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內娛總是被吐槽「審美降級」。
萬沒想到,這股風不僅停留在內娛。
歐美影視圈也開始被詬病,審美大跳水。
新出的兩部燒錢大劇就深陷顏值爭議。
權游前傳《龍之家族》的女主雷妮拉,與龍媽同族的馭龍少女。
被嘲「顏值變異」。
亞馬遜斥4.65億美元打造的美劇《指環王:力量之戒》更慘。
從精靈到矮人,都被拿來和影版瘋狂拉踩。
亞馬遜網站連夜關了評論區,至今未開放分數。
在中國也連帶著「審美降級」的話題被罵上熱搜。
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另一種聲音。
不少人表示很喜歡新的龍女,反而稱贊她長相很靈。
也有人說,影版《指環王》中雨果·維文飾演的精靈王,也顏值不高。
想必很多人很好奇,全球審美真的越來越降級了嗎?
今天,不妨借機聊一聊。
流媒體時代來臨,經典IP翻拍霸屏。
有具體的參照對象在前,「審美降級」好像已經成了共識。
以《龍之家族》為例。
講述《權游》200年前的坦格利安家族的繼承之爭。
一出場的兩位候選繼承人,一個是女兒雷妮拉,一個是弟弟戴蒙。
雷妮拉的演員顏值確實不算出眾,也是劇中被吐槽得最多的一位。
而飾演戴蒙的演員,馬特·史密斯,其實是一位公認的實力派演員。
之前曾主演過大熱劇《神秘博士》,還在《王冠》中飾演菲利普親王。
演技和氣質,是絕對夠的。
但似乎,古裝打扮并不適合他。
一旦與前作相比,便更加相形見絀。
畢竟,擁有真龍血脈的坦格利安家族,一向以高顏值著稱。
龍家兄妹,都是一頭銀金色長發,靛藍色眼瞳,白得透光的皮膚。
可謂氣質脫俗,貴氣盡顯 。
劇版《指環王》被吐槽得如此之兇,同樣是有珠玉在前的緣故。
原作已經極大還原了人們對精靈形象的幻想。
開花飾演的萊戈拉斯挽弓射箭,仙氣飄飄。
其父精靈王瑟蘭迪爾,盡顯王者風范。
大魔王凱蘭·崔爾,更是豐神綽約,秀外慧中。
而今再看劇版。
愛隆王和精靈王的形象顯然大不如前。
兩人長相都略顯局促。
與印象中玉樹臨風、仙氣飄飄的精靈形象相去甚遠。
新的原創角色也都一樣平平無奇。
五官最標致的可能還是黑人精靈
不只是這兩部,近些年很多劇都有類似的槽點。
《獵魔人》剛上線就被批選角糟糕。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已有出圈的游戲IP在前。
游戲中的女主是典型的歐洲美女。
相比之下,劇中的印英混血演員,在很多IP粉眼里是降維打擊。
《新蝙蝠俠》中的貓女演員佐伊。
有安妮·海瑟薇版貓女形象在前,也遭到不少顏值羞辱。
最看重顏值的青春劇也未能幸免。
HBO的翻拍劇《緋聞女孩》,被稱為大型審美降級現場。
原本叱咤風云的上流學生,當年不少人的時尚啟蒙劇。
如今全員少數族裔,顏值、造型都被批「災難」。
甚至放眼整個歐美影視圈。
幾乎遭遇了和內娛一樣的窘境。
無論顏值還是實力,中堅力量還是中老生代演員。
好萊塢最具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還是阿湯哥。
外媒評2022全球最美面孔,前十中的歐美面孔還是寡姐。
「二代黑寡婦」弗洛倫絲·皮尤,雖然演技了得。
但,光從外形上,還是被寡姐的風頭蓋過了。
其他漫威角色,在《復聯4》之后也漸漸后繼無人。
被力捧的荷蘭弟被網暴到退網。
「小女友」贊達亞,也曾被吐槽是「史上最丑MJ」。
三代與二代蜘蛛俠&MJ對比
當然,新星不是沒有。
只是相比從前眾星璀璨的盛況,當下就顯得異常黯淡。
乍看之下,確有數不盡的例子證實「審美降級」這回事。
但,細品后又會發現:
這種評判似乎仍受單一、固化的審美標準影響。
「艷壓」后人的美顏,大部分都是膚白貌美,挺拔纖瘦,五官精致,棱角分明。
簡而言之,符合一種傳統的審美標準。
不符合這一標準的,就被視為「降級」。
如此一來,就不得不重新反思一個問題:
審美真的降級了嗎?
大部分被嘲「審美降級」的作品,都是已有珠玉在前的翻拍劇或衍生劇。
因而也不能忽視先入為主的印象,以及時代濾鏡的作用。
實際上,回頭看很多今天被捧上神壇的作品,在當時也遭遇過種種質疑。
比如,《權游》一開始公布選角時,也有原著黨不滿選角。
槽點包括凱特琳、瑟曦不夠美,羅柏不是紅發,二丫不是馬臉,演員年齡都過大等。
但類似的爭論,還是基于因人而異的主觀感受。
審美是否有意被降級,還需從選角角度來看。
紀錄片《選角大師》,揭示了選角標準的變遷。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 好萊塢以明星為賣點 。
只看外形、臉蛋是否漂亮,選好后再去調教演技。
但長此以往,出現了形象千篇一律、大眾審美疲勞的問題。
所以,好萊塢大制片廠制度垮臺后,催生出選角導演這一職業。
選角大師瑪瑞恩·多爾蒂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選角標準。
不再以外形為主。
而是根據電影的藝術風格和對角色的理解,挑選更有可塑性,更富表現力的演員。
這一新的選角方法一直被沿用至當下。
瑪瑞恩·多爾蒂和她的演員資料庫
這確實證實了,至少在好萊塢的歷史上,的確有意在選角上降低了顏值要求。
但這與其說是「審美降級」,不如說是「重塑審美」。
新的選角體系有兩大特色。
一是,選角團隊以女性為主。
既對沖了男性為主力的導演隊伍,也動搖了大眾男權傳統下確立的審美標準。
二是,選角靠直覺。
當然,這實際上是豐富的選角經驗養成的敏銳洞察力。
《權游》的選角導演妮娜·古德
這一選角體系,成就了不少經典作品,也突破了人們對美的刻板認知。
比如,電影《畢業生》最初主角設定是傳統的帥哥形象,身材高大,金色頭發。
但選角導演在試鏡后不滿意,表示想突破劇本,嘗試更多類型的人。
他們就找到了男主達斯汀·霍夫曼,他的身高只有1.66,相貌偏陰柔。
但選角導演認為這種氣質恰好能反應美國文化迷惘的一面。
然而,這種行之有效的選角方式在當下也遇到了沖擊。
一邊是行業環境的變化。
流媒體平臺興起后,制作周期縮短,對演員的需求猛增。
原本基于直覺和經驗的選角方式未能穩定成可復制的標準。
這也就造成選角仍處于一種時好時壞的狀態。
劇版《指環王》就曾曝出即將開工,選角時間緊迫。
因此竟提出了「長相有趣,不需要化妝」的選角要求。
另一邊是大環境的變化。
歐美影視行業同樣面臨網紅時代的挑戰。
網紅審美也和影視審美產生了對沖。
前段時間,一名活躍于社交平臺的整容醫生就以當紅明星為案例,演示如何調整得「更美」。
結果,她將《怪奇物語》中長相頗有辨識度的女主, P成了標準網紅臉。
因此可見,選角問題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所涉因素復雜。
用「審美降級」來一言概之,本身就是不準確的。
自然也就很難去定論降級與否。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輕視網友的情緒。
畢竟,除了選角等顯而易見的因素外,還有很多影響因素是潛在的、無形的。
比如說,西方「政治正確」的暗流涌動。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被拉踩的演員都是少數族裔。
深究起來,人們對種族的偏見常常暗含了對審美的成見。
那么是否也可以說,讓非傳統審美標準的演員擔任主角,和劇中加入少數族裔角色、增加LGBT故事線一樣,也基于好的出發點。
一方面,可以給更多貌不出眾的演員更多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也能潛在地傳遞審美多元的價值觀。
這和歐美影視環境目前普遍祛魅的風向是一致的。
而且,不可否認——
它的確在試圖瓦解舊有的審美標準體系,帶來新一輪的審美變革。
現在不僅影視里多了很多相貌普通的演員,大眾的審美標準也逐漸被影響。
曾有一個非洲小女孩的視頻,風靡全網。視頻中,小女孩對著鏡頭,突然哇哇大哭,說「我很丑陋」。抱著給她理發的人,認真地肯定了她身上一切美麗的地方。
很多人在轉發的同時,也真心表達了對女孩外貌的認可。
那么,回到影視作品的爭議。
不難看出,問題根源還是在作品。
兩部爭議之作后續的口碑走向,也證實了這一點。
《龍之家族》剛開播時被吐槽顏值低。
但因為過硬的劇本打底,劇情無硬傷,制作質量更是上乘。
豆瓣分數漲到了8.7分,吐槽顏值的也越來越少。
很多人已經接受了這一角色設定,也就自然地化解了合不合適的質疑。
劇版《指環王》的口碑則出現下滑趨勢。
觀眾對演技、質感、劇本等各個方面都表達了不滿。
所以,爭議點與其說是演員不夠美,不如說是沒有演繹和呈現出「美感」。
即便是在國外,兩者的口碑差距也很明顯。
說到底,演員還是服務于角色和作品的。
作為綜合性的視覺藝術,一部作品的審美水準也不僅限于演員個人的外形。
它是編劇、導演、造型師、攝影師等不同領域合力的結果。
比如,電影版《指環王》中的矮人吉姆利,真實身高是1.9米,甚至是所有演員中最高的。
這實際上也是不符合原著的選角。
但劇組使用不同比例的背景和替身演員制造出了矮個子的假象,完全不影響觀感。
同樣,雨果·維文,其實也并不符合傳統的審美標準。
但有了造型、演技的補償后,他演精靈王也不會被詬病顏值。
內娛也是一樣。
去年還被吐槽是「古偶丑男」的王鶴棣。
如今卻靠《蒼蘭訣》翻身成「全民男友」,也是同樣的道理。
反之,當顏值成為最大槽點時,正說明了演員與作品的脫節。
觀眾無法接受設定,代入作品中,討論也就停留在與劇情無涉的表層。
這與「政治正確」話題,病出同源。
大部分時候,人們反感的并不是反種族歧視、支持LGBT這些政治正確的觀念。
而是只顧迎合觀念,不顧內容是否自洽的作品。
最典型的莫過于英劇《安妮·博林》。
一名青史留名的英國王后,找來一名黑人演員扮演。
讓藝術淪為對價值觀念最荒唐的諂媚。
至今豆瓣2.2。
但一些重新開辟的原創故事,比如《黑豹》。
雖然同樣是政治正確的產物。
卻從演員、妝造、口音到內容都融合了非洲傳統文化。
使其既保留了漫威本身的特色,也有較強的社會關聯性,讓故事能夠自圓其說。
因此,它不僅不被觀眾所反感,還一度打破了北美票房記錄。
同理,對審美降級的聲討,既不是顏值層面的膚淺論調。
也并非對政治正確的逆反心理。
而是在被資本席卷后愈加浮躁的影視環境中,對IP翻拍過度的警惕,對藝術性流失的痛惜。
說到底,我們缺的不是好看的演員。
更是能真正定義「好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