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暑假,有一部電影成為了全民熱議的話題,甚至可以上升到某種“現象級”的超然境界:
(1).電影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成本制作的電影,主要演員加起來不超過6人(大部分時候就兩人),全部演員不過30人。前期投資才區區的200萬元,算上后期的剪輯和宣發費用,不超過500萬元;
(2).全部演員,除了扮演女主的為職業演員外,其余的都是普通群眾客串,客串的90%是導演本人的親戚,皆為零演出經驗;
(3).電影是農村題材,而且還是西北荒涼、苦寒、貧窮的農村,這是非常冷門的題材,與如今的主旋律有點格格不入;
(4).電影剛上映的前兩天,票房不到200萬;上映整整一個月,院線票房竟未達3000萬。但是從8月中下旬,它就開始火爆發力,一路逆襲,截止到9月7日,它的總票房已突破了1億元大關!
這部堪稱“現象級”的現實主義文藝題材電影,就是異常火熱的《隱入煙塵》。豆瓣評分高達8.5分,這是2022年以來得分最高的一部電影。
與此同時,這部電影也是毀譽參半,伴隨著巨大的爭議。
譽之者認為,這是21世紀20年代的《活著》,真實深刻、細節拉滿。生動傳神地再現了當代中國底層人物關系和人物命運。是新時代農民生存抗爭的史詩。
毀之者認為,這部電影過于暴露和暗黑,販賣焦慮、制造對立,人物形象過于木訥、呆滯、冷漠,很多劇情和問題的設置流于表面形式,用所謂的“現實主義”的手法來戲耍觀眾的感情。
兩種觀點和論調,孰是孰非?
我個人認為,盡管將《隱入煙塵》比作“當代版的《活著》”有過譽和夸張之嫌,但我們也無法否認其自身所具備的藝術魅力。
這個藝術魅力就是真實、真切和真情的藝術張力,是現實主義那道震撼人心的光芒撫慰平人的內心不可名狀的躁動。
1
因為真實,方能不朽
導演從頭到尾,都是使用平鋪直敘的鏡頭,為觀眾解構了中國西北農村社會的生態,沒有濾鏡,更沒有一楨的特效。
這種生態,既有溫情的一面(夫妻倆的互相憐惜攙扶彼此取暖),但更多的是殘酷的一面(男主被周圍的人狠心地壓榨奴役,女主則受盡歧視和屈辱)。
冷漠冷血和貪婪絕情的事兒,每時每刻都在馬老四和他的妻子曹貴英的身邊上演。讓人無不感到痛心和窒息。
2
因為真切,所以精彩
男主遭受無窮無盡的欺凌壓榨,逆來順受,也許在現實中的確不大可能會發生。尤其是三哥馬有銅對他的態度,不榨干最后一滴血決不罷休的猙獰,這種冷酷無情和深沉的壓抑,叫人匪夷所思,甚至摸不著頭腦。
但是電影在這方面的呈現卻非常真切,很精彩,很是扣人心弦,讓人深切地理解底層社會小人物的命運和他們無奈的抗爭,很有情境的感染力。
3
因為真情,悲鳴才有力量
電影講述的是形如螻蟻的底層農民,在各種壓迫驅使、巧取豪奪之下的生存現狀。
導演大量采用白描的敘事手法,近景拍攝,猶如日常“跟拍”一樣,很直觀具象地在熒幕上再現他們的每個生活和勞作環節。觀眾仿佛看紀錄片似的具體了解到一個(對)農民簡單又卑微的生活。
但是,導演又不是簡單地把他(們)的日常照搬到熒幕上,而是注入了自己強烈的情感在里面。克制、壓抑和隱忍的鏡頭背后,是一股遏制不住的洶涌情感在奔騰流淌,同情、敬畏和禮贊交織,讓一個光棍老男人和他可憐的殘疾病妻的形象瞬間生動立體和豐滿起來,而不只是苦滴滴、悲戚戚地唯一表達言語。從而走入更多觀眾的心田,產生共鳴,進而獲取力量。
4
現實主義擁有治愈的神力
《隱入煙塵》堪稱是近十年來,難得一見的現實主義電影的典范之作。
它的逆襲和成功,再次生動地證明現實主義具有偉大的生命力和恒久的藝術表現力,同時擁有治愈世間一切不平不快的神力。
我個人堅定地認為,與其他文藝流派和表現形式相比較而言,嚴肅的現實主義創作者(包括但不限于作家、編劇、導演等)更容易出力作、出巨著(甚至是劃時代的鴻篇巨制)。
因為現實主義流派體現了創作者對歷史、社會、階層以及人生不同發展和沖突階段的洞察與思索,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更能打動人心、引起最廣泛的共鳴,被各界人民群眾寄予厚望。這種生命力旺盛的文學藝術作品(小說、影視劇、舞臺劇等),就像一盞明燈,指引人們奮勇前行的道路,為人們源源不斷地供應精神食糧,治愈受創傷的精神世界,慰藉安撫內心。
這就是以現實主義為骨干的文藝創作的神奇力量!
愿《隱入煙塵》做一個先行者,引領和感召更多優秀的電影人,把鏡頭向下,對準蒼茫厚重的大地和這片土地上平凡不屈生生不息的人們,從他們的身上汲取營養和力量,創作更多震撼人心的時代佳作。
鏡頭向下、對焦大地,電影才能深入人心,更具有藝術生命力——或許,這就是《隱入煙塵》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