時常說對不起我。
實際上,我從未埋怨,反而心懷感激。
如果不是父母拼命賺錢,我不可能有機會去外面更大的世界。
父母在外披荊斬棘,本身也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
為了托舉他們的未來,為了換來他們的歲月無憂。
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允許女性全職帶娃。
哪怕不得不全職,也會找各種副業、兼職打零工。
多少女性在家庭和事業的沖突中,如此小心翼翼維持著平衡。
這些職場媽媽,從來都不欠任何人一句對不起。
也希望,社會不再鼓吹女性能夠完全兼顧家庭和事業。
所謂事業、家庭雙豐收的女性,只是少數。
大部分的媽媽,是肩負育兒、養家的雙重負擔,顧此失彼。
我們也不必苛責自己,放下愧疚,接納自己內心的選擇。
無論是工作還是陪伴,都全情投入。
不在意外人的評價、眼光,過好自己的生活。
哪怕我們無法完全兼顧家庭和事業,也會是孩子眼里最棒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