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看到這么感人的電影了,周五這天,《海的盡頭是草原》上映,看電影之前,看了看大家的評論,都很好,不少觀眾被電影感動。
有的觀眾甚至寫了長長的小作文,來記錄自己看完電影的感受。
于是毅然決然買了票,看完以后,坐在影院久久不能起身,不得不說,這部電影后勁兒很大。
坐在我前面的觀眾是一對母女,場次里還有其他孩子,他們一會哭一會笑,一會向母親問問題,一會又全神貫注,一部能吸引孩子,還有深層次意義的影片,到底是怎樣的存在?下面聽我慢慢道來。
《海的盡頭是草原》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美。
一望無際的草原,策馬奔騰,景色無與倫比,
就連狂風暴雨雷電交加的時刻,甚至沙塵暴的場景,都有一種只屬于草原,屬于大自然的絕美。
尤其一家人在星空下點起燈,看著天空斑駁的星星時,有一種詩意的浪漫在里面。
看完瞬間讓人有種跑馬草原,與蒙古族牧民們飲酒言歡的沖動。
我能理解導演用自己獨特的視聽語言風格,將草原拍這么美的原因。
首先,草原的美,代表的其實是草原人民的美,是蒙古族同胞心靈的美,這幅員遼闊的大地養(yǎng)育了溫厚的草原人民,他們熾熱的情感,是焐熱孤兒們冰冷內(nèi)心的必要條件。
其次,從受災的南方到美麗的草原,美景在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孩子們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從側(cè)面說明了國家決策的正確,也說明了蒙古族同胞們對孩子們無條件的愛。
最后,美好的景色象征著孩子們美好的未來,也象征著他們來到草原的心情,從陌生到熟悉,從隔閡到親昵,從不同民族到逐漸成為一家人,只有這種美,能代表這種情感。
只要看到這樣的風光,并于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每位觀眾每每回憶草原的時候,都能想起這個故事,也能感受到孤兒和草原爸媽之間的羈絆,這是后勁兒之一。
除了通過美,關(guān)于親情的后勁兒,還通過語言來展現(xiàn)。
“三千孤兒如內(nèi)蒙”的真實歷史已經(jīng)告訴我們當時國家的要求,叫“接一個,活一個,壯一個”。這句話在片中出現(xiàn)了兩次,一次通過陳寶國飾演的哥哥杜思瀚說出,另一個,則是在領養(yǎng)現(xiàn)場的條幅上。
簡簡單單9個字,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多么艱難的要求。
其次,在領養(yǎng)孤兒的時候,公社長明確說,孩子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收養(yǎng)的,有著極為嚴苛的收養(yǎng)條件,為的就是給孩子們一個幸福的家庭。
可見國家對這些“國家的孩子”的重視。
最后,那句領養(yǎng)過程中“有時候,一眼就注定了一生的緣分”,更將這個故事,將孩子們和蒙古族爸媽們的親情和情感,注入了一種宿命般的情懷。
這既是家國情懷,也是民族親情,這種感情,只有中國人能理解,只有中華民族能傳承。
風景、臺詞這些,都讓人印象深刻,可最感人的還是故事。
這里不能劇透,但導演爾冬升在對故事的處理上,確實非常高明。
故事里既穿插了一些笑點,尤其是杜思珩長大后跟兒時的玩伴馬正元在婚禮上再見面的時候,那個段落笑聲不斷,是全場最輕松的場景。
當然感人的地方跟多,當杜思珩被媽媽拋棄的時候,當薩仁娜把她當自己女兒收養(yǎng)的時候,當長大后的杜思瀚找不到妹妹的時候,當兩個額吉隔空對話的時候……
這些哭和笑,喜和悲的情節(jié),才是電影真正的后勁兒所在。
這種后勁兒,大多數(shù)觀眾都感受到了,有觀眾表示“后勁兒滿滿”。
也有觀眾在看完的第一時間,就為電影打上了五星評價,并表示十分感動。
更有觀眾說,電影詩意浪漫,美好的影片讓人快樂。
也有觀眾陷入了沉思。
大家觀感不同,但對電影本身,都十足肯定。不夸張地說,看完這部電影,才真正懂了什么是家,什么是親情,什么是愛。
希望大家也可以帶著親人去看這部《海的盡頭是草原》,一定不會讓你后悔,也一定會讓你收獲良多。